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教育改革:新高考能否“換湯”又“換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25 09:31:05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被視為“高考入場券”的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準測試近日舉行,51萬餘名考生參加了考試。儘管是學業水準測試,但由於成績等級與高考直接掛鉤,關乎考生的前途命運,因而受到考生、家長和學校的高度重視,稱之“小高考”。有的中學不惜打破正常教學秩序,停掉兩三周的主課,為的是給“小高考”讓路,讓學生多些時間準備;不少學校多次組織模擬測驗和考試,讓學生們“演習”“練兵”, 以便在“小高考”中好好發揮,贏在“高考起跑線上”。

根據《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準測試方案》,實行學業水準測試是為了加強對高中的課程管理和品質監控,同時,向高校提供更多有效的考生資訊。“實行學業水準測試有利於促進高中學生全面發展,有利於高校更加科學、自主地選拔人才。”然而在現實中,學業水準測試卻演變成了另一種高考。難怪老師和家長感嘆:這樣讓考生“吃二次苦,受兩遍罪”,與“一考定終身”能有多大區別?

縱觀多年來的高考改革,一直想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局面,但是,這種狀況一直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一些改革,從制度設計到政策預期都想讓高考改頭換面,可是,在現實中卻大打折扣,步履維艱。春季高考的制度設計並沒有錯,但它的式微,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新課程改革已實施了十多年。在新課程改革基礎上的高考,應當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銜接,按照有助於高等學校選拔人才、有助於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助於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原則,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內容,探索提供多次機會、雙向選擇、綜合評價的考試、選拔方式。但從已實行“新課改高考”的十多個省份來看,人們普遍反映“比較平穩”,與以往高考“有一定銜接”。其實這些評價的潛臺詞是:與過去的高考相比,“新課改高考”並沒有太大變化。

高考改革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局面呢?其根源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高考改革不能在沙灘上建樓,必須有基礎教育改革的土壤,而目前應試教育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高考改革在與之博弈的過程中,“打折”、“走樣”的現象在所難免;二是人們對高考改革的心態很矛盾、很糾結:對現行高考不滿意,對一些改革不放心;不給高校招生自主權不行,給的太多也不行;不給偏才怪才“綠色通道”不行,“通道”太大太寬也不行……高考改革,時常在這種兩難境地中蹣跚而行。

“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的辦法,探索實行社會化考試。”“逐步實施高等學校分類入學考試。高等學校普通本科入學考試由全國統一組織;高等職業教育入學考試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探索實行高水準大學聯考。”在我國未來10年的教育改革與發展藍圖中,高考改革的前景清晰可見,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新高考”呼之欲出。對此,人們熱切期待著。(袁新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