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金磚》 |
"兩岸流芳——2012京昆群英會"16日晚在上海大劇院開幕。京劇名家李寶春帶來他在寶島台灣台北新劇團創排的《孫臏與龐涓》、老戲《奇冤報》、新編京劇《渭南之戰》,同時和上海京劇院合作演出《櫃中緣》、《打金磚》。年過六旬的李寶春半開玩笑地説自己創下了演《打金磚》動作戲的高齡紀錄,按照程式演京劇,在舞臺上"該摔就摔"。他主推的"新老戲"概念,卻始終堅持在傳統老戲中,滲透新的演繹方式。
此次李寶春帶來的《打金磚》,正是李寶春的父親、文武全能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的代表作。不過,李寶春並沒有"復刻"父親的版本,而是將20句的經典唱段"王離了",變成了一個有50多句、長達14分鐘的新段落。"這其實是更古老的版本。父親幾十年前對著錄音機唱了一遍,磁帶就從此塵封。前幾年,我無意間找到錄音帶,就跟著學起來。"李寶春説,這麼長的唱段"聽的是功夫"。他同時強調,聽眾把"長唱段"當戲的特點,聽一下敘事,還可以接受;如果每個戲裏都有這種"功夫",那大家就受不了了。"戲的好壞最終得觀眾説了算,要聽著舒服、合適。"
如今的藝術形式種類繁多,聽眾對戲的理解和感受和以前不同。李寶春説京劇也得注重觀眾感受,敘事節奏、人物性格都應該有所調整。"有一部分作為‘古董’欣賞,更多的還得創新。"
又名《烏盆記》的《奇冤報》就是一齣加入了許多亮點的老戲。李寶春版的《奇冤報》摘掉了傳統的黑紗,設計了甩水袖的身段,甚至從林懷民的雲門舞集裏借鑒元素,獨創了"男鬼步"。新戲《孫臏與龐涓》還在京劇舞臺上引入了"穿越"。開場時,一棵大樹下的兩位少年,分飾年少無邪的孫龐二人。隨著劇情的推進,兩人漸漸長大,直到最終兵戎相見,一死一殘。這時,兩位少年又出現在成年孫龐的身邊,"未來"和"過去"的對話,成為京劇敘事的一種嘗試。李寶春説,京劇完全可以先品味藝術結構,然後再看京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