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高校內地招生錄取正式結束,北京三名文科狀元放棄北大選擇了香港大學,每人每年獲得了16萬港幣獎學金;理科狀元梁思齊在三所港校和北大之間,最終選擇去香港科技大學就讀,並獲得56萬港幣全額獎學金。換言之,北京四個高考狀元今年全被港校包攬。
守著“北清”的北京高考狀元,用腳向“北清”投了棄權票,讓輿論一片譁然。細勘之下,並無詫異之處。一則,港校的世界排名及其國際化背景,會為學生提供更優越的教育條件和未來發展空間;二則,高額的獎學金確實具有吸引力。優秀者註定會有更多的選擇,這是常理。一定程度上,高考狀元“南飛”不值得大驚小怪,這是後高考時段“爆炒”狀元的情結在作祟。
在狀元“南飛”的背後,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中畢業生放棄國內高考選擇留學。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棄考人數接近100萬。今年雖沒有準確數據,但民間教育機構預計棄考人數在100萬以上。在棄考者中,因出國留學而選擇棄考的約佔21.1%。相較于少數的狀元“南飛”,這個逐年增加的龐大的出國留學群體,對內地高等教育來説才是最壞的消息。
內地高校所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是招生體制的弊端,搶狀元搶不過境外高校,一定程度上並不會傷筋動骨,如果包攬不了內地的狀元就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那麼內地高校也就實在太虛弱了。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優等生源放棄高考出走,換言之,幾乎是帶著全面放棄內地高校的態度出走,我們的高等教育改革,還能夠躑躅不前或者漸進微調嗎?
從規模到品質,從行政化到學術自由,從關起門來“孤傲”到國際化視野,從血拼狀元到培育紡錘體中間那部分優質生源……這些都應該是內地高校需要轉身的方面。優化環境、著眼體制、具體而行,系統而立體的改革或許是我們不能回避的問題。否則,總體生源逐年減少和優質生源留學逐年增加,雙向作用之下,我們的高校將離世界一流越來越遠。
☆燕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