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羅大佑崔健譚盾余隆 跨界“演奏”無聲音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24 14:30:25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羅大佑崔健譚盾余隆 跨界“演奏”無聲音樂

羅大佑崔健譚盾余隆 跨界“演奏”無聲音樂

羅大佑崔健譚盾余隆 跨界“演奏”無聲音樂

10月22日晚,“華語音樂教父”羅大佑、“搖滾樂之父”崔健、鬼才音樂家譚盾及北京國際音樂節創始人余隆在北京國際音樂節舉辦的“朋友們的對話”活動上聚首。這場活動此前沒有經過任何排練,呈現給觀眾的與其説是一場跨界對話,不如説是老朋友之間的促膝談心。當晚,余隆將《光陰的故事》獻給了羅大佑,羅大佑將新歌《戀曲2100·家》獻給了北京國際音樂節,譚盾清唱了一曲湖南民歌和老朋友們共同分享走過的年輪,《花房姑娘》則將四位音樂家帶回了曾經的青蔥歲月。

■記者手記

寡言崔健愛談搖滾

儘管是面對交情頗深的老友,但當晚崔健依然表現低調,話並不多。對此,崔健説:“我記得小時候根本沒有表達能力,甚至有點口吃,在記者不斷地採訪下,我演説能力逐漸增強了。如果要説客套話,我還是不太會説。搖滾樂真的給了我很多東西,很多用語言不好意思表達、沒有機會表達的內容都在搖滾樂中表達出來了。”

崔健認為,搖滾樂永遠不會過時。他直言搖滾樂不能商業化,“如果搖滾樂商業化了,那就沒什麼可聽了。搖滾樂不是唱頌歌,不是弘揚歷史,而是弘揚生命,弘揚年輕的生命和幼小的生命。”

□現場

《4分33秒》羅大佑不及格

當晚的活動被北京國際音樂節定位為“跨界對話”,為了體現跨界特點,四位音樂家一起“演奏”了美國著名作曲家約翰·凱奇的無聲音樂《4分33秒》,由譚盾指揮,羅大佑彈鋼琴,崔健奏小號,余隆打定音鼓。談到這次合作的創意,譚盾介紹説:“這是我們昨天晚上一起喝酒時想到的。《4分33秒》是無聲演奏,共分三個樂章,需要聆聽。

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心靈深處的寧靜,希望大家在《4分33秒》裏能體會到。”

在這長達4分33秒的時間內,觀眾欣賞到了一次奇妙的跨界演出。每位音樂家都表演得非常投入,演出後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不過,主持人卻宣佈,在這場演奏中羅大佑不及格,原因是他沒有蓋琴蓋。面對迷惑的觀眾和羅大佑,余隆講了一件趣事進行釋疑:“當年我有一位學鋼琴的同學,有一次考試規定要演奏現代作品,這位仁兄沒有時間練,也不想彈,就演繹了約翰·凱奇的《4分33秒》,在那坐了4分33秒,老師拿他也沒轍。最後成績沒及格,他找到考試委員會,問哪兒彈錯了,老師跟他説,對不起,最後有一個要求,琴蓋都關上,因為你沒關琴蓋,所以沒及格。”

□對話

羅大佑音樂勾起青春回憶

當晚,四位音樂人探討了“音樂是什麼,音樂之於每一位音樂人”等話題。余隆把音樂比作水,聽眾比作容器,“不能苛求容器的形狀,音樂依然是每一個容器的內容”。

四位老朋友的話題離不開懷舊。余隆談到自己學音樂的歷程時説:“我在上海念大學時,是聽著大佑的校園歌曲成長的。那時剛改革開放,大家非常憧憬未來,大佑的歌曲給人一種生活美好的感覺。”他現場對羅大佑説:“大佑,你改變了我們很多。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經歷過‘文革’,你的歌聲帶給我們憧憬和希望,讓我們追求另一種不可知的方向。很多人問我,最幸福的時光是哪段,我認為是念大學的時候,你的歌聲帶給我們幸福,謝謝你大佑。”

崔健談到羅大佑的歌曲時説,他將髒話放在音樂裏就是因為受到了羅大佑的影響。崔健説:“我做音樂之前,羅大佑在中國已經非常有影響了,甚至有人説他是華語樂壇的鮑勃·迪倫。大佑的出現,讓我們發現音樂還可以這樣做。大佑的音樂裏有罵人的元素,但是他不明説,罵人不吐臟字。我們要搖滾就必須比他更過分,於是把髒話加進了歌詞裏,所以説,我們的罵人跟羅大佑是一脈相承的。”

在美國讀書的時候,譚盾就已經和羅大佑相識。説起羅大佑的音樂,譚盾講了很多他在美國讀書時的故事,“羅大佑的音樂,伴隨著我們讀書,伴隨著我們戀愛,伴隨著我們思鄉,伴隨著我們憂國憂民。從個人角度來説,大佑的音樂可以聽見我的心。同時,他的音樂裏有一種民族的血液在流淌,讓你在走路時、讀書時、喝酒時,都會想到他的聲音。大佑的音樂對於我來説,是一種心靈的對話,而且是血與肉的一種碰撞。”

譚盾清唱民歌拿好友喻牛

當晚的對話中,四位老友的互相爆料讓觀眾了解了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羅大佑在談到對譚盾的印象時説:“譚盾在紐約的時候,我也在紐約,我去拜訪過他。他聽我唱完歌以後,也唱了一首歌,唱的是一首民歌。我嚇了一跳,因為我從小在台灣長大,很少聽到這麼鄉土的歌。”

在主持人的要求下,譚盾現場清唱了那首湖南民歌。譚盾説:“這首歌的歌詞大概是説我們的歌如牛毛多,在牛身上摸一摸,就有永遠唱不完的歌。”説完,他站起身來開始演唱,當唱到“在牛身上摸一摸”時,他走到崔健、羅大佑、余隆身邊,在他們的身上摸一摸,他的這一動作讓在場的許多觀眾忍俊不禁。

作為此次活動的東道主,余隆用實際行動表達了他對羅大佑的感激,他指揮中國愛樂室內樂團將一首《光陰的故事》獻給了羅大佑,動聽的旋律也將現場觀眾帶回美好的回憶中。為了表達謝意,羅大佑把他為寶貝女兒創作的《戀曲2100·家》獻給了觀眾,這是他在內地首唱這首歌。羅大佑説:“有了女兒,我有了新的創作衝動。我的家來得很晚,但我畢竟真的有家了。”

此外,為了感謝崔健在搖滾樂方面的貢獻,余隆將北京國際音樂節改編的《花房姑娘》獻給了崔健。崔健現場為觀眾演唱了《紅旗下的蛋》和《這兒的空間》,他説:“我希望余隆能夠帶領搖滾樂進入國家大劇院。”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