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李寶春京劇版《弄臣》 演繹小人物的可悲人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08 10:59:08 | 文章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

李寶春(左四)在《弄臣》中扮演弄臣黎咏德。(資料圖片)

李寶春(左四)在《弄臣》中扮演弄臣黎咏德。(資料圖片)

面對命運的撥弄,你是俯首稱臣,還是放手一搏?3月27日晚,大型新編京劇《弄臣》將在深圳保利劇院上演。該劇以威爾第的歌劇《弄臣》為本,用京劇的唱念做打,表現小人物可恨的嘴臉、可悲的人性。

記者了解到,該劇為第三屆保利“戲劇·舞蹈演出季”的重點劇目。致力於推廣京劇藝術的辜公亮文教基金會,首次取材洋戲,由台北新劇團傾力改編演出這一悲喜交織的命運交響曲。

把法國“弄臣”中國化

“弄臣”是中外宮廷中專以插科打諢來為帝王消煩解悶的邊緣人物,是東西方文化裏共有的角色,在中國古代稱“優”。記者從演出方獲悉,這出新編京劇改編自威爾第的經典歌劇《弄臣》,由台北新劇團著名文武老生李寶春擔綱改編、導演和主演。《弄臣》曾在國內巡演數場,贏得觀眾好評。

京劇《弄臣》將一個西洋故事完全進行了中國化改編。原作中的核心人物“裏戈萊托”變成了“黎咏德”。該劇把故事背景置於一個虛擬的國度裏:弄臣黎咏德是在宮廷裏靠取悅皇帝、貴族為生的邊緣人物,他做盡壞事,但一心保護自己的女兒不受王爺玷污。想不到女兒卻不顧父親反對,非要往火坑裏跳,滿懷不甘的弄臣終於反抗。

製作人辜懷群稱,京劇《弄臣》是活在社會暗角裏的人對命運的吶喊。京劇版《弄臣》的看點在於,將“弄臣”故事設置在中國文化背景之下,更容易在中國觀眾中産生共鳴。在劇中,觀眾既可聽到一些超出傳統皮黃的聲腔音樂,又可看到不同於傳統程式的舞蹈、小魔術表演等。他表示,由於改編跨越兩個迥然不同的表演體系,難度不亞於原創。

李寶春唱出弄臣之痛

台北新劇團由辜公亮文教基金會衍生,京劇名武生李寶春任團長。李寶春出身梨園世家,現任文化大學戲劇系教授。多年來,李寶春與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合作,先後在國內外、歐美地區巡迴演出《曹操與楊修》、《大破祝家莊》、《孫臏與龐涓》、《寶蓮神燈》、《十五貫》及《大鬧天宮》等傳統和新編劇目。

在劇中,李寶春飾演“見人笑背人哭”的主角弄臣,這也是他第一次出演改編自西方經典的劇目。作為一齣悲劇,李寶春將人物情感拿捏透徹,字字句句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結尾選段“何處歸鄉”中,李寶春飾演的黎咏德因喪女之痛,唱出“人生如戲,人人都在唱,俊醜百態現端詳,愛深恨深情難放,不知何處是歸鄉”,將歇斯底里的悲痛表現得非常傳神,令人動容。同時也唱出了《弄臣》所要表達的意義:命運難測。

除了李寶春外,被稱為台灣“京劇小天后”的黃宇琳在戲中一人飾兩角。北京和上海的兩位青年京劇演員陳晨和董洪松也加盟該劇,在劇中分別扮演《弄臣》的美艷女兒和風流小王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