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請給大學的教育改革一點時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17 11:00:05 | 文章來源: 世界教育

周其鳳



“教育創新已成為國際教育會議的熱點問題,各個國家不論貧富,都有一種強烈的願望,就是要通過教育的創新使培養的人才更加適應變化的社會的需要,推動社會進步。”12月9日,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2010 年卡達基金計劃——第二屆世界教育創新峰會 (WISE)“探索創新趨勢”主題全會上,作為WISE 獎國際評委會7位評委之一的中國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做了發言。會後記者就教育創新、北大自主招生聯盟等熱點問題對其進行了採訪。教育是為了培養適應社會的人才

近幾年,創新已成為世界各國都在關注的話題,教育又該如何創新?對此,周其鳳認為,當前社會在不斷變化,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需要創新,教育是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所以教育不能完全延續傳統,要不斷創新。

周其鳳表示,作為WISE 獎國際評委會7位評委之一,有機會接觸到國際上一些項目。他最大的感受是,各個國家不論貧富,都有一種強烈的願望,就是要通過教育的創新使培養的人才更加適應變化的社會的需要,推動社會進步。周其鳳表示,他在審閱WISE獎的申報材料時,心情十分興奮,因為看到發展中國家為教育所做的努力,即使一些非常貧窮的國家,也非常注重教育,他們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方式,結合本國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在本屆世界教育創新峰會上獲獎的美國Cecilia D'Oliveira的“麻省理工開放課件”的課題做了很多年,周其鳳認為,這個課題獲獎引起了很好的國際反響,表面上是將課程提供給大家,實際上對自身的教育水準和國際聲望的提高也都起到很大作用,這是一個雙贏的項目。據介紹,2010 年 WISE 大獎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89 個國家的378份申請。周其鳳認為,數字可以説明WISE大會的廣泛性及可持續性,這也是卡達非常有遠見的做法,把賺到的錢用來支援教育發展,卡達的Sheikha Mozah Bint Nasser Al Missned殿下也數次參加會議,這説明不光中國重視教育,卡達和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教育。周其鳳直言,多年來,中國政府為教育做了很多工作。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就大家所關心的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給出了方向,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創新的題目,這些題目來自於教育實踐。“今後的問題是要怎麼樣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推進學前教育、中小學、大學、職業教育、終身教育、特殊教育等各方面教育的改革。”北大的第一使命是人才培養

社會需要大學培養什麼樣的人才?高校是如何培養人才的?對此,周其鳳表示,不同大學的使命是不一樣的,北大的第一使命是人才培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各方面的棟樑。

“我們希望將來北大的學生畢業後進入到各個行業都能做出成績,北大的畢業生即使去賣豬肉,也要賣出水準來。”周其鳳希望北大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廣闊的學術視野。他坦言,這話説起來比較輕鬆,但是做起來要費很大功夫。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老師講的都是對的,課本上都是對的,但北大提倡批判性思維,如果學生對老師或者書本持有懷疑,可以大膽地與老師進行探討。“我們要求所有的老師都要認認真真地教書,包括不要照本宣科等很多方面,讓學生們感到在北大唸書是有收穫的,沒有白白度過自己最美好的大學時光。”此外,北大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都在努力,不斷地進行創新,並貢獻給社會。

眾所週知,北大擁有一流的教育資源,比如師資、圖書館、實驗室等,“我們學生既然在北大,就要最大可能地利用好北大的教育資源。”據周其鳳介紹,在北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的需要,不但可以聽自己專業的課,還可以聽其他專業的課。“我們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事實上北大的學生都是最優秀的學生,他們每個人都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他們互相之間學到的東西可能比從老師身上學到的東西還要多。這也是北大的特點之一,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學習如何跟別人相處,所以北大的學生社團非常活躍。”

同理,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學習,國家與國家之間也能夠互相學習。因此,周其鳳倡議,中國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多地參與到國際會議中,參與國際教育領域的交流,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有的地區教育發展得比較好,有的地區的教育發展比較落後,雖然教育不是一個模式,經驗不能照搬,但國際教育領域內的交流有利於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各地區各學校再結合實際情況、自身特點來進行改革。

高校聯合招生或許成功或許消亡

多年來,社會各界對高校招生政策的評價不一,因此,高校招生的任何改革都會引起社會關注。

一個多月前,北大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就頗受關注;11月8日,北大11位教授在聯名寫給周其鳳的公開信中提出要改變北大現有的招生政策,嘗試採用“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該公開信讓北大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隨後北大與清華這兩大自主招生聯盟的形成,更是引發社會各界熱議。

對於高校招生的改革,周其鳳認為,高校招生改革是必然的,不能完全不變地延續過去的做法。他分析説,過去是一考定終身、一分定終身,所以高考顯得特別重要,有的學生甚至從高二就開始準備高考。過去幾年裏,周其鳳經常收到一些來信,信上説自己很無奈,高考時趕巧生病了或者家裏出現了什麼問題,影響了高考,導致自己的人生很無奈,由些也引發了他的思考。

“以往的高校招生並不考慮學生在過去一段時間裏的學習怎麼樣,只看那一次的高考成績,所以這種招生方式是需要改革的。”但另外一方面,我國每年參加高考的考生有1000多萬人,高校每年招收600多萬考生,當前可供選擇的高教優質資源還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所以周其鳳認為,全國統一高考仍然是相對有效的、比較合理和公平的方式。“但北大希望在全國統一高考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改進,幾所大學聯合招生就是一個嘗試。”他認為,這樣的初衷是好的,學生不但可以參加全國高考,還可以參加自主招生錄取的環節,由聯盟學校一同對學生再進行一次考察,使得學生考一次就可以同時申請幾所學校,得到幾所學校的認可。

對於正在進行的幾所高校聯合招生的嘗試,周其鳳坦言,因為聯考是去年推出的,他現在也不好為其下最終結論,但這個做法還是有其合理性,也許正因此,今年清華和北大的自主招生聯盟隊伍都擴大了。“參與聯盟的學校都是經過認真研究後才決定是否進行嘗試,在探索過程中發現問題時要及時進行更改。”同時周其鳳絲毫不避諱地表示,高校聯合招生的前景將會出現兩種可能,一是規模越來越大,更多的高校按照這個模式嘗試;二是可能會消亡,但當前,不妨繼續探索、嘗試。

“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有望明年實現在高松、文東茅等11位北大教授寫給周其鳳的公開信中,提出嘗試採用“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即在以中學學習情況和高考成績為主要參考依據的基礎上,通過增加考生提交申請和多學科專家團隊面試的環節,加強對學生求學意願動機、平時表現、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考察,以此綜合決定對學生的錄取與否,從而維繫招生工作中高校的自主性,擴大高校教師在招生選拔過程中的作用。周其鳳坦言,他個人比較傾向北大11位教授提出的招生選拔方式。他認為,這個選拔方式維護和尊重了全國統一高考,同時,北大也在試圖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制度。雖然考生一般失誤不至於太大,但偶然的情況仍然會發生,會影響考生的發揮,11位教授提出的招生選拔方式,至少能夠解決部分因為一次考試沒考好的學生的上大學問題,教授還可以通過學生在面試時的表現,全面考察學生的情況。

“我們一直強調,北大不去追求考分最高的學生,北大招到的學生,不一定是考得最好的,但是應該最適合到北大學習,或者説北大最適合他。”周其鳳直言,同樣是非常優秀的學生,有的適應北大,有的更適應其他學校,如果不適應北大,那就不要到北大上大學。“過去宣傳高考狀元的做法實在是要不得,十幾歲的孩子就被捧到天上,有的高考狀元甚至還跟大學談條件,直接説某某大學給我這樣的條件,你們北大不給我條件,我就不來。”周其鳳強調,任何跟北大討價還價的學生都不要來北大,不愛北大的學生不要來北大,不管高考分多高,得過多少獎,都不要來北大。

據了解,北大11位教授在公開信中提出,為了實現“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學校應該採取有效措施,通過科學嚴謹的程式設計和制度安排,以確保公開公正公平的選拔原則,防止腐敗行為的發生。而這也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周其鳳坦言,北大11位教授的建議實際上對大學招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增加了北大自主招生的成份,北大需要加大對招生的投入,特別是人力的投入,而在如何確保選擇的學生的品質,如何讓大家認可選拔的過程公正公平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深度思考。

另外,對邊遠地區和貧困家庭的孩子是否會特殊對待?周其鳳表示,這也正是北大考慮的範圍之一,這些學生從一開始的師資條件、實驗條件、家庭教育條件等就受到局限。而“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正好給出了一個可能性,讓更多農村孩子有機會入圍進來。面試時,老師會考慮到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在口才、性格、語言等方面的差距。

周其鳳透露,北大11位教授還提出,是否可以單獨設立針對家庭條件比較差的孩子、農民工子女、邊遠地區的孩子的招生,為這些孩子能到北大上學提供了可能性。他表示,未來實施的“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與自主招生聯盟不會産生衝突,他個人希望明年採取新舉措,將先選擇有代表性的省市進行試點,前提是需要有關部門的支援。

採訪結束時,周其鳳呼籲社會和媒體對大學招生改革持寬容態度,不要還沒開始改革就提出強烈的反對,“要知道大學裏的任何一個改革都不是草率提出的,是經過認真的研究的,而教育改革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請大家給我們時間。”

相關連結

關於

WISE

獎國際評委會

2010 年 WISE 獎得主由7位國際知名人士組成的評委會評選出來,7 位評委分別是:卡達基金會 WISE 主席Abdulla bin Ali Al-Thani 博士,印度尼西亞國民教育部副部長Fasli Jalal 教授,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主席Judith Eaton 博士,迦納溫尼巴教育大學學院與社區科技研究主管Jophus Anamuah-Mensah 教授,巴林塔拉勒·阿布·格扎拉商學院校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聞資訊部前副總幹事Abdul Waheed Khan 博士,中國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教授,英國Richard Rose聯合會首席執行官Mike Gibbons 先生。

記者手記

不一樣的會議

雖然卡達有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政府顯然意識到文化和教育的發展才能帶來長久的影響力。因此,卡達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無論是金錢還是人力上都做了大量投入。

也正因此,雖然短短的三天會議已經結束,連續四期的世界教育創新峰會現場報道也畫上了句號,但大會期間的很多事情仍然讓記者記憶猶新。

記者看到此次會議的專業化與國際化,更看到與會者對會議認真嚴謹的態度,在千余人的會場裏,鮮見有參會者出入會場,更別説大聲喧嘩。會議期間的安排是每天早七點和八點分別有兩趟班車從酒店發往會場,下午也分別有兩趟班車從會場發回酒店,中間並未安排旅遊或者娛樂項目,記者也並未聽到哪個參會者對此有微詞。

以上種種,與國內的一些所謂的國際會議委實相差頗遠,更與一些打著開會學習的幌子實則旅遊娛樂的會議相差甚遠。記者認為,為了共同的目標專注于某項事業的會議才是真正的國際會議,記者更希望將來參加的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會議能夠越來越多地體現出國際會議的水準。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