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中國愛樂音樂季 指揮不佳遺憾謝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12 09:28:00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上週日晚約翰·內爾森執棒中國愛樂樂團音樂會,是樂團第11個音樂季第26場、也是本音樂季最後一場演出。但在這場音樂會上,不論樂團還是觀眾,對指揮的感受都不滿意,令閉幕式演出留下遺憾。

處理簡單聲部混沌

上半場,樂團排出了全套的埃爾加作品。一方面是向倫敦奧運致意,另一方面為了展演樂團優秀音樂家們的才華,推出了《引子與快板》以及《大提琴協奏曲》(擔綱獨奏的是樂團大提琴首席趙雲鵬)。埃爾加為弦樂四重奏與弦樂隊寫作的這部《引子與快板》,對弦樂聲部樂手的技術提出了極高的挑戰。然而內爾森對這部作品的處理過於簡單化,樂曲中旋律性的部分幾乎蕩然無存,其中被作曲家稱作“魔鬼賦格”的一段,由於指揮家的手勢不夠清晰,導致混沌一片。

趙雲鵬表現可圈可點,他技術精湛,音色也十分漂亮,但也許是由於常年在樂隊里拉琴的緣故,在獨奏臺上無法將這部感情深沉的偉大作品表現得足夠動人,演奏個性太平淡。當然,對於一位極少有機會獨奏的大提琴家來説,這樣的表現可以理解。

缺乏想像不成章法

下半場,內爾森指揮的德沃夏克《第七交響曲》存在著類似的問題。這部作品表現的是捷克波瀾起伏的愛國主義,也是作曲家最接近勃拉姆斯風格的一部作品。但在表面的工整與嚴謹之下,埋藏著典型的德沃夏克式的波希米亞旋律。許多音樂評論家將這部交響曲列為德沃夏克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甚至是19世紀末最重要的交響曲之一。內爾森缺乏想像力的音樂處理、不成章法的手勢,樂團頻繁出現的小問題,都令這部作品的完成度打了折扣。愛樂這個音樂季的“句號”畫得不夠圓滿。

(徐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