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教育觀察:農村學校藝術教育行進在困境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27 16:41:53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2002年,我國首個藝術教育規劃《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簡稱“《規劃》”)頒布實施。日前在吉林召開的全國學校藝術經驗交流會上,教育部發佈的相關報告稱,《規劃》實施10年來,我國學校藝術教育在國家的大力投入和扶持下,得到長足發展,但學校藝術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據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專家透露,教育部正在研製《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確定將農村學校藝術教育作為重點發展對象,致力於藝術教育的均衡發展。“推進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位參與過《規劃》起草工作的學者説。

部分學校仍是藝術教育盲區

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在農村小學從事音美教學已近10年。為了解農村學生的藝術學習情況,劉希婭曾專門做過問卷調查。令她感到欣喜的是,農村孩子的愛好十分廣泛,有不少人還渴望能在藝術領域有所作為。但也有很多孩子對藝術課幾乎沒有留下印象。

“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學校仍處於藝術教育盲區。”劉希婭告訴記者,儘管相關部門已認識到農村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但農村藝術教育的客觀條件還比較糟糕,不少農村中小學仍把藝術課看成可有可無的“副課”,本來就不多的幾節課在執行中往往嚴重縮水;藝術教師僅憑個人經驗進行內容羅列,導致課程品質不高;農村地區缺乏相關設施,無法形成藝術教育氛圍等。雲南省楚雄開發區實驗小學的美術教師張興義説,他的學生平時很少接觸美術。

兩位老師講述的情況,是我國農村地區藝術教育現狀的縮影。一些基層藝術教師對記者説,他們目前最希望做的就是,讓更多鄉村孩子有機會接觸藝術、接受美育,走出藝術教育盲區。

把優秀資源送到鄉下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是教育部2000年公佈的58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市、區、旗)之一。10多年前,該縣音美老師嚴重短缺、教育設備簡陋,藝術教育考核評價很難開展。

為解決鄉下藝術教師資源不足的問題,南部縣採取“專、兼、聘、培、輪”5種措施。南部縣教育局局長尤朝暉説,學校專職教師多數從大學藝術專業畢業生中選聘,兼職教師由愛好藝術、有藝術特長的其他教師擔任;他們把校外的名師聘到鄉下學校任教,對新教師進行專門培訓,並通過業務技能比賽進行檢驗;還讓優秀藝術教師輪崗到農村支教。

北京市在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將農村藝術教育作為重點項目來開展。從2006年到今年,北京市共培訓農村中小學藝術教師5570人次,將城裏的教育資源以這種方式送到了農村。“有些山區學生第一次走進專用教室上課,部分地區實現了藝術學科遠端教學。”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鄭萼表示。

為了突破農村藝術課程薄弱環節,江蘇省專門實施了“優質教育資源下鄉工程”,製作優秀音樂美術錄影示範課送教下鄉,加大了城鄉對口支援與交流。江蘇省還組織音樂特級教師、骨幹教師送教下鄉,與偏遠地區中小學校結對開展對話。據悉,河北、天津、廣東、浙江等地也針對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問題,採取了相關或類似做法。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彭吉象説:“這些做法有利於縮小城鄉藝術教育差距,但要讓農村藝術教育面貌得到徹底改觀,還得有穩定的專業教師隊伍和完善的配套設施。”

讓民間藝術走進課堂

日前,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法(草案)》已經明確,學校應當按照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將非遺教育納入相關課程,因地制宜開展教育活動。

長期從事民俗民間文化研究的廣西民族大學教授徐傑舜撰文指出,大部分非遺根植于本鄉本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我國文化、教育等相關部門讓非遺的傳承、推廣活動走進中小學課堂,讓學生們在學習藝術課程的同時,對豐富的民間文化有所了解。

在上海,政府教育網站上發佈了當地代表性非遺項目20余個,各區、縣結合各自特點,推介了地方級非遺項目70多個。上海市第一師範附屬小學校長魯慧茹覺得,“農民畫”“草編”“上海灘簧”等非遺項目加深了學生對家鄉的認同和熱愛,農村孩子由此對藝術産生了濃厚興趣,進一步提高了學習自信。

川北剪紙、店埡花燈、馬王皮影、川北古儺是四川省南部縣的“四絕”。花燈、古儺、剪紙、根雕、泥塑等被店埡小學引入課堂,成為孩子們最喜愛的藝術實踐項目。尤朝暉説:“這些藝術形式來源於老百姓,引進成本不高,卻提供了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

作為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浙江義烏將群眾喜聞樂見的婺劇唱腔、鄉土音樂、扎染蠟染等民間藝術精品融入學校藝術教育活動。浙江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王志泉表示,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只有紮根本土,推進藝術活動由課堂向課外延伸,才有生機和活力。記者馬子雷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