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學前教育不可急功近利 違背教育規律害處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29 09:40:14 | 文章來源: 幫考網

【幫考網訊 記者小昭】當前,一些家長和幼兒園給學齡前兒童施加壓力,讓孩子在知識學習上“預支”,專家強調這種方法不可取,家長和老師切不可急功近利。

在孩子進幼兒園的前一年半載裏,家長們都會想辦法讓孩子加把勁多識字、多寫字、多學點加減法。其實,家長完全沒必要在學齡前給孩子太多的“知識灌輸”,會做多少算術題、能識多少個字或者能背多少首唐詩,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相反,家長要做的是能啟蒙好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讓他們把一個感興趣的故事復述清楚。有專家認為,進入小學前家長要著重培養孩子的一件事就是使孩子能大膽地表現自己,善於與人溝通,並且要能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等良好習慣,這些能力才是基礎中的基礎,遠比單純地學“知識”重要得多。


學前教育不可急功近利 違背教育規律害處大

“即使孩子在學齡前識再多的字、會做多少算術題,等他們到三四年級時,知識掌握的差異普遍變得很小了。”一年級教學是“零起點”,如果在這之前家長急功近利,讓孩子在知識學習上“預支”,反而會落下許多後遺症,甚至讓孩子失去學習的後勁。孩子年齡越小,對知識理解的能力差異就會越大,有些知識等孩子到了6歲才學會十分輕鬆,非要他們5歲半甚至5歲就學,會使他們感到特別費勁、特別有壓力,這是十足的拔苗助長。

再有家長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認為看電視就像看圖畫一樣,可以發展孩子智力。有的父母為了自己做家務,不管電視節目內容如何,打發孩子去看電視,把電視機當成照顧孩子的“保姆”。其實這都是是不好的,很多孩子在看電視時往往愛坐在前面,離熒光屏較近,電視機的光度時亮時暗,變化很大,圖像變化又快,這樣會使兒童眼睛的睫狀肌調節功能降低,逐漸使晶狀體突出而導致近視。

有人對看了20分鐘電視後的小兒進行腦電波檢查,發現腦電波大多呈睡眠波。兒童看電視時間較長,實際上是處在朦朧狀態中,對孩子的智力發展並無幫助。有時電視裏的情節比較緊張,對孩子也不適宜。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明顯帶有誤導性,導致的結果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嚴重違背了教育規律,磨掉了孩子的靈氣與對可持續性學習的好奇心。要想一下子扭轉學業負擔向學齡前孩子“前移”的局面,恐怕不是件容易事,這裡面有家長的自身原因,也有學校教育本身的問題,更有社會環境的深層次問題。但最跟本也是最基礎的是,我們不能讓孩子在沒進小學時就變成書獃子,或是見了讀書上課就頭疼,這也應該是我們對當前學前教育的共識。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