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譚盾“武俠音樂”《復活》揭幕喜瑪拉雅藝術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24 15:43:55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作曲家譚盾與挪威小提琴家赫姆斯茵合作《英雄》樂章。

作曲家譚盾與挪威小提琴家赫姆斯茵合作《英雄》樂章。

22日晚,上海喜瑪拉雅藝術中心內部劇場大觀舞臺迎來了它的開幕首秀,作曲家譚盾的“武俠音樂”封山之作《復活》與之前的《臥虎藏龍》、《英雄》、《夜宴》共同在此奏響。

本場演出也是上海國際藝術節與喜瑪拉雅中心共同舉辦的喜瑪拉雅藝術節的開幕之作。不同於傳統音樂廳,大觀舞臺充滿後現代的疏離感,錯落的T型臺也讓獨奏家較音樂會多了更多舞臺調度上的發揮空間。

“讓一切重新再來”

當清透的水聲在耳畔逐漸匯聚成激流,譚盾獨屬的音樂世界就此展開。關於刀光劍影的江湖夢,莊周夢蝶的逍遙遊,對於“武俠”的情結譚盾執著了12年。借由“武俠四部曲”,他希望確立一個“武俠音樂”的概念,“這個音樂品類中國自古就有,《廣陵散》就是最好的例子,曲子講聶政刺韓王,古琴中飽含的劍氣,以及琴曲中包含的家國天下等中國文化中的深思,這樣的古曲有很多。”

《臥虎藏龍》中的大提琴為夢想而失落愛情;《英雄》中的小提琴為報國而捨棄生命;《夜宴》中的鋼琴為復仇忘記自己。當樂隊奏響飽含渴望的《臥虎藏龍》主題曲,化身“先知”的指揮譚盾做出了“讓一切重新再來”的指示,新作《復活》由此上演。經過前三曲的鋪墊,第四幕的情景代入感顯得猶為熾烈,前三首音樂中出現過的主題和動機以復調手法被巧妙糅合在一起,似曾相識又確是一番嶄新的篇章。

上個月《復活》在德國萊比錫首演,相比于歐洲樂團,上海愛樂作為本土樂團更諳樂曲中的中國古韻,古琴演奏家趙曉霞的加盟為音樂會增添了一抹沉香。

當晚擔綱音樂會主角的三位獨奏家都是年輕人,挪威小提琴家赫姆斯茵、義大利大提琴家阿梅迪爾以及荷蘭鋼琴家羅道夫·范拉特均是歐洲各大賽事中屢獲大獎的青年才俊。譚盾不斷冒出的靈感以及不同於傳統音樂會舞臺的眾多繁複要求讓三位演奏家也頗費了一番精力。“有時候只有年輕人有這個耐心,他們能和你一起‘玩’。”譚盾説。不過他還是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夠讓馬友友、帕爾曼和郎朗三位他武俠音樂的“元老”共聚在一台“武俠四部曲”的音樂會上。

朱哲琴將帶來閉幕演出

此外,藝術節期間,100多位藝術家將24小時不間斷地為公眾送上近30場藝術活動。

6月30日舉行的閉幕式將由中國新音樂代表人物朱哲琴帶來《2013聽·見·朱哲琴與民族歌樂師》,這是朱哲琴在完成兩萬公里西部音樂文化尋訪後,沉澱出的世界音樂作品。本次演出在音樂上以本土民族元素為主體,運用中樂主西樂配的思路,破門類時空之隔。以古代典籍詩經等對照民間藝術的人性詩意表達。每一個歌樂者、每一段旋律、每一個音色、每一串節律背後都蘊含動人的故事和表演者珍貴的見聞和採集歷程。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