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編舞大師羅蘭-佩蒂:帶著《卡門》去見畢加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19 16:18:50 | 文章來源: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羅蘭-佩蒂

羅蘭-佩蒂

7月10日,一個源自瑞士日內瓦的消息傳遍了世界各地:法國芭蕾編舞大師羅蘭·佩蒂不幸去世,享年87歲。在他7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羅蘭·佩蒂創作了超過150部芭蕾舞劇。他生前將多種娛樂和藝術元素融合進歷史悠久的芭蕾舞中,打破了此前芭蕾舞一成不變的傳統,讓這項藝術受到了全世界觀眾的廣泛歡迎。法國文化部長密特朗對羅蘭·佩蒂的去世發表了聲明,哀悼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芭蕾編舞大師之一”。

藝術天賦

22歲就顯露出了編舞才華

羅蘭·佩蒂1924年出生在法國巴黎郊區,父親是一家餐廳的老闆,母親擅長製作芭蕾舞鞋。在他9歲那年,羅蘭·佩蒂就因為自己的舞蹈天賦被巴黎歌劇院舞蹈學校錄取。7年後,16歲的他被歌劇院的芭蕾舞團錄取,並在該團一直跳到20歲,之後辭職開始編舞。

羅蘭·佩蒂1945年與人合作組建了香榭麗舍芭蕾舞團。他創作的《流浪藝人》和《約會》都獲得了成功,尤其是不久後他召集著名的編劇、舞臺設計和作曲家合作,創作了《年輕人與死神》,在當時將芭蕾舞與戲劇相結合。《年輕人與死神》的第一幕講述了一個藝術家在閣樓上等待心愛的姑娘,但當她到來時,藝術家卻被挑逗勾引直至自殺,第二幕道出了真相,原來那個姑娘是死神的化身,除了死亡,她什麼都不會留下。這部驚世之作隨後被翻譯成了多種語言,傳遍了全世界,也被若干部電影所引用。這是羅蘭·佩蒂一系列榮耀的開始,也讓世人記住了這個當年22歲的年輕編舞家的藝術才華。

《卡門》的輝煌

羅蘭與妻子領銜主演了芭蕾舞劇

1948年,羅蘭·佩蒂離開香榭麗舍芭蕾舞團,以巴黎8區的馬利尼劇院為演出基地,組建了巴黎芭蕾舞團。與此同時,他的舞蹈事業在第二年迎來了新的輝煌,這就是《卡門》的問世。《卡門》原本是由法國作家梅裏美創作的小説,1873年被改編成了歌劇,這樣一部作品也吸引了眾多芭蕾編導的注意力。然而,在全世界不同版本的芭蕾舞劇《卡門》中,羅蘭·佩蒂的版本被公認為是最經典的芭蕾舞劇之一。

羅蘭·佩蒂改編的芭蕾舞劇《卡門》,不僅很好地保留了梅裏美小説的原貌,也非常完美地闡釋了歌劇《卡門》的音樂。他與後來成為他妻子的芝芝·讓梅爾一起領銜主演了該劇。《卡門》創作之時,距離他們結婚還有5年時間,但那時的芝芝·讓梅爾已經成為羅蘭·佩蒂創作上的“繆斯女神”。兩人共同表演的版本堪稱經典,羅蘭·佩蒂的表演隱約間流露出一種內向而陰鬱的氣質,而芝芝·讓梅爾儼然就是那個風情萬種、倔強而無拘束的吉卜賽女郎。

畢加索的合作

為芭蕾舞劇《卡門》創作布景

值得一提的是,羅蘭·佩蒂對畢加索、梵谷的藝術作品非常感興趣,經常將舞蹈與畫作結合起來進行創作。當他創作芭蕾舞劇《卡門》時,著名畫家畢加索特意為該劇創

作了部分佈景,使得《卡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師之作”。羅蘭·佩蒂與眾多當代藝術家的合作也被認為是他成功的創新之處。

芭蕾舞劇《卡門》不僅在當年轟動一時,在過去的50多年中,這一創作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芭蕾舞劇之一,在全球演出超過了5000場,訪問過4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各大芭蕾舞團爭相演出的劇目,被世界芭蕾舞界公認為“神話”。

《卡門》和《年輕人與死神》中探討人類“性”和“苦難”的主題令羅蘭·佩蒂成為享譽全球的芭蕾編舞大師。當年,《紐約時報》一篇飽含讚譽的評論文章甚至直接以《性和更多的性》為題,對他進行了報道。國際職業生涯在羅蘭·佩蒂面前展開,好萊塢方面很快與他簽下了合約。

多年後,羅蘭回到法國巴黎,繼續為一些芭蕾舞和音樂劇編排舞蹈,也短暫地擔任過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總監。因發生爭執,辭職後他又去了馬賽。直到1998年離開那座城市之前,他一直從事著編舞工作。美聯社在報道羅蘭·佩蒂去世的消息時評價説,他的編舞創意影響了從巴黎到好萊塢的無數舞者、作家和編舞者。

影響世界的創作

希拉克:他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世界大師

其實不止是從巴黎到好萊塢,羅蘭·佩蒂的演出遍及世界各地,他還把法國芭蕾舞的藝術理念帶到了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日本東京國立劇場、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和中國國家大劇院(微網志)等世界各地的著名劇院。可以説,沒有他,就沒有法國芭蕾舞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羅蘭·佩蒂也因此得以在全世界享有極高的藝術聲譽,曾經接受過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和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授勳,正如希拉克所言,“他是一位具有民族特色的世界大師”。

在羅蘭·佩蒂一生所創作的150多部舞蹈作品中,除了之前提到的《卡門》,另外一部註定將永載史冊的作品是《搖滾芭蕾》(又稱《平克·弗洛伊德芭蕾》)。該作品創作于1972年,被認為是法國現代芭蕾舞的開山之作。紅透美國的平克·弗洛伊德樂隊為《搖滾芭蕾》的誕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靈感來源。

該作品由《迷墻》等10首經典搖滾樂和十幾段芭蕾舞融合而成,帶有強烈的時尚感與先鋒意識。舞蹈動作富有力量與激情,似乎可以讓身體的每一塊肌肉都跳起舞來。與《天鵝湖》等古典芭蕾不同,《搖滾芭蕾》沒有劇情,但強烈的搖滾樂所帶來的迷幻感覺和舞蹈動作結合在一起,讓人感覺非常震撼。

羅蘭·佩蒂曾經説,著名法國作家普魯斯特共寫了17卷作品,而他在《搖滾芭蕾》裏也呈現了17個畫面,嘗試為普魯斯特的名著《追憶逝水年華》做舞蹈上的“注腳”。

結緣中國芭蕾

中芭首席演員改舞,向他致敬

羅蘭·佩蒂晚年與中國結緣。2005年5月,羅蘭·佩蒂主動要求為中央芭蕾舞團引進劇目,不僅推薦了他的三部代表作,在當年7月首次來華時,他還親自為中芭挑選了主演並進行排練。當年的11月10日至12日,中芭在北大百年講堂隆重推出了“羅蘭·佩蒂經典作品專場演出”,演出了包括《卡門》《年輕人與死神》在內的芭蕾舞劇,其中,芭蕾舞劇《卡門》是首次在中國上演。

2006年6月,羅蘭·佩蒂再度與中芭合作,排演了其經典劇目《搖滾芭蕾》,獲得轟動效應。2008年1月,年過八旬的羅蘭·佩蒂再次來到北京,見證他的經典作品《搖滾芭蕾》登陸中國國家大劇院。正式演出結束時,主持人突然宣佈羅蘭·佩蒂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化交流貢獻獎”,羅蘭·佩蒂當時很激動,他説,“有一種回家的溫暖感覺。”

今年的7月16日,在首屆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閉幕式上,中央芭蕾舞團首席演員王啟敏的《吉賽爾》雙人舞改為了《卡門》,以此向剛剛去世的羅蘭·佩蒂致敬。

成都商報特約記者蔡斯圖發自法國巴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