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歌劇《命若琴弦》將上演 瞿小松方言致敬史鐵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29 16:33:22 | 文章來源: 北京晚報

歌劇《命若琴弦》將上演 瞿小松方言致敬史鐵生

作為“2011林兆華戲劇邀請展”演出,11月29日、30日,由著名作曲家瞿小松根據已故著名作家史鐵生同名短篇小説改編的歌劇《命若琴弦》將在首都劇場上演。這部全部用四川方言演出、曾經在世界各國上演過的歌劇作品,還是第一次在國內亮相。該劇此次上演將由林兆華導演,作曲瞿小松親任指揮,旅美男低音龔冬健擔任主演。三位藝術家共同表示,將以此作品“向鐵生致敬”。

瞿小松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第一批現代音樂先鋒,與劉索拉、譚盾、葉小綱、郭文景等被譽為中國作曲界的“黃金一代”。他曾為《青春祭》、《孩子王》、《邊走邊唱》等眾多電影配樂,還創作了《第一交響曲》、《第一大提琴協奏曲》以及歌劇《俄狄浦斯》、《俄狄浦斯之死》等作品。1997根據作家史鐵生的小説改編的獨幕歌劇《命若琴弦》,全劇用四川方言演出,在歐洲演出獲得極大成功。法國《費加洛報》稱讚這部歌劇:“令人迷醉的美,偉大的一個小時。”英國《倫敦時報》也稱:“一次完美的,令人神魂顛倒的藝術體驗。”

《命若琴弦》講述的是一位老年盲藝人帶著小盲童以賣唱説書為生,兒時學藝時,師傅曾告訴他,當他彈斷第一千根琴弦的時候,就能得到讓他眼睛復明的藥方。當老藝人終於彈斷了第一千根弦,卻只發現一張無字白紙……瞿小松的劇本對原著進行了一定改編,尤其結尾更加意味深長。

“史鐵生在我心目當中,是中國作家裏少有的用靈魂寫作的作家。他在寫作當中深觸了很多身世的問題、靈魂的問題。我非常佩服他”。瞿小松説:“他去年走的時候,我心裏真的非常難受。《命若琴弦》這個戲是1997年在布魯塞爾藝術節和巴黎藝術節聯合製作的。國內很多人都曾想推這個戲,包括余隆。我很遺憾鐵生生前沒有在中國看到這部戲。去年鐵生去世後,我們就積極地籌劃這部音樂劇,這次能參加林兆華戲劇邀請展,也是一個機遇。”

在瞿小松的堅持下,這部作品選擇了用四川方言的形式來呈現。有人對此難以接受,但瞿小松卻有他獨特的見解,他説:“我寫所有的生命作品都不用普通話。因為越被説得廣泛的語言、越流通的語言,通常意義上來講越缺乏音樂性。普通話沒有入聲,只有四個聲調,和很多方言比起來,普通話太平淡了!而四川話的音樂性和表現力比普通話強多了,稍加誇張就成音樂了。還有一個原因,因為我是貴陽人,四川話和貴州話是相通的,我用起來得心應手,特別能夠從中引出音樂來。”

《命若琴弦》此次在國內上演,由林兆華擔任導演,他將歌劇與話劇融合在一起,更加突出了角色的表現力,增強了作品的戲劇性。主演龔冬健為著名旅美歌唱家,曾多次在著名作曲家譚盾、瞿小松、郭文景、蘇聰等人的歌劇中擔任主要角色,並在世界各大藝術節和歌劇院演出,是當今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一位優秀的男低音歌唱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