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兒是京劇藝術的靈魂毋庸置疑,但作為綜合的舞臺藝術,僅僅關注角兒而忽視了配演及樂隊,不僅無法承載起一台完整的大戲,更顯示不出一個劇院的“厚度”。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昨天北京京劇院啟動的第二屆“魅力春天”青年演員擂臺賽,在設立優秀青年主演獎的同時,也為配演、鼓師和琴師設立了獎項。對此,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傑表示,“影視類的獎項都有配角獎,一個劇院如果只關注主演,它的結構是不合理的,我們希望通過設立配角獎讓劇院的結構更加合理,也讓社會更多的關注配演及樂隊。”
■劉宇宸
回歸“按行歸路”的梨園行老傳統
為了真正做到“按行歸路”,同去年比賽只有主演參賽且不分行當最終産生一名擂主的競賽辦法不同的是,此次參加比賽的梨園新秀將通過50台大戲,分上下半年進行角逐,經過3月20日至4月16日以及10月16日至11月18日在長安大戲院的兩輪角逐,最終産生20大優秀青年主演,20大優秀主配演,優秀青年鼓師、琴師若干以及最具市場號召力的優秀青年演員。據北京京劇院副院長劉宇宸介紹,“比賽將分兩個階段報名,第一階段主演報名已經結束,最終確定60人參賽。第二階段的報名正在進行中,將根據演齣劇目安排進行主要配演和京胡、板鼓演奏員參賽報名。”據悉,上半年的比賽將由30名主演和25台大戲組成,其中文戲22台,武戲3台。下半年的比賽同樣有30名參賽演員和25台大戲,其中文戲16台,武戲9台。值得一提的是,下半年的擂臺賽中將增加3場武戲交流賽,屆時,以武戲見長的河北省京劇院內部選拔的武戲前3名主演將參加到比賽中。大賽的三位重量級藝術總監則由梅葆玖、譚元壽、裴艷玲擔綱。
■梅葆玖
沒有二路和樂隊的烘托成就不了角兒
作為此次擂臺賽的藝術總監,當今梅派掌門梅葆玖和譚派掌門譚元壽攜手擂響了寓意出征的戰鼓。談及對比賽的期許,梅葆玖稱,“像我們的父輩那一代藝術家能夠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再創造,不是他們某一個人就能夠完成的,是很多人,包括主演、配演、樂隊等合力的結果。一齣戲光主演唱得好不行,沒有二路、三路和樂隊的烘托,是成就不了角兒的,所以別看不起配演和樂隊。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除了四大名旦、四大鬚生,有很多戲迷會專門去聽金少山或是楊小樓的演唱,甚至去聽徐蘭沅的京胡,可見二路演員或是樂隊的重要。一齣完整高品質的大戲,主演與配演和樂隊的配合一定是天衣無縫的,而主演要成為角兒,除了自己的人物,也要把配演的唱腔都爛熟于胸。現在的年輕人有這麼好的平臺真是幸運,但把戲演好的前提是先要把文化藝術修養的基礎打好。”
■李恩傑
京劇舞臺沒有絕對的主演和絕對的配演
此次擂臺賽中,還有一條值得關注的規則,就是凡報名參加主演比賽的演員,原則上必須報名參加主配演項目的比賽。對此,院長李恩傑解釋説:“京劇是綜合的舞臺藝術,演奏員也是舞臺的一部分。一齣戲不可能有幾十位主演,沒有優秀二路演員的劇院是不完整的,而這種不合理的結構也不能完全發揮每個演員的最大效力。北京京劇院的歷史上有馬、譚、張、裘、趙五大頭牌,但也有不少傑出的二路主演。其實,絕對的主演和絕對的配演是不能固定套在某個演員頭上的,像馬連良先生在《杜鵑山》中演出的鄭老萬,譚富英先生在《趙氏孤兒》中演的趙盾等,這些都是配演,甚至是不折不扣的‘掃邊老生’,但卻被這些藝術大家演成了令人叫絕的經典角色。所以我們希望這次比賽能讓青年演員轉變觀念,頭牌不一定永遠站在舞台中央,只能演主角並不全面,這一點,老一輩藝術家已經用行動做了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