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森伯盛25週年“矩陣”建築作品展 建築與社會實踐的思考

時間:2019-01-08 09:00:00 | 來源:藝術中國

“矩陣”漢森伯盛25週年建築作品展開幕式現場

  2019年1月5日,作為漢森伯盛國際設計集團25週年系列活動的亮點之一,“矩陣”漢森伯盛25週年建築作品展暨《為廣州而設計》及《心有境•築無界》UED雙專刊發佈會在廣州尚東柏悅府拉開帷幕。

  本次“矩陣”漢森伯盛25週年建築作品展由藝術理論家、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樊林擔當策展人,對漢森伯盛過往25年的作品進行了梳理和沉澱。活動同時邀請到建築和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和空間設計行業的代表圍繞“建築師的傳承”、“建築的在地性”等話題進行探討,透過不同的知識體系和眼光為建築行業帶來新一輪的觀察和思考。

漢森伯盛國際設計集團董事長盛宇宏致辭

展覽策展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樊林致辭

  展覽主題“矩陣”從語義上本是數學概念,行與列的數可以按照某些規則進行運算。展覽以漢森伯盛不同類型風格的項目為脈絡,劃分為七個板塊:超高層系列、建築實驗、大型綜合體項目、生態酒店、教育與鄉村、戶型研發、新中式建築,從建築的社會性維度呈現漢森伯盛的建築思想、社會實踐和企業管理的成就。展覽從漢森伯盛過往25年來 2000多個作品中進行梳理、探討再整合提煉,為“矩陣”這一主題提供了宏觀的討論背景和立場。

  出於對這次展覽整個籌備過程的思考,漢森伯盛嘗試將“矩陣”視作一種建構的方法。在這裡,“建構”不僅僅是針對建築行業或建築學的回應,而是當其作為一種概念在一個建築設計企業內生發時,所産生的一系列的相互聯結、配合,並最終成為整體的運作方法。作為媒介的展覽,不僅再造了一個沉浸式的模擬性體驗,也成為鼓勵建築師們參與的界面,甚至成為一場企業全員的行動。

  展覽為漢森伯盛25年一直堅持的努力找到上下文關係,勾勒建築從業者的思考和實踐所面臨的情境,凸顯建築創作的社會性背景,所有那些在困頓之中的前行和嘗試,都將會獲得尊重、肯定以及深化的檢討。

尚東控股總裁柯建華致辭

漢森伯盛國際設計集團董事長盛宇宏、展覽策展人樊林為現場媒體導覽

  本次展覽的基本結構,是按照漢森伯盛現在的運作板塊來劃分的,實際上也反映了漢森伯盛25年來逐漸培育和適當淘汰的,最後客觀形成的七個主要服務板塊,對於這些板塊與建築行業的交互關係可以一一對應。

  首先,漢森伯盛至始至終服務的第一個主線是人居空間,這個基礎使得漢森伯盛25年來都在圍繞一個建築界面去思考:外部要考慮環境、小區、區域、在地的價值;墻以內要考慮家庭、家族的可變化和發展的價值,實際來講就是戶型。其次,以這個界面為基點向外發展就形成人居環境鏈條的第二鏈,生活行為之鏈,即商業地産、商業街等。漢森伯盛在一面墻上研究和塑造兩個價值,內部價值指的是營商環境,商業價值;外部價值指的是城市標誌價值。第三條鏈是文化之線,代表作是“廣鋼公園設計競賽”。另外是塑造新的教育空間,代表作是與扎哈·哈迪德事務所合作的美麗鄉村廬山王子花園小學。

漢森伯盛設計項目“尚東柏悅府”

漢森伯盛設計項目“廬山王子花園小學”

漢森伯盛設計項目“廬山王子花園小學”(局部)

  這七個板塊對應了一套學術邏輯,它的基點是住宅,圍繞這個基點發展出其他幾個板塊。中式建築講的是風格,商業講的是營商環境,而尚東柏悅府是關於城市的天際線和建築經濟價值的新高度。這個展覽對應了整個城市發展過程中消費者、管理者、投資者、文化學者分別關心的專業界面,這也是展覽想要呈現的價值。

漢森伯盛設計項目“陽朔河畔度假酒店”、“陽朔六善度假酒店”

漢森伯盛設計項目“廣鋼公園概念規劃方案”

漢森伯盛設計項目“鳳凰溫江小鎮展示中心”

漢森伯盛設計項目“佛山高明勤天匯”

  展覽之後,現場舉辦了漢森伯盛25週年專業論壇及《為廣州而設計》及《心有境•築無界》UED雙專刊發佈會,論壇期間,來自建築和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和空間設計行業代表們分別展開討論。

  第一場論壇以“建築師的傳承”為主題,由漢森伯盛國際設計集團國際方案研發中心總經理邵菱主持,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孫一民、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陳雄、漢森伯盛國際設計集團創始人盛宇宏,廣州美術學院建築與環境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沈康,原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廣州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趙健,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新建築》雜誌副主編汪原、UED執行主編柳青共同發表了對這次展覽的感言以及建築師職業傳承的思考。這個展覽之於漢森伯盛而言,也是一個畢業設計作品展,在25年這個節點上再次向老師們提交畢業設計,並接受老師們和建築同行的批評。盛宇宏作為華南理工大學培養的優秀建築師,不管是過去建築學院的系統教育還是25年來老師們的幫助和支援,都體現了建築行業每一代人之間建築思想、方法和使命的傳承。

  第二場論壇圍繞“建築的在地性”這一主題展開,由本次展覽策展人樊林主持,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肖毅強、中山大學傳媒與設計學院教授馮原、怡境國際董事長彭濤、冼建雄聯合建築設計合夥人黎國林、天萌國際聯合創始人陳宏良、尚諾柏納董事長王赟、思為國際丁劭恒、湯物臣•肯文設計總監謝英凱分別發表了對建築在地性的見解。設計的在地性是關於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的,物質的在地必須要有一些物質的支撐,包括材料、物理性的建築外形與空間。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嶺南建築有很多都是精神層面上的一些特寫,比如説架空層、騎樓、圍屋等都是基於本土的生活習慣而營造出來的。

漢森伯盛設計項目“廈門福晟黃金海岸三期”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孫一民、《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社執行主編柳青、漢森伯盛國際設計集團董事長盛宇宏共同主持《心有境·築無界》及《為廣州而設計》UED雙專刊發佈

論壇現場

  本次展覽的舉辦地廣州尚東柏悅府是漢森伯盛的標桿性項目之一,它不僅是建築師對天際線突破的想像,更因為其特殊性,讓展覽發生在一個美術館之外的空間而有了跨界的意義。在場地的選擇上,“矩陣”並未使用傳統意義的專業展覽用地,而是為這一展覽發掘了一個全新的展示空間——將展覽嵌入展示內容之一的尚東柏悅府這一展示主體之中,從而間接地解決了建築展覽一貫以來展示主體不在場的困境。而尚東柏悅府因為這個展覽,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一個美術館,傳統意義上的美術館/畫廊的空間形式在這裡消解,跨界的意義也再次得到印證。而這也為我們如何看待美術館帶來了另一種的觀念——展覽本身比空間意義上的美術館建築更為重要。

  漢森伯盛國際設計集團董事長盛宇宏表示:“對於建築師來説,最好的作品永遠在下一個,我一直覺得我們還沒有資格去出作品集、辦展覽。最終在25週年這個節點,我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去對漢森伯盛做一個總結和思考,並把它當作一個重新解構、重新歸零的過程。”

矩陣”漢森伯盛25週年建築作品展開幕式現場

  漢森伯盛國際設計集團成立於1993年,是一家規模達300人的建築事務所。從香港出發,專注于全球各種類型及規模的建築、室內與景觀設計。25年來,兩千多個項目覆蓋了海內外60多個城市。秉持著“心有境,築無界”這一宗旨,事務所致力於為每個項目尋求最合理的“在地”策略,堅信最優秀的設計來源於為場所“定制”的解決方案,此創作理念助漢森伯盛贏得了與包括ZAHA HADID ARCHITECTS扎哈•哈迪德建築設計事務所、KENGO KUMA & ASSOCIATES隈研吾建築事務所在內的國際一線建築設計事務所的項目合作。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