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披馬甲重新登場 去了“借讀費”又來“贊助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29 10:20:46 | 文章來源: 中青線上

取消借讀費有文本還不夠

但必須承認,取消借讀費可能面臨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包括,會不會出現“借讀費”消失,而以其他名義的費用出現,例如“捐資助學費”之類。如此,借讀費雖名義上取消,卻治標不治本,“改頭換面”捲土重來;同時,取消借讀費會不會影響學校對於非本地戶籍學生的招收熱情,也是一個有待討論的問題,對於一些學校而言,借讀費是辦學經費的組成部分,有借讀費,它們可以接受借讀生,一旦沒有,難免“積極性”下降,甚至可以用擠佔教育資源之類的藉口加以搪塞。這些擔心相信絕非多餘。此外,取消借讀費,會不會帶來更大的“借讀熱”或擇校熱,也無疑是一個很難回避的問題。由於城鄉之間、學校之間教育教學水準存在的差距,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自然是眾多家長的意願所在,取消借讀費,非本地戶籍學生會不會給當地學校帶來一定的壓力,也是一個可以預想的問題。這種情況之下,如何保證借讀費不以別的形式“復出”?

這些年,收取借讀費和擇校費,似乎已然是各地“天經地義”的行動,在一些學校及學校管理者心中也早已是“共識”和“常識”,這種認知可謂“根深蒂固”,一時難以改變。如何將取消借讀費落到實處,無疑是教育部面臨的現實難題。在筆者看來,光有刪除取消借讀費的文本顯然不夠。要讓取消借讀費真正惠及非本地戶籍家庭,相關的問責監督機制必不可少,同時,還需要有資金、政策的配套,只有加大義務教育的投入,不斷均衡教育資源,縮小中小學教育資源的不合理佈局,不斷消除“借讀”的制度土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好“借讀費”的問題,而這顯然不是單靠取消借讀費的一紙文本就可以解決的。

“借讀費”不能一刪了之

教育領域亂收費之多、之嚴重,與醫療等行業相比也不遑多讓。國家統計局一項調查顯示,高昂的教育費用已成為有適齡子女居民家庭的一項沉重負擔,有七成的家長覺得難以承受。為了將亂收費進行到底,某些精明的教育者,創造了各種千奇百怪的“馬甲”:體檢費、保險費、補課費、教輔材料費、作業批改費、贊助費、捐資助學款、教師節慰問金……欲收之費、何患無辭,公眾完全有理由擔心:借讀費從相關規定中刪除之後,會不會披上“贊助費”等其他新“馬甲”捲土重來呢?

另外,取消借讀費以後,還須採取措施嚴格保證學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絕不能因此而造成部分孩子“無學可上”。去年,安徽省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取消了借讀費,但是家長們隨即發現學校開始“拒收”借讀學生,一些地方的學校甚至讓原先借讀的學生轉學。“原本以為花錢總可以給孩子找到學校上學的,沒想到現在學校不收這筆錢,也不接收我的孩子。”一位外地家長為女兒上學的事情一籌莫展。雖然他已經在合肥買了房子,但是戶口仍在蚌埠的女兒想在合肥上學只能借讀。他原本計劃交筆借讀費把女兒從蚌埠接到合肥讀書,沒想到一道“取消借讀費”的禁令讓他借讀無門。這樣的結果,顯然並非制訂這項政策的初衷。

教育部門如何加大監管力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出發點是好的”的規定往往會給弱者帶來新的麻煩。如果不為此制訂相應的配套措施,刪除小學收借讀費規定的舉措就只能流於形式。對借讀費不能滿足於字面上一刪了之,而應該動點真格。(新華網/喬志峰)

   上一頁   1   2   3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