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北京現代音樂節《臨安七部》 葉小鋼的榮耀時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24 10:25:08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這場音樂會也許是葉小鋼一生中最輝煌的幾個時刻之一,剛剛榮獲古根海姆獎的作曲家志得意滿,由他創辦的北京現代音樂節更已成為每年五月最受關注的音樂盛事之一。

《臨安七部》寫杭州,但眼光不局限于江南風情。葉小鋼為此曲選取了8首唐詩為詞,為這兩部作品擇詩的品味也大致相同,儘量耳熟能詳,又避免落入俗套。葉小鋼在音樂上的處理則比較別致,他不去刻意追求音樂與語言嚴格的一致,兩者往往令聽眾産生復調般的錯位感。

《臨安七部》與慣常耳中聽到的江南都不一樣,它既不像中國畫家筆下的水墨山水,也不似西方畫家筆下的油畫水彩,倒像是一幅現代藝術家光怪陸離的解構。葉小鋼作品的一貫特點是對民間音樂元素的大量引用,在這部作品裏,江南絲竹與地方戲曲中的節奏點綴其間,為無調性迷霧中的臨安作著注解。

下半場的《共和之路》是葉小鋼為去年辛亥革命100週年創作。這是一部需要四支合唱團(包括一支童聲合唱團)、大編制的交響樂團、民樂演奏家和四位歌唱家共同完成的大型康塔塔。欣賞這樣一部作品不能不讓人聯想到馬勒的第八交響曲——同樣是巨大的編制,崇高的精神內涵和許多不得已的妥協。也許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從帝制走向共和的音樂"群像"在葉小鋼的筆下變成了孫中山個人塑像。儘管音樂以強大的聲勢震懾聽眾,但真正感人的地方卻盡在細膩之處,比如童聲合唱團用廣東方言演唱的那段"黑面李逵,紅臉關公,三國水滸亂曬龍"既講述了"英雄出世",也在結尾處"魂歸故里",朗朗上口。

這部作品的遺憾在於文本的水準與音樂相差太遠,用詞生硬與牽強的句子比較多,缺少整體性。特別是在第七樂章"伴侶"裏,音樂以宋慶齡的視角看孫中山,不僅顯得突兀,而且與"花癡"相倣的詞句格調著實不高明。

剛剛在今年北京現代音樂節上獲"傑出貢獻獎"的指揮家張藝領銜本場演出。在他的調教下,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與四支合唱團爆發出了凝聚力驚人的宏大音響。在歌唱家裏,男高音石倚潔與次女高音楊光的表現最令人印象深刻,男中音孫礫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相比之下兩位名氣更大的歌唱家張立萍與廖昌永的嗓音則不在最佳狀態,但他們略微暗淡的表現並不妨礙整場音樂會的精彩。  (徐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