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媽媽眼中的媽媽咪呀:解讀百老彙經典走紅秘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8 17:00:24 | 文章來源: 精品購物指南微網志

 沈小岑飾演譚雅、田水飾演唐娜、楊竹青飾羅茜

沈小岑飾演譚雅、田水飾演唐娜、楊竹青飾羅茜

 《媽媽咪呀》劇照

《媽媽咪呀》劇照

撰文、編輯/李星池

《媽媽咪呀!》中文版正在北京火熱上演,每次演出,這部音樂劇都能在劇場中營造出狂歡氣氛,走齣劇場的觀眾總是一副意猶未盡的表情,好多人都大呼看一遍不過癮。這部西方音樂劇的中文版到底有怎樣的魔力?日前,記者採訪了《媽媽咪呀!》中的三位“媽媽”,看看這幾位“媽媽”怎樣解讀《媽媽咪呀!》走紅的秘密。

西方音樂劇為何吸引東方觀眾

田水:《媽媽咪呀!》雖然是一個西方故事,但它的內容和情感是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接受的,它的情感關於家庭、關於友情、關於愛情,這都是全世界共通的情感。它是被翻譯成其他語言最多的一個音樂劇,就説明世界共通,它表達的情感不會過時,10年後再演,大家也會喜歡。

楊竹青:這個劇能長演不衰,一是情感上的共通,還有講故事的方式。整個劇從劇本編寫,到最後的呈現,通過音樂劇語言來表現,傳達給觀眾,特別精彩,所以説能得到國內觀眾的認可。有人問哪一段最好看,我想説每一段都好看,每一段都精彩,每一段都需要大家非常仔細去看。

沈小岑:《媽媽咪呀!》的故事非常通俗,就發生在我們生活之間,它的精彩在於故事的推動和與音樂的奇妙結合。它的音樂很好聽,音樂劇中的音樂太重要了,裏面的音樂如此經典,故事推進的每一個環節都扣人心弦,太棒了!

怎樣讓音樂和故事完美融合

田水:國內做一部戲可能用半年時間,而這部戲用了5年。不僅創作時間長,這部戲還預演了很長時間,當初預演時並非今天這樣的開頭。不停地預演,不停地改,才得到現在的樣子,這個機制很特別。

國外的音樂劇一定要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有了好故事,並且把音樂和故事完美融合在一起後,才開始排練,排練完不見觀眾,還得預演。甚至有的音樂劇預演不成功就不公演了,國外的團隊有這樣的魄力。

楊竹青:國外的音樂劇發展已經一百多年了,運營、宣傳各方面都非常成熟,這次我參加《媽媽咪呀!》的演出,特別深切地感受到音樂劇的語言不同於其他劇種,它需要豐富的語言表達環境和對這種表達的掌控。在舞臺上我們一邊唱一邊説一邊演,甚至一邊跳一邊演,連接流暢而不突兀,這裡面都有音樂劇特殊的手法,國內對這個手法的掌握和了解還欠一些火候。

與時俱進的《媽媽咪呀!》

楊竹青:翻譯成中文後我們既要保持原創性,也得兼顧一些文化差異,同一個笑點,他們這樣表達,我們表達時就要換一種中國觀眾習慣的搞笑語言,這都需要磨合。預演當中有很多這樣的亮點迸發出來,我們就會改動。

沈小岑:《媽媽咪呀!》10年的演出過程當中,一直在改,有不合理的地方要改,布景也在改。它在與時俱進,不斷完美,比如中文版的臺詞中加入了新《婚姻法》的內容,每一個國家的版本都有不同的改動,這是必須的。西方音樂劇的落地要避免水土不服,當地風土人情必須結合進去,這次《媽媽咪呀!》的落地大家都覺得很舒適,這也是國內的觀眾能夠接受的一個重要原因。

田水:《媽媽咪呀!》的與時俱進並不是為了取悅觀眾,也並非加幾句俚語就好像加入了當地文化一樣,我們不是為了笑而笑,而是劇情到了某一個程度觀眾自然會笑,這不是滑稽戲。劇中中國舞蹈和方言的加入,都恰到好處,否則寧願不加。創作團隊非常專業,絕不會到了中國就專門説幾句中文僅僅為討好觀眾,嚴謹的態度保證了《媽媽咪呀!》的藝術水準。製作團隊的厲害在於保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依靠中國演員的自身條件去抒發情感,這個感覺很微妙。製作團隊像創作一個新劇目一樣,跟你討論人物性格,導演要求發揮中國演員最大的能量,這就是《媽媽咪呀!》成功的地方。

楊竹青:英方導演組很有經驗,它能夠深刻體會到不同的民族的不同情感表達方式。導演組會把故事和人物的前因後果告訴你,但怎麼演,需要通過我們自身的消化之後表達出來的,正因為是我們通過中國人的方式來表達情感,所以中國觀眾接受。

沈小岑:導演像一個總控,他不會一板一眼要求你,排練時我們自由發揮,可一旦你超出範圍,他會把你拽回來。他嚴禁我們去看其他版本,為的就是不讓我們有模倣的痕跡。舞蹈也是,導演希望我們通過自己的方式錶演,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能量。

排練時事無巨細地嚴謹要求

田水:舞臺上,你站在什麼角度、什麼地方,都有非常嚴格的定位。英方舞蹈總監莉亞天天坐在台下看,差一點都不行,她心裏太有數了。所有的嚴謹保證了這部作品所有細節的高品質。

楊竹青:我們是純實物排練,排練時的臺口、道具,包括杯子、桌子,跟臺上全是同比例,排練廳裏把舞臺大小用膠帶畫出來。排練時站在哪個位置,在臺上就是哪個位置,也是同比例的,這樣我們一旦上臺,一點都不覺得陌生,因為跟排練場是一樣的。

沈小岑:服裝也是,我們演出時穿著高跟鞋,排練時也要穿著,排練和演出區別並不大。

演員到了舞臺上的磨合其實是技術的磨合,心理上,演員會很順利地融入舞臺。另外,我們的群眾演員也很棒,每天都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他們的投入把整個舞臺的品質維持在了一個高度上。

《媽媽咪呀!》的換景全部在劇中進行,沒有專門的道具人員,所有的道具上下都是舞蹈演員去搬,大家可能都沒有注意到,他們會為了上下道具專門換一套服裝。

田水:群眾演員在《媽媽咪呀!》中不是可有可無的,他是一個人物。在這個小島上,他就是一個居民。我們會為替補演員量身定做服裝,即使同一個角色,不同的演員演,服裝也是不一樣的。

越早放下矜持就越享受

田水:它還不是算大片,它不是特恢弘的東西,它的景都非常簡單,它不是大製作,它以故事、音樂、情感取勝。技術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故事感不感人,音樂好不好聽,這才是最根本的。

楊竹青:現在很多戲劇是形式大於內容,《媽媽咪呀!》恰恰相反,是內容大於形式。很多人為什麼願意來幾遍地看?因為他覺得看一遍還有很多內容沒有捕捉到,這些細節很細微,但它們同樣有很多資訊要傳達給觀眾。

沈小岑:《媽媽咪呀!》讓觀眾帶著一種情感上的滿足走齣劇場,好多人説這可以治憂鬱症。這個劇是大團圓的結局,音樂也好,滿場氣氛都很HIGH,觀眾能得到感官上的享受。

這是一個輕鬆愉快的故事,笑點頻發,也有特別感人的地方,不管你是想笑還是想流淚,都有這麼一個點讓你宣泄。

楊竹青:我們能感覺到,剛開始大家的笑還很矜持,每當演到上半場某個點時,觀眾就完全放開了,笑聲已經變成很輕鬆的了。我有一朋友,平時是挺矜持的人,但是看《媽媽咪呀!》看到最後時刻也會把矜持放掉。越早放下矜持就越享受。

連演200場,怎樣克服疲憊?

田水:對我來説,每天中午起來覺得有點累,嗓子也沒開,但是一到了下午四五點鐘,腎上腺素開始分泌,人就開始興奮,我每天都有新鮮感,每天都有激情。

楊竹青:觀眾只看到舞臺上很精彩,但他們不知道一個音樂劇演員在背後付出了多少。我對我朋友説,辛苦不怕,但是要真的快樂!我們在這個戲中是很享受的,累並快樂著。排練時一個演員説了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當時在反覆練一段舞,他説,“如果莉亞要我再排一遍我就‘殺’了她”,大家都有過這種累到要崩潰的時候。

沈小岑:排練的過程真的很辛苦,不僅是體力上,還是心力、腦力上一個極大的挑戰。這麼多新的資訊迎面撲來,開始完全接受不了。每一段戲都不是單純的舞蹈,它還有音樂、節奏,還要唱。台下的觀眾肯定不會想到我們很多人是帶傷帶痛,我們所有人都戴著護膝,保證著演出的正常進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