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爵士鋼琴鬼才遇古典音樂巨匠 共同演繹別樣馬勒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3 20:16:29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爵士鋼琴鬼才遇古典音樂巨匠 共同演繹別樣馬勒

曹秀美,擁有“上帝賜予的聲音”的歌者;尤瑞·肯恩,當今爵士樂界的鋼琴鬼才當他們在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舞臺與古典音樂巨匠馬勒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藝術火花?昨天,在北京媒體面前,兩位藝術家各自講述了他們心中的馬勒情懷。

曹秀美:“馬勒是我現在的愛人”

從莫扎特《安魂曲》的中國首演,到亨德爾清唱劇《彌賽亞》,以及康橋國王學院合唱團帶來的宗教頌歌,北京國際音樂節在王府井大教堂的演出已成傳統。今年也不例外,“從維瓦爾第到馬勒曹秀美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將於今晚在王府井大教堂舉行。“明天一早我就要去這個地方看看,這是個特別的地方,能夠在這裡演唱,我真的很期待。”曹秀美昨天説。

這是本屆音樂節系列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中的首場演出,其重頭戲將是選自馬勒早期歌曲集《青春歲月之歌》中的作品。這部歌曲集突出反映了作曲家青年時代的創作風格與人生經歷。和很多歌唱家一樣,曹秀美也覺得馬勒的作品很難演唱:“馬勒作品的音域對女高音來説不是很好表現,所以對我來説也是個挑戰,但我願意迎接這個挑戰。”

除了馬勒的作品,觀眾還能聽到曹秀美演繹亨德爾、維瓦爾第、莫扎特、舒伯特、門德爾松、小約翰·施特勞斯等人的作品,其年代跨越兩個世紀,歷經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對此曹秀美有個精妙的比喻,“如果説維瓦爾第是我的初戀,那麼馬勒就是我現在的愛人,這簡直是一場奇妙的人生旅程!”

尤瑞·肯恩:大都市裏的爵士馬勒

當古典音樂大師馬勒遭遇現代意味的爵士音樂,會産生怎樣的混搭效果?昨晚在北京音樂廳,鋼琴家尤瑞·肯恩給出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答案。

人們也許很難將馬勒與爵士音樂聯想到一起。事實上,馬勒作為德奧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生活在世紀之交的年代,而這也正是以格什溫作品為代表的美國爵士樂蓬勃興起之際。晚年的馬勒曾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就任指揮,並且最終於此地離世,而擔任鋼琴獨奏的尤瑞·肯恩可以説是當代紐約樂壇最為活躍的樂手之一,這種同在紐約卻相隔一個世紀的前後相繼,令人不禁遐想。

尤瑞·肯恩曾憑藉改編馬勒的作品《原光》,奠定了其在爵士樂壇的真正地位。這張專輯將馬勒音樂素材和語匯特徵,混合上現代爵士、拼貼、噪音、環境聲音採樣等等,給聽者帶來一個居住在現代大都市的馬勒。雖然這種徹底的再創作讓很多人士拍案叫絕,但同時也招致不少爭議。對此,他本人的態度是:“我尊重那些持不同意見的人。不過我想説明的是,有時候我自己都説不清作品的好壞,所以觀眾不喜歡也沒關係,我只是在從事創作,這是我音樂活動的一部分,是一種堅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