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藝術課時被“瓜分” 孩子校外考證忙(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27 16:40:58 | 文章來源: 新民晚報

華師大二附中的同學在 演出前精心化粧



近日,從“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傳出消息,《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將在年底頒布。《綱要》規定,到2020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藝術課程的開課率達到100%。上週末,“上海市中學生慶世博戲劇節”也在格致中學落下帷幕。

但記者調查發現,雖然“藝考”熱了好多年,各級政府也對學校有普及藝術教育的要求,但藝術教育仍存在著“內冷外熱”的現象——校內課程頻頻被徵用,校外培訓火爆考證忙。專家認為,藝術教育並不是可有可無的“花瓶”,它能幫助學生提升人文修養、培養情操,對學生人格發展有益。

1 藝術教育過於“小眾”

目前,我國普通高中藝術課程開課率已達55%,部分省市達到了85%,中小學藝術教師嚴重不足的狀況也開始得到緩解,全國普通中小學藝術教師數量從1999年的36萬人增長到2008年的48萬多人。可是,在滬上多數學校,音樂、美術之類的藝術課仍屬於“邊緣課程”,課時少,還時常被“冷落”。即使在一些藝術特色學校,藝術教育也是“小眾化”:以藝術特長為主的特色班級裏,藝術教育搞得熱熱鬧鬧,但其他班級的學生並不參與其中。記者調查也發現,出現在市、區的藝術活動裏的,通常都是幾個有藝術特長的“熟面孔”。

2 藝術課時常被“徵用”

不少學生抱怨説:“學校裏的音樂、美術課本來很少,一星期也就一兩節課,但只要到考試前,總要被語數外老師‘徵用’。”記者了解到,小學的藝術類課開設相對比較有保證,但一升入中學,尤其是臨近考試,藝術課就常常只能“靠邊站”。對於主課老師“瓜分”藝術課的現象,校長們通常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位校長坦言,藝術課對學生升學考起不了什麼作用,因此,參與藝術活動的通常都是低年級的學生。

一位分管藝術教育的初中老師説,“唯分數論”、“成績至上”這樣的觀念並沒有太大的改觀。“從家長角度來看,成績、升學仍然是佔第一位的。學生如果過於熱衷藝術活動,會被訓斥‘不務正業’。”

3 校外培訓太“功利化”

和校內藝術課程“冷冷清清”相反,課外藝術教育市場倒是紅火一片。鋼琴、書畫、舞蹈……各類校外培訓班不僅報名火爆,還叫價不菲。汪女士的女兒每週都要學琴、學跳舞。汪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女兒的鋼琴已經考到五級以上,上一堂鋼琴課就要125元,一年得花5000多元;而學跳舞每學期也得花費上千元。“有時花錢還不行,如果想要請個好老師還得托熟人。”

雖然校外藝術教育看似熱鬧,但也存在隱憂。一份上海市校外美術書法教育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校外藝術教育出現應試化、功利化傾向,影響了藝術學習的趣味性和學生審美品位提升。一位美術老師説:“家長熱衷於讓孩子考級、考證,其實是在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一些培訓機構為了保證機構的“考級率”,以招攬更多生源,教育手段也太過應試,比如,兒童繪畫本應充滿童趣與想像,卻讓孩子反覆臨摹一幅作品。

4 專家:藝術培養人格

上海戲劇學院戲文係副教授、上戲附中分管藝術的吳新嘉校長説,通過藝術教育,以琴棋書畫等作為載體,學生可以領略到生活的美好,建立健康的心態和豐富的生活情態。“音樂、美術這些課程看似對升學沒有幫助,但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非常有益,包括對美的鑒賞力等。”吳新嘉説,當學生會發現美,才會更熱愛生活,産生人生的幸福感。

上南中學南校的沈瑛老師認為,對於一個學生而言,首先應該學會做人,其次才是學習知識。“其實,藝術教育的開展,對人格的教育是非常有幫助的。在集體的藝術活動中,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美國,藝術教育已被確定為基礎教育的“核心學科”,與其他七門核心學科擁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在法國的基礎教育裏,要求音樂課不只是教唱歌,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聽音樂,還會鼓勵孩子創作音樂。 馬丹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