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政協委員:回歸"美"的教育 藝術教育不能被"窄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09 19:05:46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藝術教育受重視是好事,但是一定不能被‘窄化’。”兩會期間,持續火爆的藝術類招考,愈演愈烈的鋼琴考級熱引起了多位全國政協委員的關注。他們呼籲,家長和社會要克服浮躁和盲目心態,讓藝術教育回歸美的教育。

藝術教育應成為全程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廖昌永説:“因為職業的原因,我接觸了不少熱衷於讓孩子學鋼琴的家長,其中一個孩子5歲就開始學,學了10年,鋼琴考了10級。“登頂”之後,家長和孩子都不知道怎麼辦了,一下就失去了目標和方向,結果過了幾年,孩子疏于練習,水準下降,很多曲子就彈不了了。這件事給了我觸動,看來很多人對藝術教育的理解有偏差,讓孩子學藝術很盲目。”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副校長黃河認為,藝術教育是美的教育,能起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藝術教育應該是全民教育。此外,一個國家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理工科人才需要,藝術類人才也不可或缺。從這兩個角度理解,藝考熱、考級熱有積極的一面,家長讓孩子從事藝術行業沒有錯,讓孩子提升藝術素養也沒有錯,但是,如果將報考藝術院校當做成才的捷徑,把考級當成學鋼琴的目標,這是在“窄化”藝術教育,不是藝術教育的正途。

“藝術教育不僅是專業教育,也是對人生的教育,是開啟心智的教育。藝術教育應當貫穿于從童年到青年的整個過程,成為全程教育。只有當藝術跟生活密不可分,跟每一個人相關聯的時候,才會在社會上形成一種藝術氛圍。我認為,全民和全程教育,才是藝術教育的正途。”黃河説。

要尊重藝術教育的規律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左東嶺説:“我也曾看到藝考萬人排隊的場景,感悟頗多。有的孩子學業成績差一些,家長覺得參加藝考可以開闢另一條成才途徑,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有很多家長,把學藝術當成讓孩子或家庭成功的一條捷徑,併為此付出了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這是不可取的。”

他認為,必須遵循藝術教育的規律,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學美術、學表演,也不是每個學音樂的孩子經過努力,就可以成為郎朗。要成為藝術家,需要天賦和努力,需要家庭的付出,需要精心的培養,而這些若僅僅靠金錢和良好的願望,是不可能獲得的。很多時候,家長只看到成功的個案,而忽略了驚人的失敗率。其實,如果孩子的興趣和天賦能得到發揮和引導,教育孩子就會事半功倍,而如果孩子不喜歡彈鋼琴、畫畫,家長卻逼著學,可能不僅達不到預定的目標,還會害了孩子。

年輕人無需追逐“明星夢”

全國政協委員、導演馮小寧認為,藝考熱,一個觸發因素就在於很多人心中的“明星夢”。作為一名導演,他認為,年輕人無需追逐“明星夢”。社會上對影視或明星的炒作、推崇,不代表社會文化生活的主流方向。事實上,有些明星並不是德藝雙馨的“大家”,他們的言行很容易引起孩子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混亂。

馮小寧説:“盲目追星對電影事業有傷害,對年輕人的人生選擇更會造成誤導。年輕人要腳踏實地,要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用自己的艱苦實踐,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而不要企盼天上掉餡餅。不要追逐明星,不要迷信‘大腕’,年輕人按自己的方式,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就很棒。”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