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葉小綱聲樂交響作品音樂會 國家大劇院完美上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22 14:25:39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演出現場

演出現場

完美落幕

完美落幕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中央音樂學院、胡智容文化基金、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和中華文學基金會聯合舉辦的葉小綱聲樂交響作品音樂會昨晚在國家大劇院拉開大幕,葉小綱聲樂交響作品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張藝先生執棒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攜手上海歌劇院合唱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中央音樂學院音教係合唱團、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中國少年合唱團、著名女高音張立萍女士、著名男高音石倚潔先生、著名女中音楊光女士、著名男中音廖昌永先生、著名男中音孫礫先生共同演繹著名作曲家葉小綱先生創作的作品。

昨晚音樂會演出的兩部作品均是葉小綱在2011年完成的。上半場演出的是《臨安七部》。這部作品是應杭州市政府委約,原名叫《七闋西湖》,意圖是熱情謳歌美麗的杭州西湖。其中第三段,委約方採用的是我國上世紀著名高僧李叔同的詩《西湖》,該詩描繪了杭州西湖的秀麗景色。這部作品2011年在杭州首演後,葉小綱一直覺得,站在今天的立場,僅僅描繪西湖美景仍不是他心中所願,於是他將宋代歐陽修的詞《採桑子》替換了李叔同的詩,但旋律沒有改變。歐陽修的《採桑子》並非描繪杭州西湖,但作曲家希望在藝術上整體構成一個色彩斑斕的歷史回望,遙想數百年前中國社會的思想形態和文化思潮大格局,使作品有更廣的文化含義。這部作品中旋律的素材全部來源於浙江杭嘉湖平原的民歌與民間音樂,並將多首我國古代著名詩歌第一次譜成了歌曲,創造了當代中國音樂史的新記錄。昨晚上演出的修改版。

下半場演出的作品,是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而請葉小綱創作的大型清唱劇《共和之路》。《共和之路》共分九個樂章,全長近1小時10分鐘。昨晚演出其中8個樂章,並做了適當壓縮,時間約40多分鐘。整個作品採用敘事與夾議交替穿插、格律詩詞與現代詩詞交織的形式,史實詳盡、觀點鮮明、脈絡清晰、情節跌宕起伏,表現了偉大的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一生以“舍得生命書國史,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大無畏英雄氣概,譜寫了上一世紀初我國歷史上波瀾曲折、動人心魄的的風雨歷程。

葉小綱是中國培養的音樂家,祖籍廣東,1955年9月出生於上海的一個音樂家庭。他下過鄉,當過6年工人,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正式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那一批78級傳奇學生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自踏上音樂之路,葉小綱就一直站在中國音樂創作的前沿,他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績,曾多次獲得眾多國際國內的重大獎項。2012年,他以西藏為題材的作品——《喜馬拉雅之光》榮獲美國古根海姆基金會頒發的作曲大獎,5月9日,葉小綱親自赴美出席古根海姆基金會頒獎見面儀式。5月18日,世界一流的慕尼黑愛樂樂團,在德國演出了他創作的《大地之歌》,兩位德國歌唱家,用中文演唱了作品中我國李白、王維、孟浩然等人的詩歌。

葉小綱在2002年發起創立的北京現代音樂節即將迎來第十個年頭,已發展成為亞洲最大、中國國內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現代音樂和文化盛會,同時也逐步躋身全球最受矚目的現代音樂節之列。在這個平臺上,葉小綱向中國觀眾、專家學者推薦了上千部當代藝術精品力作,極大地提高了中國藝術界專家學者對當今世界頂尖藝術作品的直接認識和了解;同時也向世界推廣了上百位中國老、中、青三代作曲家、演奏家和理論家,極大地拉近了中國和世界的距離。

通過北京現代音樂節這個平臺,葉小綱與他的志同道合者于2010年發起創立的青年作曲家的發展計劃,已成為青年作曲家發展才華的重要平臺,為青年作曲家的作品逐步走向國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北京現代音樂節2010年啟動的“送校歌計劃”多次走進西部地區實地考察當地學校音樂教育建設情況,組織了三屆“送校歌”作品徵集活動,為中國的美育教育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