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北京國際音樂節將帶來一場室內樂音樂會,今年剛好30歲生日的上海四重奏組合將在北京音樂廳獻上威爾第、瓦格納、布裏頓、潘德列茨基與周龍的室內樂作品,另外還有一首美國作曲家羅伯特·奧爾德里奇為樂團所作的全新曲目。有趣的是,即將被演出的這6位作曲家卻都是以歌劇見長。
緊扣主題“向大師致敬”
在今晚的音樂會上,上海四重奏將緊扣音樂節“向大師致敬”的主題,通過室內樂形式將威爾第、瓦格納、布裏頓、潘德列茨基、周龍五位此次音樂節致敬的中外作曲家一網打盡,他們會分別演繹威爾第《E小調弦樂四重奏》和瓦格納的弦樂四重奏《齊格弗裏德牧歌》兩部罕見的室內樂作品。同時,上海四重奏還將為觀眾帶來即將年滿80高齡的波蘭作曲家潘德列茨基的《第三弦樂四重奏》,該作是作曲家2008年為上海四重奏成立25週年時所作,並在當年波蘭華沙紀念潘德列茨基75歲壽辰音樂會上由上海四重奏進行世界首演。“這首曲子是單樂章,16分鐘,拉完老潘特別高興,到了後臺問我們怎麼不再拉一次。”擔任第一小提琴的李偉剛説,後來他們果然在返場時又拉了一遍。
而奧爾德里奇專門為上海四重奏所創作的《弦樂四重奏》是一首由音樂節藝術總監余隆發起的委約作品,“這首作品不是寫給小提琴、中提琴或大提琴,而是為四位音樂家而寫。在創作的時候,我的腦海裏浮現的全是他們演奏的樣子。”作曲家如是説。
樂團創立之初很多曲子不敢演
1983年,上海四重奏在上海音樂學院成立,師從弦樂教育家丁芷諾。當時成立樂團是因為文化部的選拔,因為需要外派四重奏參加國際比賽。當年樂團成立時,觀眾對室內樂的接受度不高,很多現代曲子他們都不敢演奏,怕觀眾不喜歡。“現在演奏四重奏的人多了很多,不過和西方比還是有一定差距,觀眾水準也提高了很多。”中提琴李宏剛説道。
28年前,上海四重奏從中國去了美國,先學習再開始發展事業,當年他們的老師比現在他們的年紀還要小。到了美國李宏剛發現,在國外的音樂學院裏,重奏都是必修課,每個人都要學習。“回想起以前在國內讀書,學的都是協奏曲、奏鳴曲,但就是覺得缺了個東西,你只能聽到自己拉的聲部,卻沒有注意到作曲家安排的其他聲部。貝多芬這麼偉大的作曲家,寫了16個半的四重奏,在他生命的最後3年,什麼都沒寫,只寫了四重奏,這意味著四重奏有多麼重要。”
國內室內樂與國外仍有差距
而談到現在國內室內樂的發展,上海四重奏的團員認為和國外相比差距依然很大。“選擇走上音樂的道路是很神聖很偉大的,而不是説想通過音樂得到些什麼。從小的時候開始學習,到畢業之後真正可以用自己的音樂為社會做出貢獻,帶來美好的享受,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許多人還沒有走到這一步便開始動搖了。現在的音樂圈中,外界的吸引力太強,而且這些誘惑往往可以給人即刻的收益。在我看來從事音樂一定要有獻身精神,只有放棄其他一些東西才有可能得到你內心真正想要的。”蔣逸文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