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丹麥指揮家攜手中國愛樂樂團上演尼爾森音樂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27 10:36:33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不滅”是丹麥作曲家卡爾·尼爾森第四交響曲的別名。它創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極富哲理。作曲家努力向大家暗示:“即使地球上的很多生物都被戰火摧毀,生命之樹還是會再次繁殖興旺的。”3月24日,丹麥指揮家托馬斯·道斯加爾德指揮中國愛樂樂團,上演了包括這部作品在內的尼爾森專場音樂會。

作為丹麥國家交響樂團與瑞典室內樂團首席指揮的道斯加爾德,堪稱當今指揮尼爾森音樂的權威,他指揮的“不滅”準確地呈現了作品技法純熟、節奏繁複的特色。相比芬蘭的西貝柳斯,尼爾森的作品動機同樣冷峻而廣袤,但旋律性非常隱蔽,所以演奏起來難於發揮。這就像一道味道有點怪的菜肴,品嘗起來需更仔細而不易説出個好壞。第四交響曲在道斯加爾德的調動下層層推進,最後到達激烈的尾聲。只是他很不確切的手上功夫使本應更精彩的音樂會變得稍顯混亂與平淡,愛樂的所有樂手不斷在猜測他的意圖,一直處在緊張中,所以演奏上顯得不夠自如。作為一個指揮,心裏再有音樂可是手上指示不清,那就沒法把樂隊這100多號人整合到一起。加之愛樂對這部作品本身比較陌生,還要去適應指揮時而合拍又時而分拍,相當吃力。所幸中國愛樂較高的職業素養幫助他們始終穩固著整體防線。

擔任上半場小提琴協奏曲獨奏的是四川音樂學院教授,小提琴家文薇。這場演出她的表現相當不錯,對樂曲的準備十分充分,雖然指揮並沒有給她足夠的支撐,但她還 是利用舞臺經驗彌補了缺憾。文薇把整部協奏曲演奏得典雅、樸素,很好地表現出作曲家原有的那種洗盡鉛華的境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