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胡也佛:由國畫轉向連環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21 10:50:18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據不完全統計,張、胡合作連環畫,自1948年至1981年,出版有四十多種(內有張之凡參與五種),此外,同林雪岩、嚴箇凡等六人合作《銅墻鐵壁》之一、二、三(1953年、1954年),同錢笑呆、湯墨農等合作《中國古代軍事家》(1963年)。

連環畫也稱“小人書”,卻並非小孩的專有讀物。在新中國的頭二十年間,以其畫面與故事生動、文字簡潔又價廉物美,“小人書”擁有廣大讀者群,尤其在電視尚未進入千家萬戶的時代,幾乎人人愛看,傳播極廣。當初,政府也極為重視,毛澤東曾指示周揚要成立專業出版社。出版社內因此抓緊組織人員改編文字腳本、繪製連環畫冊。時百廢待興,國畫市場冷落,不少從事中西美術創作的畫家,包括程十發、陸儼少、董天野、劉旦宅等,真心誠意改行創作連環畫,提供人們娛樂和學習,並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可觀的經濟效益。

據蔣炳昌中醫師轉引白蕉夫人金學儀老師的回憶,白蕉當年在市文化局美術科工作,負責舉辦連環畫培訓班,程十發曾向白蕉請求創作任務:“蕉叔,有啥生活好給我做做?”那麼胡也佛呢?上海書畫出版社離休老幹部黎魯所著《連壇回首錄》(上海畫報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頁)一書,史料真實可貴,也提及胡也佛:“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已知其名,1952年幾家出版社併為公私合營,就在一起工作。他的《銅墻鐵壁》讓我連續閱讀幾天而深感意味十足。他決心從國畫轉到連環畫,有過一番思考,曾多次向我表示:‘應該轉變,高興轉變。’他很認真地説:‘的的確確,畫小人書比畫國畫還要難,但我有興趣。’”

連環畫強調特定人物,講究特定造型,又要緊扣故事情節的連續性,不似國畫可以單件放開來揮毫。胡也佛以真誠,以毅力,以其線條造型功力,實現了自己從國畫到連環畫的創作轉向。那年月不少張、胡合作的連環畫,印數幾千、幾萬、幾十萬,直到再版重印,有的累計達二百八十余萬,市場廣闊得今天難以想像。

胡也佛也曾獨立創作連環畫,如1961年據《西遊記》第七十三、七十四回故事編創文字所畫《盤絲洞》,1962年所畫《蔡文姬》。往前則1950年有《林則徐》《岳飛》《荀灌娘》《李勇大擺地雷陣》,1951年有《挑對象》(宣傳新《婚姻法》)、《女戰士孫顏秀》(一至四)、《偉大的友誼》(中蘇人民友好故事)等。他于古今曆史題材均能勝任,越畫越熟練。所畫人物、動物、植物,乃至舊寺院、古建築,大自然的萬千變幻或麗日夜月、天崩地裂,無論大境界、大特寫,或者細微處、激越處,直到松樹皮、太湖石的圈圈相扣,都顯得一氣貫注,形神令人佩服。那線條的勾勒點寫、生發動靜,自由流暢而了無滯礙,簡直可用一個“活”字來概括。他以心、眼、手的合一之力,通達于筆端,傳導給讀者,讓你心動,深受感染,在不經意處領略到“小人書”的獨特魅力。

在連環畫式微,作者絕大多數手上功夫淡化的當下,相比之下往昔胡也佛的作品更凸顯出藝術的精妙。其用筆洗練、線條流利,講究虛實、雋永深秀的特點,直到今日也讓人直呼“一流”。呂清華回憶説,以人物畫馳名的劉旦宅當年也翹起大拇指表示欽佩,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還有不少胡丁文“粉絲”是學他的。近年來社會上,尤其收藏界,包括朵雲軒和書畫社有些同仁熱衷於珍藏張、胡合作或獨立創作的連環畫冊,也是一個例證。

胡也佛對常去請教、後來成為畫家的同事應詩流説過:“畫國畫和連環畫,起步不同,手勢不同,效果也會有差異。一種是先連環畫再國畫,總會留下連環畫痕跡;一種是先國畫再連環畫,作品就會多些國畫氣息。”

胡也佛走的是後一條路,可以説是他第一次藝術轉身,由國畫轉向連環畫取得成功的關鍵。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