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母親在“貓撲貼貼”上幫女兒訴苦。孩子今年上高一,品學兼優,可是數學這一科是她永遠的痛。
每次大考小考,都是數學“拖了後腿”。按説,她學習態度端正、做題也做了不少,可數學成績就是不見提高。最近,她被迫“培優”,可是培優後,前幾天的月考數學成績差到了歷史最低點。“昨晚她哭泣著寫了一篇日誌,看了後我心裏特別難受,可是我除了能理解和安慰她以外,什麼也幫不了她。”這位母親貼出了女兒的“咆哮體”詩《一個高一女生的吶喊》,併發出質疑:這數學特別是高級一點的數學,如果你不是立志要考科學家的,我們普通大眾學了到底有什麼用呢?學習數學到底有沒有用?女生學數學是不是天生學不過男生?我們來看看幾位南京數學名師的看法。
過高的數學總分削弱江蘇學生競爭力
特級教師呼籲藝術生高考數學降40分
日前,高三藝術類考生參加國內外學校單招考試已基本結束,陸續回到學校,開始了緊張的文化課復習。對於藝術生來説,最頭疼的就是數學了。在美術生最為集中的寧海中學,埋怨聲尤為強烈。
寧海中學校長郭其俊表示:“每年都有學生專業單考成績超過了清華美院、中央美院的分數線,卻因為文化成績拖後腿,最後不能被錄取。仔細分析這些學生的成績構成,基本都是敗在了數學上。”
郭其俊另外一個身份是江蘇省中學數學特級教師、江蘇省首批教授級高級教師,他據此發出呼籲:藝術類高考數學滿分減分40而與英語同分。
郭校長説,藝術類高考改革先於普通類,目前,國內外絕大數藝術類高校都要自主組織單招考試,使得藝術省統考成績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寧海中學作為全國美術見長的學校中的“四大名旦”,定位於為國內外一流美術院校輸送人才,所以每年高三學生都要有半年左右的時間往返于國外和國內各地,嚴重縮短了文化課學習的時間。
另一方面,像清華美院、中央美院等國內一流藝術學校並不把高考錄取指標下放到各個省,面對各省不同的文化總分,他們通常的做法是學生的文化總分除以該省一本分數線,再乘500,並作為文化分。
其中,對單科數學並沒有特殊要求,相反對語文、歷史等學科提出單科達線要求,主要原因是藝術類學生的發展除了需要藝術類專業技能以外,文化類中最需要的就是學生的人文底蘊。
“根據這樣的情況,對藝術類高考而言,數學與語文總分相同實在沒有必要,而讓數學與英語同分相對比較合理。過高的數學總分不僅高校不需要,而且還嚴重削弱了江蘇學生的競爭力。”江蘇高考改革已經為全國高考改革做出了很好的樣板,郭校長希望江蘇在藝術類高考方案上能進一步完善。具體操作上,他認為可借鑒現有的文、理分卷的模式,並無難度。郝也
數學對普通人有用嗎?
生活中處處體現數學思想
陶維林(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南師附中教師)
人們對到底為什麼學數學有一個誤解,學習數學不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李兵(中華中學副校長,數學教師)
中科院數學所所長楊樂曾説過:“數學既是一門自然科學又是一門人文科學。”在生活中單純的數學應用很少,平時計算我們也可以用計算器,但是學習數學可以培養人的運算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現在的教育不僅僅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培養,更要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出一些能力,這些正是以後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所必須的能力。
張老師(金陵中學數學教研組長)
數學培養了一個人的思維,思維是人每天每時都要用到的。數學思維是常期、逐漸、慢慢形成的思考問題的方法。
比如人每天上班要做很多事,有些事是事先計劃好的,有些是突發需要處理的,你具備哪些能力和工具處理這些事,怎樣統籌協調,這就用到了數學思維方法。再比如你從金陵中學到中山陵,首先考慮要乘車到中山門,然後考慮到中山門要往中山東路走……把複雜的問題一步步化繁為簡,這也是數學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