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學者析大學教育存缺憾 過度專業化人文精神缺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16 19:15:52 |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大學教育普遍存在4大問題

強化的專業教育所帶來的一些弊病,這幾年越來越凸顯,目前在中國大學教育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過分專業化的教育,損傷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專業化的培養和教育,使得學生一進入學校以後就限定在某個專業領域學習。而在高考中,不少學生接受了專業調劑,也有不少學生對專業的選擇也是十分盲目。進入高校後卻發現他們可能並不喜歡這個選擇,或者不適合在這個專業中學習,但還得要硬著頭皮學下去。而高校轉机專業的機會,通常是給成績優秀的學生,一般學得不好成績較差的學生是沒有選擇餘地的。

二,專業教育也容易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專業知識不斷地更新、拓展,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也越來越多,教師要想教你的東西也越來越多。這種情形中,學生將完全被局限在某個專業領域,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辛苦。因此,有必要改變這種固化的專業的培養模式,著重培養學生成為有足夠的知識寬度、卓越的學習能力以及創新的實踐能力,能夠靈活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人。

三,應試教育使得學生的學習動力嚴重不足。長期以來,應試教育使得學生成為訓練有素的一個“考試機器”,學生習慣於在課堂上被動的接受,並且認為教師的講課內容是正確的,現在很少有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講課內容提出過異議或者質辯,這種教育方式抹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並且通過反覆練習獲得暫時的記憶,對於人的培養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四,大學人文精神的缺失。現在社會較為普遍地重技術、輕人文,重知識、輕心智,重物質、輕思想,再加上現在社會市場經濟的轉型,所帶來的功利思想在年輕人心裏根深蒂固,這使得人文精神、道德水準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而高度專業化的模式比較注重對專業知識的重視,往往忽視了對倫理道德和人文價值等綜合素質培養。除了人文精神缺失以外,我們的一些學生還缺乏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總之,現在教育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導致單純的專業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需要,教育改革也就呼之欲出。通識教育逐步走進中國的大學校園,目標就是要尋求人文精神的回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使學生在知識的融會貫通中,集聚智慧,獲得心智的提升,使他們不僅要具備創新精神,批判性的思維以及熟練掌握跨學科知識,同時,也應該要具有愛心、責任心、崇高的道德水準,人與人和諧共處、共贏的健全的人格。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