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中國元素攪熱愛丁堡藝術節《牡丹亭》贏掌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17 14:09:14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中國元素攪熱愛丁堡藝術節《牡丹亭》贏掌聲

“杜麗娘”一咏三嘆時,德彪西的《牧神午後》主題反覆響起。“柳夢梅”身披絲綢長衫,與“麗娘”旋轉之際,卻是標準芭蕾舞步。兩幕芭蕾版《牡丹亭》在漫天花瓣落下時拉上了連演三晚的帷幕。愛丁堡“藝術節劇場”內,觀眾大部分自發站起來鼓掌,向中國國家芭蕾舞團的表演致意。這是2011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聚焦亞洲”其中一台重頭戲。8月12日至9月4日,自1947年創辦以來的藝術節,將舞臺第一次讓給了來自遠東的陌生人。

過幾天后,另一台來自中國的大戲將亮相:上海京劇院排演的《王子復仇記》,大幅海報早已挂上了藝術節劇場外墻。

在藝術節開幕前夕,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藝術節總監喬納森·彌爾斯。他介紹,5年前他開始籌劃一個廣義上的亞洲主題節,希望通過綜合展示亞洲多國的藝術作品,提醒歐洲人:是時候立足全球語境之上去反思自我,著眼于未來。

三周藝術節期間,愛丁堡的6大劇場與音樂廳將全派上用場,此外還有無數非傳統演出場所與露天舞臺。與同期舉行的“愛丁堡邊緣藝術節”不同,國際藝術節的邀請劇目全權由藝術總監決定。

此次被邀參演藝術節的中國陣容強大,除了中芭和上海京劇院外,作曲家代表有譚盾、盛宗亮及陳怡。演奏家除了李雲迪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唯一活躍于國際樂壇的中國古典吉他演奏家、北京女孩楊雪霏。喬納森注意到,近年許多到歐洲登臺的亞洲節目都有點“邊緣化”。因此這次他有意識要將舞臺讓給“非歐洲經典與傳統作品”。

而作為今年藝術節探討的核心,亞洲與西方藝術界的攜手合作,不光體現于舞臺上。2011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與英國文化協會將聯合舉辦名為“Continental Shifts”(大陸漂移)的系列會談和討論會。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杜維明,清華大學教授汪暉和詩人楊煉將與歐洲學者和作家討論藝術節的主題與觀念。

但喬納森強調,這次並不是一個國家的獨角戲。亞洲主題節“試水”成功的話,將來才有可能考慮單獨策劃“中國主題節”。

在策展期間,喬納森幾番來華,他感覺亞洲藝術面臨著現代生活與傳統藝術之間的挑戰。就個人而言,喬納森對海派京劇《王子復仇記》中,飾演“子丹”的演員演技印象最深。他還提到了來京與中芭的趙汝蘅及舞蹈指導費波所做的長談。“《牡丹亭》的舞美製作很不錯,但我們聊了很久,討論如何能使作品盡善盡美”。

喬納森表示,藝術節並沒有受到近兩年英國政府裁減藝術基金的影響,今年的成本預算在九百五十萬英鎊左右,其中一半來自蘇格蘭以及愛丁堡的政府機構資助。

本報特約記者 張璐詩發自愛丁堡

【檔案】

愛丁堡是英國北部城市,蘇格蘭首府,經濟和文化中心。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創立於1947年,每年舉辦一屆,時間通常為8月中旬至9月初,所邀請的參展對象包括音樂,舞蹈,戲劇各領域中的頂尖人士以及深具潛力的新秀,也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創新精神的藝術節之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