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誰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08 09:58:16 | 文章來源: 《新世紀》-財新網

新學期伊始,幼兒園漲價消息紛至遝來,上升的幅度甚至高達1倍以上(數額在每年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不堪負重的,不得不選擇讓孩子退園;更多的父母力不從心,還是千方百計籌款,因為他們決意“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近年來類似的口號反覆受到批評,但這恐怕不是用一句“觀念錯誤”就能打發的問題。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説,無論“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是“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往往是誤導性的。首先,教育的標準不只是“輸贏”問題,還有“對錯”“好壞”與“美醜”的內涵。“起跑線理論”將教育的功能簡化為“輸贏”之爭,恰恰是當下社會崇拜競爭的一種病症。如果成年人之間的嚴酷競爭無限度地轉移到初等教育、學前教育甚至“胎教”階段,那麼整個社會就可能變成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而一個只問勝負成敗、不顧是非對錯的國度,無論多麼強大,仍然是野蠻之地而不是文明之鄉。其次,就算可以將人生比作一場賽跑,那也不是百米短跑,而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刻意誇大起跑線上的輸贏,主張斤斤計較、分秒必爭,會給孩子造成過度的負擔。而失去了童心的童年,也很難有未來充滿自由和想像力的成年。

但是,所有這些辨析和勸導都不能完全打消人們的憂慮。因為從社會公平的角度來看,“起跑線”確是一個真實而嚴峻的問題。最近一項調查表明,在基礎教育領域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受到最多人群(近三成)關注的,就是“優質資源分佈不平衡問題”。

關於社會公平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觀點,但大多包含“機會平等”的主張。就教育而言,一個理想的公平社會,應該對所有公民的子女提供同等的基礎教育資源;也就是説,無論孩子的先天智力高低,無論在民族、籍貫和性別方面的差異,也無論其家庭的富貴與貧寒,他們都應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當然,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完全實現了這種公平的理想,但這並不是放任資源配置不平等的理由。我們當下的現實是,社會資源(包括教育資源)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對應于財富的等級結構,形成了一種“富者通贏”的局面。

也許,正是由於教育的“起跑線”越來越嚴重地被金錢所扭曲,才會有那麼多人為孩子可能“輸在起跑線上”而恐慌。困難的問題在於,除非搞一場“均貧富”(絕對平均主義)的革命,否則,在一個貧富不均的社會中,如何可能保證基礎教育的機會平等?家裏交得起贊助費的孩子已經領先了,交不起的就已經落後了,他們怎麼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是一個難題,但並不是毫無辦法。

有一種對於社會公平的設想稱作“複合平等”理論。它是美國政治哲學家邁克爾·沃爾澤提出的,其要點之一在於反對“贏家通吃”:任何一個領域的優勢,都不應當構成對整個社會的壟斷。他主張將不同的社會領域盡可能區隔開來,允許每個領域有各自的優勝者,但防止某一個領域的優勢越界擴張到其他領域。在這樣一個社會中,錢是有用的,但絕不是萬能的。

比如,財富的優勢應該被限制在消費領域,一個富人可以開豪車、穿名牌或者去高級餐館用餐,享受諸如此類的奢華“消費優勢”。但無論他多麼富有,也不能用錢來“買官”,因為這就將消費領域的優勢轉移到了政治領域;如果他犯罪被判刑,也不能用錢來減免刑期,否則就是以消費邏輯控制了司法規則。同樣,一個政府官員具有政治領域的優勢,但不能以此而免費或低價享受商品和商業服務,在這裡,“腐敗”的涵義就是將權力優勢轉換為消費優勢。

從複合平等的角度來看,基礎教育是一個獨立的社會領域,不應受到金錢的左右。實際上,免費的義務教育正是一種促進機會平等的制度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錢對教育資源的支配。但公平的制度安排在範圍和力度上都遠不盡如人意。“就近入學”的政策本來是一種公平措施,而由於優秀師資的地理分佈不均,導致對所謂“學區房”的購買競爭,優秀的公立學校也就變相地成為商品。凡此種種,都會使財富的優勢擴張到基礎教育領域。

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貧富差異,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更有理由去防止“富者通贏”的格局。時下瀰漫的“拜金主義”和“仇富心理”,正是對“富者通贏”的現實反映;而對“起跑線”的緊張,也是出於對社會不公的無奈與恐懼。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