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芭蕾編舞大師羅蘭·佩蒂去世 創作生涯長達70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12 14:31:43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羅蘭-佩蒂1924.1.13-2011.7.10

羅蘭·佩蒂1924.1.13-2011.7.10

法國芭蕾編舞大師,2011年7月10日在日內瓦去世,87歲

“音樂跟舞蹈一樣,沒有種類之分,只有好與壞。比如皮娜·鮑什跟我,她是搞現代舞創作的,而我是搞芭蕾的。可是有一天,我看到在長廊另一端的皮娜,那麼瘦小。她向我走來。我們當時互相並不認識。然而她徑直就走過來跟我擁抱,然後説了句:‘我愛你’;我回答:‘我也是’。”

皮娜·鮑什走了。而説這句話的法國芭蕾編舞大師羅蘭·佩蒂(Roland Petit)也走了。7月10日,羅蘭·佩蒂于瑞士日內瓦去世,享年87歲。佩蒂的妻子、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演員芝芝·讓梅爾(Zizi Jeanmaire)公佈了他的死訊。

在芭蕾史上,法國芭蕾編舞大師羅蘭·佩蒂是20世紀當之無愧的最偉大的傳奇式人物之一。他把大眾藝術因素與高雅藝術結合得惟妙惟肖,主張保存古典芭蕾的優秀傳統,擺脫程式化的束縛,努力塑造有個性的人物,創造出性格獨特、感情豐富的形象。

羅蘭·佩蒂17歲開始自己的創作生涯。1949年,佩蒂憑藉自己改編的、融入情色元素的芭蕾舞劇《卡門》驚艷倫敦和紐約的劇場觀眾,甚至震動了整個舞蹈界。在全世界不同版本的舞劇《卡門》中,羅蘭·佩蒂的版本被公認為最經典的芭蕾舞劇之一。不僅因為該劇很好地保留了法國文學家梅裏美小説的原貌,也在於它非常完美地闡釋了歌劇《卡門》的音樂。

《卡門》是佩蒂根據法國作曲大師喬治·比才的同名歌劇音樂改編的。當年,佩蒂與他的妻子、世界芭蕾明星芝芝共同領銜主演,轟動一時。過去50多年中,這一創作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芭蕾舞劇之一,在全球演出超過5000場次,訪問過40多個國家,是各大芭蕾舞團爭相演出的劇目,被世界芭蕾舞界公認為“神話”。

值得一提的是,佩蒂對畢加索、凡高的抽象派作品深感興趣,經常把舞與畫結合起來創作。當年羅蘭·佩蒂創作芭蕾舞劇《卡門》時,20世紀最偉大畫家之一的畢加索為該劇創作了部分佈景,使得芭蕾舞劇《卡門》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師之作”。儘管佩蒂也曾為一些歡快的電影如《漢斯·克裏斯蒂安·安徒生》編排過舞蹈,但他早期的兩部作品《卡門》和《年輕人與死亡》中“性”和“苦難”的主題則令他成為享譽全球的芭蕾編舞大師。當時《紐約時報》一篇飽含讚譽的評論文章甚至直接以《性和更多的性》為題。

在佩蒂一生所創作的150多部舞蹈作品中,另外一部註定將永載史冊的作品是《搖滾芭蕾》。該作品創作于1972年,被認為是法國現代芭蕾舞的開山之作。紅透美國的平克·弗洛伊德樂隊為《搖滾芭蕾》的誕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靈感來源。該作品由《迷墻》等10首經典搖滾樂和18段芭蕾舞融合而成,帶有強烈的時尚感與先鋒意識。舞蹈動作富有力量與激情,似乎可以讓身體的每一塊肌肉都跳起舞來。與《天鵝湖》等古典芭蕾不同,《搖滾芭蕾》沒有劇情,但強烈的搖滾樂所帶來的迷幻感覺和舞蹈動作相結合,非常震撼。此外,羅蘭·佩蒂曾經説,普魯斯特共寫了17卷作品,而他在《搖滾芭蕾》裏也呈現了17個畫面,嘗試為《追憶逝水年華》做舞蹈上的注腳。

羅蘭·佩蒂,1924年1月13日出生在巴黎附近的維勒蒙布勒(Villemomble)。他的父親埃德蒙德·佩蒂經營著一家餐廳;他的母親擁有一家生産舞蹈服裝的公司。因為喜歡在餐廳跳舞,年輕的羅蘭在9歲時被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學校錄取,並在16歲時進入一家公司成為了芭蕾舞演員。

1947年,佩蒂正式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受到好萊塢的邀請,他在與芝芝·讓梅爾在結婚前的1951年編排了《漢斯·克裏斯蒂安·安徒生》。其他包括《長腿叔叔》(1955)、《水晶鞋》(1955)和《雙圓爭輝》(1956)等電影也都有羅蘭編排的舞蹈。

隨後,羅蘭回到巴黎為一些芭蕾舞和音樂劇編排舞蹈,也短暫地擔任過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總監。因發生爭執,辭職後他又來到馬賽。直到1998年離開這座城市前,他一直從事著編舞工作。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