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披馬甲重新登場 去了“借讀費”又來“贊助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29 10:20:46 | 文章來源: 中青線上

 網上輿情要覽:借讀費一直為人所詬病,被指破壞教育公平,是對外來人員孩子受教育權利的歧視。近日,教育部網站公佈《教育部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規章的決定》,取消了《小學管理規程》中可向非本地戶籍學生收取借讀費的規定。從此,備受詬病的借讀費,正式退出了《小學管理規程》,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進步。但是有評論説:借讀費容易取消,管理規程裏的條款容易刪除,但怕就怕借讀費借屍還魂,披著馬甲重新登場。

教育部正式取消“借讀費”

新聞背景

24日,教育部網站上公佈了《教育部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規章的決定》,對13項法律法規進行了修改或廢止,其中刪除《小學管理規程》中“收取借讀費”的規定。記者採訪獲悉,其實在全國很多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收取借讀費早已取消,但“贊助費”、“建校費”等卻換了個面孔重新出現。(12月26日《成都商報》)

網言網語

網友:世上本沒有借讀費!有的只是捐資助學款!

網友:我敢保證借讀費肯定會繼續存在,唯一不同的是它會更換一個新名目!

網友:想當年,上面查禁“選校費”,咱改為收“擇校費”,不是平平安安又幾年嗎?

網友:説的不錯。希望政府加大力度,莫讓“馬甲”橫行八道。另希望我們外來流動人口的兒女能夠順利的參加高考!豈盼政府儘快解決!

媒體論道

取消借讀費,還須防暗收贊助費

改革開放以來,成千上萬的農民進城務工,還有大量城鎮人口異地就業。這些非本地戶籍人口在工作地就業,像當地戶籍人口一樣納稅,所以他們理當享有子女進入工作地公辦學校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不過,教育部發佈相關決定,取消可向非本地戶籍學生收取借讀費的規定之後,還需防止部分城市學校採取變通辦法變相抵制有關決定。教育部取消小學可向非本地籍學生收借讀費規定後,部分學校可能會因為不能從接收非本地戶籍學生入學中得到好處,而拒絕接收非本地戶籍學生入學。另外,教育部取消小學可向非本地籍學生收借讀費規定後,部分學校還可能會改頭換面,向非本地戶籍學生收取所謂的贊助費等等,即假借其他名目行變相收取借讀費之實,以規避教育部相關決定,從而達到繼續向非戶籍學生額外收取不菲費用的目的,並進而使教育部相關規定淪為一紙空文。

所以,教育部取消小學可向非本地籍學生收借讀費規定後,還需出臺相關配套措施,杜絕部分學校通過拒絕非本地戶籍學生入學以及以贊助費等其他名義收取借讀費等變相抵制相關決定現象出現。而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強化懲處與問責力度。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加大取消小學收取借讀費規定後的檢查力度,併發動群眾舉報,對存在拒絕接收非本地戶籍學生入學以及以其他名目收取借讀費行為的,一經查實,即應對相關責任人予以嚴厲懲處。如此才能將真正有關取消小學借讀費規定落到實處,讓廣大非本地戶籍人口及其子女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與此同時還需看到的是,當前部分城市公辦學校之所以向非本地戶籍學生收取借讀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育資源與教學經費有限。由於部分城市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與教育經費投入標準,是以戶籍人口作為基數與基準設計與規劃的,這就導致部分城市公辦學校如果在不收取借讀費情形下接收非本地戶籍學生,就會出現教育經費捉襟見肘的現象。也正因為如此,教育部取消小學可向非本地籍學生收借讀費規定後,還需各地進一步加大對於教育事業的資金投入,以接收一定數量非本地戶籍學生入學為基數制訂本地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如此才能解除城市公辦學校的後顧之憂,使其更為切實地執行教育部相關決定,從而能讓廣大非本地戶籍學生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國家政策的惠澤。(長江商報/魏文彪)

1   2   3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