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谷歌文化研究項目低調上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30 09:09:12 | 文章來源: 文匯報

去年,最老的聖經手稿《死海古卷》在經過重新修繕以後,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館重新展出,在供參觀的頭12個月裏就吸引了上百萬參觀者。今年9月,博物館又開設了一個關於《死海古卷》的網站,該網站更是在三天半的開放時間裏吸引了上百萬網上游客。

這個古卷包含了希伯來文聖經這本最重要的歷史文檔,儘管很多古卷的片段可以在以色列博物館裏看到,但是普通民眾要想親眼看到完整的古卷文檔,並非易事。以色列博物館通過與谷歌公司合作,使用最先進的圖像掃描系統對古捲進行掃描。現在,全球各地的參觀者都可以通過網路觀看該古卷。

今年2月,谷歌公司曾宣佈其“藝術計劃”正式上線。該計劃將通過先進軟體和網路技術,用高清影像呈現出展覽現場和藝術品,使藝術愛好者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電腦免費遊覽世界多家頂級藝術館和博物館。第一批與“谷歌藝術計劃”合作的藝術場館有17家。此次谷歌幫助以色列博物館將《死海古卷》數字化只是其“藝術計劃”推廣策略的一部分。

如今,谷歌正在計劃推出一個更龐大的文化項目——谷歌文化研究所。“谷歌藝術計劃”成了谷歌文化研究所涉及的眾多文化領域的一部分。谷歌文化研究所計劃將全世界的博物館、大學、檔案館和其他一些收藏地的藝術品都以數字化方式展示給網民。

谷歌文化研究所將於明年正式啟動,該研究所將總部設在世界藝術中心巴黎,它將會成為谷歌總部連接西歐、東歐、中東、非洲地區的文化“中樞”。一旦谷歌文化研究所正式在巴黎建成,該所也會以藝術長廊形式展示它們是如何打造一個數字化藝術文化世界的。

谷歌文化研究所的第一批計劃就是與法國凡爾賽宮合作,打造一個描述法國莊園歷史的藝術長廊。此外,該所還與非洲曼德拉基金會合作展開一系列計劃。其他計劃隨後將公之於眾。

谷歌文化研究所負責人稱,除了與博物館和檔案館合作之外,工程師們還將開發一套標準工具。各大藝術館可以通過使用這套工具,將館內珍藏進行數字化。這樣一來,即使很小的私人藝術收藏館也可以將其藝術珍品上網進行展出,從而獲得更多的訪問量。

谷歌也計劃邀請藝術名人拍攝一些藝術館的宣傳片,並將其放在YouTube網上。他們表示,由於該計劃涉及到文化和科技領域,谷歌更多的是扮演工程師或者技術人員的角色,並不是專業歷史學家或藝術家。因此,為了更好地在文化領域為用戶提供服務和體驗,他們不得不邀請更多文化名人或專家加入到該計劃中。但是,谷歌在這方面卻屢屢受挫。此前,法國就針對谷歌的一項數字化項目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谷歌賠償數億歐元,並表示:“我們不會讓一家大公司為了滿足自身利益而掠奪我們的文化遺産,不論這家是多友好、規模多大的美國公司。”

為了避開這些法律訴訟,谷歌文化研究所的活動儘量與谷歌其他商業活動分開,也儘量減少使用谷歌公司的標誌。比如,這次《死海古卷》數字化項目,谷歌公司提供了技術支援並在其伺服器上運作《死海古卷》的網站,但是公司卻很低調地在網站上以非常小的字體標出“powered by Google(由谷歌驅動)”。

谷歌文化研究所的負責人還表示,谷歌文化研究所提供的服務是不計報酬的,谷歌總部對從中獲利並沒有抱太大希望。但同時,研究所也承認,公司的行為並非僅僅出於做慈善和營造良好的公共關係。這項計劃從某種程度上講還是符合投資邏輯的:網站有了高水準的內容,自然有利於網站和用戶。如果一個公司投資一項利於網站和用戶的計劃,當然會有一定的回報。

但是,也有人質疑,博物館和非盈利性藝術場館與以盈利為目的的谷歌公司走得過近,是不是好事。美國博物館協會的一位官員表示,由公司贊助藝術活動並非新鮮事。他認為谷歌這一計劃將在廣度和深度上變革傳統意義上博物館和贊助方的關係,博物館應該好好利用這一關係。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