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能出發:馬軻、李颯、于洋紙上作品展在京開幕

時間:2018-10-16 09:00:00 | 來源:藝術中國

本次參展藝術家馬軻、李颯、于洋與喜馬拉雅FM《藝術的故事》主播張法中對談

2018年10月14日下午,“禽獸”紙上作品展在北京草場地EGG畫廊開幕。本次展覽由藝術家李颯發起,共展出馬軻、李颯、于洋紙上作品12余幅(組),展現了藝術家們對生命、死亡、本能、破壞性、創造性等方面的思考。

李颯-2018.10.04

本次展覽發起人李颯將展覽命名為“禽獸”,意在強調“獸性”是人性深處那種具有破壞性的力量,也是創造力的源泉,即生命的“原力”。隨著生物技術,人工智慧等科技的發展,人類逐漸改變了原來的模樣。在藝術家看來,這似乎是一個人的本能逐漸喪失的過程,人類不斷被外在的世界左右,最終變得不能自主,變得冷漠和機械。大數據的高度發達讓人恐慌,一旦掌握了數據就掌握了人,隨之而來的是外部世界變得越來越規範化,因此他們希望能撕開一個裂縫,讓本能和衝動自由行走。

李颯-2018.04.17

展覽開幕之前,三位藝術家與喜馬拉雅FM《藝術的故事》主播張法中就本次展覽進行了一次對談。對談中,李颯認為藝術中的“破壞性”是具有價值的一種做法。現代人不應該封閉自己,應該保持一種高度的開放性,要勇於面對新事物所帶來的挑戰。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傳統的時候,用個人體驗式的方式去破壞和理解,遠比用遺存的表面形式去繼承重要。他甚至認為,如果再用表面的、傳統的方式去再現傳統,是一種人格分裂的做法。對此,張法中認為,用現代人的視角去看傳統,本質上就是一種破壞。

李颯-2018.07.14

在這次展出的紙上作品中,有兩幅李颯的繪畫沒有裝裱,直接懸挂在了展廳的白墻上,給人一種樸拙的、原始的觀感。作品《2018.04.17》中,粗糙厚實的皮紙經反覆的創作和疊加後呈現出了一種肌理感和層次感,水墨、丙烯、炭筆共同組成了藝術家內心的語言。這幅作品來源於一張照片的啟發,李颯對此進行了調整和修改,從而表達出更為強烈的視覺效果。畫面裏有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自然流淌下來的顏料痕跡,也有力量和行為痕跡造成的破洞,這一切都讓作品看起來很隨性,很衝動,充滿了破壞性。

李颯-2018.09.27

對此,李颯談到,因為擔心進入一種慣性,他有時候甚至會閉著眼睛畫,同一幅畫會畫兩三次以上,畫的時候也不會在乎結果,更不會為了畫一張完整的、好看的作品而去創作,所以經常會畫壞很多畫。于他而言,有勇氣放棄最終的結果和追求是最重要的,他覺得當代藝術就是講述人的,是對人真實的生命狀態、爆發力和感受的描繪。

馬軻-狄俄尼索斯

馬軻這次帶來了5幅作品,他以輕鬆的素描形式與觀者見面,並希望由此達到一種隨機的、不為結果服務的效果。參展的5張作品名字一樣,但卻體現了不同的創作邏輯……

馬軻-狄俄尼索斯

從本能出發,回歸藝術原始的衝動,反對那些“聰明”“精巧”“討好”“虛假”“庸俗化”的藝術……這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而藝術家們試圖通過作品不斷地吶喊,不斷地掙扎。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2日。

馬軻-狄俄尼索斯

對談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于洋-他山之石 方案草圖-2015年

觀眾觀看作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