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教育中再次強調藝術崇高地位

時間:2009-03-31 13:46:17 | 來源:科學時報 郭英劍

資訊>

  哈佛歷來注重“三足鼎立”的大學教育:科學、人文與藝術。然而,2008年12月,哈佛大學出臺了由藝術特別工作委員會歷時一年寫就的長達63頁的《特別工作委員會藝術專題報告》,進一步強調藝術在大學中的崇高地位。那麼,這個報告産生的背景是什麼?主要有什麼內容?為什麼如此重視藝術?

  藝術的角色需要確定

  2007年10月12日,哈佛歷史上第一位女校長安德魯·福斯特走馬上任,正式就任哈佛大學的校長。時隔不足一個月,11月1日,歷史學家出身的福斯特校長就發表聲明,她召集了一個校級的藝術特別工作委員會(Arts Task Force),要求他們檢查藝術在哈佛的地位,並全面考察藝術在研究型大學、文理學院、特別是在哈佛大學,究竟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據不完全統計,僅哈佛的本科生就有將近150個團體,更有難以計數的音樂與合唱隊,還不要提眾多的博物館、哈佛電影檔案館了。除此之外,哈佛有專門的藝術辦公室,有設計學院,在英語系有創作課程等,這些無不都在提示人們:在哈佛,藝術無處不在。

  那麼,像哈佛這樣藝術氛圍已經非常濃厚的世界高校,福斯特為什麼又耗時費力地要對藝術狀況進行大範圍的調研呢?

  用福斯特的話來説,雖然藝術在哈佛歷來佔有重要的地位,但“多年來,哈佛尚未全面思考大學與藝術的關係,或者説,尚未系統地定義藝術所能達到的目的或者所能帶給人們的機遇”。因此,哈佛雖然在藝術方面很強盛,“但相對於藝術的重要性而言,仍然力量分散,理解不夠完整,支援力度有欠缺,也不夠完善”。她進一步指出:“藝術在眾多哈佛師生的生活中扮演著核心的角色,但它們在大學生活中的角色仍然不夠確定,也未被人們定義。”

  福斯特提出,就從藝術在大學的角色定義開始,要求藝術特別工作委員會思考如下問題:“在一所研究型大學中,藝術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一所文理學院,藝術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課程之內,我們應該如何思考藝術的角色?”“我們應該如何思考藝術在課程內外的關係?”“藝術活動與科學(包括社會科學)、技術、人文以及相關領域的活動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又應該是什麼樣的關係?”等等。同時,她要求工作委員會就如下問題提出建議:“在管理層面或制度方面,怎樣才能更好地支援哈佛的藝術發展?”“需要哪些具體的組織去推進我們的目標?”等。

  藝術特別工作委員會由哈佛著名的文學教授、莎士比亞研究專家史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領銜,包括文學、歷史、藝術、音樂、設計等領域的校內專家、學者、學生共計19人組成。委員會在一年當中,對哈佛校內外的師生、世界上的其他大學作了大量深入的採訪、調研、研究之後,2008年12月10日,該委員會發佈了《特別工作委員會藝術專題報告》(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the Arts,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強調三大主張

  《報告》共分4章,主要由三章組成。第一章“構想:藝術在哈佛”(A Vision for the Arts at Harvard),這一部分無疑富有洞見,全面闡釋了藝術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與作用;第二章是具體的建議;第三章談論了師生關心甚至是有爭議的領域以及對這些問題的思考;第四章為附錄。

  《報告》最值得引起人們關注的是它的理念。《報告》在首頁就提出:“如果我們希望校園內充滿了創新與想像力,如果我們要在所有學科領域教育並培養創造性的心靈,如果我們要為21世紀作出貢獻,那麼,哈佛就必須使藝術成為這所大學認知生活的組成部分:因為,與科學、人文一道,藝術——既是體驗性的又是實驗性的——是無可替代的知識手段。”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藝術何以如此重要?

  《報告》指出:哈佛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創新性思維與各個領域中的領袖人才,而藝術為這一目標提供了直接的經驗。因為一方面,藝術需要人們擁有豐富的想像力,而另一方面,它又要求人們把新鮮的觀念付諸實踐。正如格林布拉特所説,“藝術創作——那是移情、概念化思維與藝術創作本身附帶的設計的整合——可不是教育的裝飾品。我們所以推崇藝術的原因之一,乃是從人類體驗的某些方面來看,藝術所能達到的境界是其他研究領域及其實踐所不能企及的。在我們的時代,或者説在任何時代都一樣,藝術是‘教育是什麼’這一問題的核心所在。”

  《報告》的具體主張,總結起來大致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要結束在課程中排斥藝術的局面,應該承認“藝術乃大學教育使命的核心”。《報告》認為,藝術總是帶來新的觀念、新的形式、新的方法,“就像實驗科學一樣,藝術創作同樣展示了它所産生的重大的與原創的觀念在解決自然、物質問題時的力量”。簡言之,藝術與科學、人文一道,應該被置於哈佛教育觀念的核心地位。

  第二,《報告》提出,要改變現有本科生的課程體系,使藝術實踐(arts practice)在通識教育、係科課程設置方面,既顯重要性,也更具操作性。要增加藝術課程的數量,同時,在藝術類係科與非藝術類係科的教師之間,加強交流與合作。在研究生層次上,設立一個新的藝術碩士專業(MFA program),增加全新的、創新性的藝術專業。要讓美國話劇團(American Repertory Theatre)、博物館等在哈佛校園生活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第三,進一步推動藝術在哈佛日程生活中的體現。新建一批場所、新增一批設備,使哈佛的人們能夠在更大程度上領略到藝術的無處不在。建議在校園中舉辦更多公開的藝術表演、展覽等,同時票價要再低一些,使學生能夠買得起、看得上。要讓人們在校園中,既能看到藝術的存在,更能輕易地接觸到藝術本身。同時,報告提出希望有更多的藝術家能夠到哈佛來任教或是訪問。

  《報告》還建議設立一個顧問委員會,專門負責支援校園藝術活動,並且尋求與其他高校的合作機會,使大家分享這一理念,爭取資源共用、共同建設,促進藝術邁向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從理念到實踐

  該《報告》被認為是哈佛近50年來第一次全面地考察藝術的成果,出臺之後,受到校方的高度評價和重視。福斯特説,該《報告》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並且付諸實施。雖然該委員會提出的建議不可能很快見效,但我們看到,哈佛在朝著這個目標一步一步地邁進。

  首先,在課程建設上,福斯特已經開始行動,她表示要與文理學院、設計學院商議,推動特別工作委員會提出的改變課程設置的建議。同時,設法加大對校園藝術的支援力度。

  其次,2009年2月6日,哈佛在桑德斯劇院(Sanders Theater)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激情:將藝術轉化為行動”的大型活動,有上千人參加會議,福斯特校長到會講話。這是哈佛接受藝術特別工作委員會建議後採取的第一步,其目的就是要重新明確藝術的目的。在這次大型活動中,組織者邀請了一些藝術家、作家講述他們的故事。比如,在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上作音樂演奏、15次榮獲格萊美音樂大獎的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就應邀出席活動,他不僅作音樂表演而且作了個人經歷的演講,他的演奏和演講都征服了在場的所有觀眾。

  再次,繼續舉行哈佛有名的“藝術優先”年度藝術節,2009年的年度藝術節定在4月30~5月3日。緊接著,在5月4日舉行哈佛學生藝術展,不僅有哈佛的學生,還要邀請哈佛所在地的波士頓地區的學生參加。在參展期間的晚上,還會舉行音樂表演。

  隨後,哈佛還會有更多的舉措。如:將建立一個新的藝術網站;在通識教育課程與大一新生的研討班課程中,尋找藝術實踐內容的可能性;在表演藝術與建築中各建一個新的方向,並設立一個新的藝術碩士學位點;使更多的藝術家能更長時間地在哈佛逗留;在全校範圍內,設置新的藝術表演場所、增加新的藝術表演和展覽;成立顧問委員會,進一步推動藝術類活動的開展。 

  福斯特指出,《報告》“提出了更為重要的東西——對於哈佛師生而言,我們頭腦中已有的藝術在校園中的角色與作用的觀念,應該發生根本的轉變”。她説,當人們讀了《報告》的第一章“構想:藝術在哈佛”後,觀念就會開始有所改變,而且在今後的日子裏,在全校範圍內師生的對話中,人們更會有所改變,這樣,人們就將能夠永久地將藝術置於大學生活中的正確的位置上。

  人們有理由相信,“藝術乃大學教育的核心之一”這一理念,將對世界高等教育産生深遠的影響。

  作者手記

  高教研究需要耐心、時間和實踐

  哈佛《特別工作委員會藝術專題報告》的出臺,有幾點值得中國高等教育界反思和重視。

  首先,在我們的高校工作中,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去組織大批的專家、學者、學生,像寫作《報告》一樣耗時一年,然後出臺一份有影響的研究報告呢? 

  其次,作為美國大學體制的特色之一,藝術工作委員會的人員組成十分廣泛,特別是包括了哈佛的學生在內。而在我們中國高校的諸多文件、報告出臺的過程中,有多少是有學生參與進來的?又有多少是在徵詢了學生的意見後才出臺的呢? 

  再次,出臺一個報告容易,但後續的付諸實踐則更為重要。反觀我們的情況,一些很好的報告乃至文件本身就缺乏操作性,而對後續工作又缺乏監督與管理,致使報告與文件精神得不到貫徹落實、大打折扣或者是半途而廢,這些現象可以説屢見不鮮。

  我以為,高等教育研究,需要耐心和時間,更需要將研究成果付諸實踐。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