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高等藝術教育的現狀與未來

時間:2010-12-01 17:29:56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資訊>展評>

編者按:藝術教育是一項促使學生耳聰目明的“聰明教育”和素質教育。近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觀察》雜誌社與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聯合主辦的“藝術興學——高等藝術教育現狀與未來”學術論壇在廣西南寧舉行,來自全國的近百位專家、學者聚集廣西南寧,分別就“藝術興學”的歷史、“藝術興學”的理念、高等藝術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等學術問題展開了探討。

“藝術興學”傳統的歷史回顧

成立於1938年的桂林師專于建校之初,其創始人唐現之、豐子愷等學者就提出“藝術興學”主張,並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

據桂林師專校長義祥輝介紹,學校前身是創辦于1938年的廣西省立桂林師範,迄今已經走過了70多年的光輝旅程。建校之初,首任校長唐現之就率先提出“藝術興學”“禮樂治校”的辦學宗旨,並開設各類藝術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強調藝術教育的作用。他曾先後邀請豐子愷、陶行知、張曙等10多位知名學者及藝術家到校任教,培養了大批從事民主文化教育服務的有用人才,“藝術興學”因而成為學校最富有特色的辦學傳統並得以發揚光大。

他説,本校始終堅持弘揚“藝術興學”的辦學傳統,把藝術教育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尤其是新時期以來,重點扶持音樂、美術兩個專業,成立了公共藝術教學部,把藝術教育納入各專業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提升學生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

桂林師專美術系教授劉紹薈通過對豐子愷藝術思想和教學思想以及顧愷之藝術思想的研究,講述了自己對藝術的深刻認識,希望學校繼續傳承豐子愷藝術教育思想,將其發揚光大。

“藝術興學”理念的時代含義

專家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藝術興學”將日益顯示出其深刻的社會價值與現實意義。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藝術教育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專家最關心的是當下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問題。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陳綬祥在發言中談到藝術教育的本質及重要性,他認為,藝術教育是教人聰明,實際上是素質教育,是造就人的教育,是國家教育根本的根本,任重而道遠。此外,陳綬祥還分析了目前音樂、美術教育的現狀,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對高師類專科學校未來的發展道路提出了兩個重要的建議:一是擴大招生;二是“斷其一指”,申請建立一個按照中國教育方針和致力於中小學基礎階段藝術教育的專門化學院。

廣西師範大學副校長白曉軍從一個管理者的角度談到了自己對“藝術興學”理念的體會。他認為,“藝術興學”是很有意義的話題,怎麼興?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和方法?學是怎麼學?是學養,是學問,還是學科建設?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同時,他也希望高校管理者能夠真正理解和認識藝術教育的規律,為大學藝術教育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保障。廣西美協常務副主席謝麟認為,藝術教育不僅僅是藝術院校要完成的工作,美協同樣也擔負著國民藝術教育的責任與使命。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翁劍青談到了大學藝術教育作為綜合素質教育的緊迫性,他認為,藝術教育應該落實到對人的價值觀、社會觀和自然觀的培養上,並分析了蔡元培為上海美專提出的“宏約深美”論,指出藝術教育要有針對性,要通過整合資源培養出更多可以拓展的人才。

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劉南一結合桂林師專當前的發展狀況,提出了借助項目整合社會資源、綜合發展的建議來尋找高專美術教育的新出路。

高等藝術教育的現狀與對策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針對高等藝術教育的現狀與對策,以及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中國社科院博士梁梅強調,作為師範院校,應該具有自身的特點,走出一條不同於美術專業院校的辦學道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端廷也提出高師院校存在著辦學定位不準確的問題。他認為,應該調整改變藝術師範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重視藝術史論及相關文化課,尤其要加強現當代藝術知識的教學,有條件的還要多進行實地考察,並呼籲政府和社會重新認識這個問題。中央美術學院外國美術史教研室主任邵亦楊認為,無論哪種文化,都可以拿來吸收,都是文化資源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被世界所接受的一種文化,這個觀點對藝術教育尤為重要。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齊琨談到了她在音樂教學中碰到的現實問題:目前藝術專業研究生傳統文化知識嚴重缺失,歷史文獻不會查,研究能力差。再加上藝術研究生就業困難,所以有大部分研究生畢業後就改行。山西師範大學中國書畫文化研究所所長趙亭仁反思了藝術生源品質、考試模式和教育模式問題,並以中國畫教學為例,強調對書法藝術的學習。他説,藝術創造不僅是對藝術技能的訓練,更主要的是對藝術生命狀態的訓練和把握。西安美術學院教授李鴻照則以中國畫教師的切身經歷分析了中國畫教育當中存在的危機及其原因,他説,這種原因既有歷史的淵源,也有當下大的社會文化背景因素,需要大家深入思考和探討。

《美術觀察》欄目主持祝帥以中央美院設計學院為例,提出了設計教育的矛盾和張力問題。他説,矛盾産生在“藝術的精英化”與“藝術為人民服務”之間,同時這兩者之間又蘊含著一種必要的張力。針對如何面對這種必要的張力,或者我們的出路和前景在哪等問題,他建議,設計教學應朝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把藝術和科學結合起來,把設計教育變成一種接近於自然科學的硬學科,教給學生更多可以驗證論證的知識。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主任黃春波在發言中首先肯定了“藝術興學”的辦學理念,同時結合本校的辦學經驗,具體介紹了職院藝術系正在探索的“藝術類專業企業進班級的教學模式”,他所總結出的幾條經驗為同類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美術觀察》雜誌主編李一在做學術總結時説,這次論壇既有歷史意義也有現實意義,是對上世紀30年代老教育家、老藝術家所提出的“藝術興學”老話題的延續,是“藝術興學”理想繼續向前發展的一次會議,也是喚醒大家繼續往前走的一次會議。與會專家踴躍發言,建言獻策,體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大家對高等藝術教育的整體認識,包括已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藝術教育如何發展所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很有價值,這些真知灼見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和完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