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從孔子的成長看當代勵志教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31 09:13:56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趙先德

天安門廣場豎孔子像非常了不起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過去沒有體會,今天卻感觸越來越深。

去年春節我回老家萊蕪過年,我上小學的時候記得的一個非常能幹的鄉親,今年84歲了,有三個孩子,這三個孩子過得都很好。但是輪流管老父親吃飯,過春節我去看望他,他的一個兒子竟然讓自己的親爹住在一個小棚子裏,不朝陽,連個門兒都沒有,就把他父親像牲口一樣圈養在那裏。真是讓人寒心呀。世間竟有如此不孝的兒女。

昨天我來的時候,深圳電視臺報了一個新聞,它的題目叫《孝子殺父》,所謂的這個“孝子”就是還能給父親一口飯吃。這個父親有兩個孩子,大兒子稍微有點兒愚鈍,找媳婦兒不好找,後來找了一個帶著孩子的媳婦兒。二兒子不愚鈍,但是很蠻,他嫂子過門的時候,二兒子堅持要跟他嫂子拜堂,就説為什麼給我大哥找媳婦兒不給我找呢?你想想有多荒唐。他的二兒子後來也成家了,生了一個兒子,不管他的父母,父母沒有辦法,只好到大兒子家吃飯,要飯吃。後來因為分家産生了一點兒摩擦,這個大兒子認為他的父母在他家吃飯還不向著他,就産生了一個惡念,把他父親給殺了。你想一下,如果沒有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沒有他的孝悌觀念教化,那整個的人類就生活在一種蒙昧、愚蠢、倫理喪失的環境當中。

再説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寫《狂人日記》的時候,是因為錢玄同先生説服他,讓他反帝反封建,帶頭寫一個小説。錢玄同作為一個反儒家最積極的分子,他説過,如果不打倒“孔家店”,不廢除漢字,中國沒有希望。為了表明這一點,他把自己的名字都改掉了,改成了“疑古玄同”,不姓錢,叫“疑古玄同”。《孔子傳》的作者叫錢穆,中國最了不起的一個儒學家,當時在燕京大學教學,錢穆在講課的時候説,什麼你都可以改,但是你的姓不能改,他很看不起錢玄同。當時有人提醒錢穆先生,下面聽課的有錢玄同的兒子就是錢三強,他不管,他照樣批,每堂課都批,只要講到這個問題就批。後來有一次錢穆遇到錢玄同,錢玄同也是老師,在一塊兒教書,就説起了他的兒子。錢穆問他你兒子怎麼樣?錢玄同説,我兒子不聽我的,他聽你的。就是説他是反儒家的,錢三強沒有聽反儒家的父親的話,而聽了一個尊儒家的錢穆的話,後來他成了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而作為魯迅先生,他反帝反封建那麼堅決,但他有一句很著名的話,我認為是接受了儒家思想的影響。他臨死的時候有一個寫給周海嬰的遺言,就説“別人答應了你的事兒,你千萬不要當真;答應了別人的事兒,一定要認真”。別人答應了你的事兒,千萬不要當真,並不是不相信別人,而是要克制住自己,別人辜負了你,你要寬恕別人。這種克己的思想,我認為也是受了儒家文化的影響。前一些時候,天安門廣場豎起了孔子像,我覺得非常了不起,你要承認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到底是什麼,你不敢正視你這個民族的精神支柱,那是活得很沒有面子的事情。我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會進一步加強對孔子的了解。

給孩子一口飯,不如給孩子一個飯碗

孔子的思想當中還有很多閃光的東西。咱們知道范仲淹説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影響中國士大夫的這句話,實際上也是來自孔子的民本主義思想。他講“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他在做中都宰的時候,用盡一切辦法,把中都這個破爛的小地方,用一年的時間治理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那非常的不得了。所以我覺得孔子不管是做人,還是做官,他思想當中閃光的東西都是來源於他的實踐,這個實踐也是他仁的思想的具體體現。

在這裡面我可以舉幾個例子跟大家探討一下。先説孔子對“仁”的理解,説他的“中庸之道”,他説的忠恕,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的一個理念就是,自己想站住腳的時候,你必須讓你周圍的人站住腳,這才是真正的“仁”。孔子週游列國回來以後,當時季康子想找他的弟子子路、冉求、子貢去做官。子路是不同意的,他覺得我跟著我的老師,他們不用我的老師用我,我不能去。但是孔子不這樣看,他説既然你有用武之地了,這是我教你做到的,我是高興的,你為什麼不去呢?但是我們來反觀今天,我們一些人能不能有這樣的胸懷呢?不之前我也舉過一個例子,我在鳳要説你的弟子,就説你是科長,你的副科長如果他有才能要出去的話,可能有很多的科長就不高興。在凰衛視的時候,跟我們老闆劉長樂先生第一次回老家萊蕪,他給劉家的親戚每人發了一個紅包。臨走的時候,他有一個叔伯兄弟,領著自己的孩子過來,把發給他的那一份紅包塞給劉長樂,他説長樂這個錢我不能要,你把這個孩子領走。他的意思就説你給我一口飯吃,不如你給我一個飯碗。這就是“立”,你讓他立起來才是真正的“仁”。

所以在自己的一生中,在踐行方面,孔子做的是非常到家的。孝不用講了,他為自己的母親守孝三年;悌,對自己的兄弟,他的同父異母的兄弟孟皮,孟皮去世以後把自己的女兒託付給孔子。後來孔子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最窮的學生公冶長,把他哥哥的女兒嫁給了最富人家的學生。他不是空談孝,空講仁,而是言行一致親自去做,所以他是一個真的君子。

孔子是“下海”第一人

當代勵志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我認為既有集體的迷失,又有個體的盲從。現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想到的第一個就是考上一個好學校,找一份好工作。好像是前兩年,湖北的一個老師給他的學生講人生意義和未來理想的時候,他説你不要認為學習是為了誰,學習就是為了自己,你將來找一個好的工作,掙大把的錢,娶一個漂亮的媳婦兒,這就是人生的意義。在價值觀多元的時代,你不能説他這個講得不對,這些也是我們普通的老百姓心中想的,但是如果把它作為人生最重要的、唯一的一個出路,那可能你一生就不會幸福。這種單一價值觀,會把人定位到一個非常狹隘的地方去。目前的現實都知道,若干人報一個大學,報一個熱門專業,好歹考上了,畢了業卻找不到工作。實現不了自己理想的時候,自己定位又很高,可能就會找不到更好的出路。所以,我認為一個成熟的社會,它的價值觀是多元的,不要認為考學是唯一的一條路,在這裡孔子是我們的榜樣。

實際上在我的考據當中,我認為孔子是中國“下海”的第一個人。孔子是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他為了學習六藝,又為了養家糊口,曾經面臨很矛盾的選擇。在動畫片《孔子》中有一集講這個故事。他好不容易做上季孫氏家的乘田,季孫是當時的大家族,他做上乘田以後,就類似于進入了現在的仕途,他就有能力再往上走,類似于做了一個當今某個機關的公務員了。但是他覺得那個乘田很具體,影響他學習六藝,很苦惱,沒有時間,怎麼辦呢?後來有一個人告訴他,如果你要做相禮的話,所謂相禮就是當時主持婚禮、喪禮的這些司儀,你做這麼一次的話,你掙的口糧可能供你吃兩三個月。孔子一聽這個好,如果我做一次司儀,就能夠有兩三個月的俸祿,就可以拿出時間來學習了。所以他就毅然辭去了乘田的職務,去當了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司儀。所以我覺得,我們在教育小孩的時候,一定不要盲從,人家去學鋼琴,你的孩子不喜歡,而你還非要他學,要他成為鋼琴家,這肯定也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我在深圳生活十幾年,我認為深圳有些人的價值觀相比來説是比較多元的、開放的。我有一個朋友是國家公務員,他的家庭非常好,住著上千萬的房子,他的女兒是深圳電視臺的記者。女兒在去西藏支教的時候認識了一個藏族的藝術家,但是他是農民。回來以後,她就説服她的爸爸媽媽,把這個男孩子叫到深圳來,給他找一份工作,然後就嫁給了他。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能的,但他們覺得很幸福。男方的父母來到他們這麼好的房子裏面,絲毫不覺得拘束,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家裏有一千多頭牦牛,有多少羊,他們是那樣想的,他們的文化差異是非常大的。這個女孩子就覺得,這個男孩子懂藝術,他跟我是意趣相投的,我管他有什麼樣的出身幹什麼。

所以我最後的一個結語,在我的理解當中,孔子是這麼認為的,成功的價值觀應該是很簡單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為君子,或者是在這條路上走著,就是一個最大的成功。你可能在這個走著的過程中,不會取得一個輝煌的成果,但是你用它,用成為君子的標準來安頓自己的心靈,使自己活得非常有目標感,不迷茫,幸福指數就高了。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你就是成功的,不一定是達到一個多麼輝煌的成就的時候才是成功。我希望我們在座的朋友,如果教育自己的小孩,如果我們是學生,我們可以按這個來要求我們自己,如果我們有這樣一個淡定的心態,也可能會取得輝煌的成就。(王慧根據講壇錄音整理)

人類今天對私欲的追逐有一些無法克制的趨向。如何來擺脫這種困惑,我們從孔子的成長和我們今天的勵志教育上來反思一下,可能會找到一些啟發。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