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某,如今就讀河南大學;魏某,如今就讀洛陽商學院。這是去年在廈門馬拉松賽作弊案中被重點懷疑甚至取消成績的對象,但他們最終進了原本就想報考的大學,是憑實力自己考的還是通過高考加分,不得而知。
昨天,上海市舉行了體育特長生“報考高校高水準統一測試”,在“假二級、一級運動員證書氾濫”的背景下,上海為了保證公平,只能有此“浪費人力物力”的進一步測試。上海某高校負責招生的張芳老師(記者注:為保護當事人,此為化名)告訴本報記者説:“體壇的成績造假,在高校招生中也很嚴重,我們做招生工作的都知道,河南、山東、浙江等省的幾個市已經很亂了,像湖北、安徽也有部分地區存在證書造假現象。”
廈門馬拉松弊案促進改革
“拿到國家二級以上運動員證書的體育特長生,如果資格通過審查,在高考中是可以加20分的,所以造成了一些地方二級一級證書氾濫,畢竟,20分對普通考生來説,是一個非常‘昂貴的’差距。”張芳老師告訴記者説,她也知道廈門馬拉松作弊案,那就是典型的混證書的行為。
曾在去年爆出震驚全國“馬拉松集體作弊案”的廈門馬拉松,促成了中國田徑一項“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漏掉一個”的改革——之後全國的馬拉松報名條件中,都特別註明一條“報名參加全程馬拉松者不得低於20周歲”。中國田協表示,絕大部分參加高考的學生在20周歲以內,這樣能夠把很多為高考加分而來的那部分人擋在門外。
由於注重健身的人越來越多,參與人數巨大的馬拉松賽事,也越來越成為各地樂意舉辦的大型活動之一。除了國際田聯認可、可為倫敦奧運會做積分賽的五大馬拉松——北京、大連、上海、廈門、杭州,記者從中國田協了解到,僅今年上半年,就還包括了3月19日的重慶馬拉松、3月27日的鄭州開封馬拉松、4月24日的揚州半程馬拉松、4月30日的大連馬拉松、5月15日的黃河口馬拉松等等,平均每個月都有兩個“國家承認”級別的馬拉松賽事舉行。
然而,所有的馬拉松賽事現在已經幾乎成為高考加分的禁地。除了20周歲的限制,所有的馬拉松組委會統一執行的中國田協規定還包括:要參加等級達標(一級、二級運動員)的選手必須本人親自報名、報名錶中填寫申報等級、交照片、比賽時單獨檢錄、賽後親自去組委會開具成績證明,而組委會也會對報名者通過計時晶片、視頻錄影等方式進行復查。
然而,中國田協的這項改革,並不是自發産生的。廈門馬拉松作弊案,據當初在跑吧論壇上發帖揭發的網友“廈門光輝”説,之前就有人向組委會投訴過,但組委會以“沒有證據”為由並沒有受理;再往前推,上海國際馬拉松也曾爆發過集體作弊的現象,被跑友舉報。事後,全國各大媒體介入調查,此事才引起組委會和中國田協重視,最終讓馬拉松賽場清除了一大毒瘤。
當然,據知情者揭發,即使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大型國際馬拉松賽中的作弊情況還是普遍存在:“抄近道、搭乘交通工具,這是最常見的方式,畢竟參賽者有幾萬人,而裁判最多幾百人,一個人看一百個人,怎麼可能看得住?”
眾多不知名的賽事也能加分
事過一年多後,本報記者也進行了再調查。在成為揭發廈門馬拉松作弊案“鐵證”的那張衝刺照片上,有幾名當初被普遍懷疑、其後被組委會取消了成績的選手,如今姚姓選手進了河南大學、魏姓選手進了洛陽商學院——是自己考上,還是靠別的,已經無人能知曉,唯一能夠確認的是,他們當時的報名單位“山東省濟南市體育工作大隊”並不存在。
事實上,即使馬拉松賽成為高考加分的“禁地”,還有很多賽事在充當著這樣的作用。“要拿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是需要在全國性賽事上拿成績的,有人就設法給自己冠以‘全國’名號,事實上卻並沒有國家體育總局承認的賽事,”一位從事體育教育工作的知情者告訴本報記者,“在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之間,有的時候會出現一個真空,教育部門搞不清楚哪些成績是真的。我所知道的情況是,這種情況並不僅僅是田徑,在足球籃球等項目中,也同樣存在。”確實,媒體也曾曝光過這樣的事例,中國青年報就曾報道過浙江很多賽事亂冠“全國”名號、二級運動員證書不按程式在體育審批部門公示就上了教育部門加分公示欄的現象。
張芳老師説,一旦當地體育和教育部門參與其中,他們的辨別工作就要困難很多。“我知道的是,有些考生是找了關係的,所以我們一旦懷疑這種類型的某個證書,跟這些省市的相關部門核實情況時,他們很不配合,我們負責招生的,也都知道哪些是‘重災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