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藏文書法簡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4 16:12:3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網
  

三、薩迦王朝時期的彎腿朱匝體  

後弘期以來,烏梅體的書藝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出現了徂仁體、徂同體、白徂體、朱匝體、遒體等許多優美的書體。薩迦時期官方的行文普通採用彎腿朱匝體。這與吐蕃時期有所不同。吐蕃時期官方行文、碑刻文幾乎清一色的使用烏金體。薩迦法王頒發的政令、國師、帝師的文告、碑文等,大多用彎服朱匝體書寫。因此,薩迦時期彎腿朱匝體的書法藝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徂仁體是整個烏梅體的基礎書體。它具有莊重而宏大的氣勢。有了徂仁體的深厚功底就能寫好其他書體。烏梅體中最難寫的是徂同體。被用於謄錄典籍的白徂體是在後弘期之初産生的。白徂體分毛足體、凈足體和朱徂體。  朱匝體也內分三種書體:彎服朱匝體、長腿朱匝體和短腿朱匝體。彎腿朱匝體最早産生於八世紀。而且流傳時間較長。  到了十三世紀薩迦王朝時期彎腿朱匝體的腿拉得很長,元音飄逸,字的主體圓曲而光滑。     

四、噶丹頗章時期的書法  

西藏曆史上,十七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以來的噶丹頗章地方政權的政體較為完善。其行文更加規範,不僅內容、格式上嚴格加以規定以外,而且,從書體上、書寫技藝上對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民間書信等作了嚴格的規定。這就大大促進了各種書體書法藝術的發展。有棱有角的長腿朱匝體成為噶丹頗章地方政府政令書體。上下文多采用徂同體,平行文采用酋瓊體。民間書信可採用遒體或徂同體,但不能採用朱匝體。  

自二十世紀初,産生了娟秀的短腿朱匝體,並成為最流行的書體。短腿朱匝體也是官方政令文書的專用書體,民間不得使用。  

短腿朱匝體:  

短腿朱匝體的書體十分獨特。但與徂體相區較遠。特別是朱匝體的遒體具有書寫迅速而流暢的特點,象徵。因遒體書寫速度快、書體優美是烏梅體書法藝術高峰的象徵。而被廣泛用於書信、記錄、呈文等領域。遒體産生於十七世紀,經過數百年的藝術探討和發展,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遒體書藝達到了高峰。  

烏金體:  

烏金體分為尼體和康體兩大類。尼體就是西藏尼木宗一帶由謄印刻經藝人所使用的一種書體。康體即康區和安多一帶廣為流行的書體。正如前述,尼體和康體都是瓊體的分支。烏金體,筆畫橫豎分明,被廣泛使用在刻經上。  

五、書家體  

後弘期的漫長歷史中,歷代大譯師和班智達創制出了形態各巽的多種新體即書家體。其中流傳至今的有覺羅體、恰羅體、貴羅體、多丹體、仁布體、央丹體、美妙體等。還有八思巴創制的新體即新蒙文體。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