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田沁鑫《青蛇》將亮相國話 營造禪意之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02 09:36:58 | 文章來源: 新浪娛樂

話劇《青蛇》充滿東方禪意

話劇《青蛇》充滿東方禪意

田沁鑫執導、秦海璐、袁泉、辛柏青、董暢等主演的話劇《青蛇》將於4月10至21日亮相國話劇場連演10場。該劇在第41屆香港藝術節首演後,于3月27日在佛山啟動國內巡演。話劇《青蛇》是田沁鑫首部具有東方禪意精神的戲劇作品,劇中的禪語、禪機與國際主創團隊聯手營造的的東方氣質使這部作品呈現出“東方禪意的當代化與國際化表述”。

氣息現代保有宋代傳奇精髓

“我修佛多年,對佛不敢説了解,但有一定的感覺,我想盡我所能,做一部具有東方禪意精神的戲劇。”這是田沁鑫創作《青蛇》的初衷。這部根據流傳600年之久的中國民間傳説“白蛇傳”,及香港作家李碧華小説《青蛇》改編的作品,田沁鑫在創作伊始,即與李碧華談定,要將原作“宋代傳奇的荒唐真相”主題昇華。田沁鑫以人佛妖三界立意,對故事進行了大量的改編和當代解讀。世風街景、百姓人家、男群女眾、佛界妖境,宋代傳奇在她的舞臺上,既有中國古典韻味,又兼具清新不俗的現代氣息。

該劇香港首演時,據劇場工作人員透露,6場演出中,李碧華至少到場看過3場,足見對該劇的充分肯定。該劇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創造出了許多值得琢磨的句子,有觀眾表示:“充滿現代氣息又保有傳奇的精髓,引人思索又不過分沉重,感人至深又不落俗套”。

國際表達營造東方禪意之美

話劇《青蛇》的舞臺極為簡潔,德國舞美設計師莫爾以江南民居“版築泥墻”為靈感,築建了高9米寬14米的三面高墻,和長20米寬4米的一池春水,加之英國燈光設計師娜塔莎的燈光,以及中國多媒體設計師馮磊影像的配合,舞臺效果呈現出獨特的東方氣質。臺上薄煙繚繞,青蛇、白蛇妖嬈現身之時,身著由香港陳顧方設計的服裝飄渺脫俗,背景是蘇格蘭作曲家大衛的音樂,空靈悲憫。臨安城輕雨曼妙,妖世界詭異絢麗,金山寺法相莊嚴,場景在不經意間轉換。

看完首演,中國國家話劇院周志強院長對話劇《青蛇》給予高度肯定,稱有著“東方禪意之美”,具有“當代化和國際化的表述”。對此,田沁鑫稱這部戲“是我做的第一部具有東方禪意精神的戲劇。裏面牽扯到妖、人、佛,語言中多少有些禪語,情節中酌量有些禪機。我還不太知道什麼是禪,只知道禪,無處不在。我想貫徹始終。這個想法要想下去。重要的不是戲裏,而是戲外。”

體悟人生法海因慈悲惹波瀾

在此充滿“東方禪意之美”的舞臺上,秦海璐、袁泉、辛柏青、董暢四位主演穿梭人、佛、妖三界。秦海璐塑造的青蛇,在叛逆不羈中帶著極為強烈的幽默色彩,身上展現出可愛與嬌媚。袁泉演的白蛇美麗活潑,端莊中帶著蛇妖特有的靈動。董暢扮演的許仙,俊美卻癡弱,正似大多數人。吳彼、商子見、馬昂、張碩、桑帥、劉野六位青年男演員,在劇中既扮眾僧又演眾妖,瞬間還要轉換成捕快、菜農、鐵匠、裁縫以及女人等角色。

而辛柏青飾演的法海,年輕英俊,修行堅定,因慈悲惹波瀾,因懂得而放下,打破觀眾以往認知的“老妖僧”形象,得到佛門中人的肯定。對此,田沁鑫介紹,她改編小説喜歡追本溯源。法海在歷史上真有其人,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原名裴文德,後來代皇子出家,修禪宗,興建金山寺,法號法海。法海在金山寺白龍洞參禪,與原住於此,不知是否白色的蟒蛇共處,相安無事。因老有人呆著,感覺不舒服的蟒蛇出洞,傷人。法海驅趕蟒蛇入長江,從此與蟒蛇結怨。多年以後,明朝的馮夢龍用法海之名,寫下《白素貞永鎮雷峰塔》,從此法海和白蛇有了不解之緣。法海法號的意思,原是“當以寬廣博大的胸襟,執行法,得正業”,但在民間傳説裏,變成“法力無邊,海裂山崩。”--田沁鑫希望,話劇《青蛇》裏,法海禪師與蛇神相處很好,希望觀眾從這部戲裏,看到白蛇的堅持,更看到修行堅定的法海的慈悲。(tg/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