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丹
陳小丹 Chen Xiaodan
出生於中國福建福州
Born in Fuzzhou, Fujian, China
1987至今 生活工作在上海
From 1987 till now Lives and works in Shanghai
展覽 Exhibitions
2008 “盛開——陳小丹個人作品展” 上海美術館
“Bloom——Chen Xiaodan′s Solo Exhibition ” Shanghai Art Museum
2006 “花非花” 北京 宋莊美術館
“FLOWERINESS” Songzhuang Art Center, Beijing
2004 “龍族之夢”:中國當代藝術展 愛爾蘭都柏林國家現代美術館
Dreaming of Dragon’s Nation :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National Museum of Modem Art, Dublin, Ireland
2003 海上風-------上海當代繪畫展 德國漢堡 建築藝術中心
Wind From Shanghai-Shanghai Contemporary Painting Exhibition
Architectural Art Center, Hamburg ,Germany
1993 中國油畫雙年展 北京 中國美術館
Chinese Biannual Oil-Painting Exhibition China Art Museum, Beijing
訪談:生命的輪迴或共生是否特別美麗動人?
江梅-陳小丹
江梅(以下簡稱“江”):從一開始,你的作品好像就與“花”結下不解之緣,但你表現的“花”又不是現實中的花朵。記得1990年代後期,你畫了一批油畫,畫面上的“花”似花非花,只能説是一些花朵的“意象”罷了,它們漂浮著,充滿了情緒化的意味。能談談你當時創作這批畫時候的狀態嗎?
陳小丹(以下簡稱“陳”):我喜歡花。我每年都種向日葵和雞冠花,秋冬將它們收藏起來。還有些花,我種了多年。1990年代後期是我真正投入創作並由此獲得新生的時期,作品中個人的東西開始顯現。我將不諧調的東西放在一起,表現某種動感和自由感,這些都是當時內心裏特別真實的東西。
江:同時期你還用肉色和絳紫色的紙做了幾個大的似花非花的裝置作品,怎麼想到用這樣的材料來做作品的?
陳:那個大花的長度有1.2米左右,手工紙做的,有中國宣紙的感覺,看上去很東方,感覺挺好的。其實,我多年以來一直想做大花,但試驗了好多次都沒有成功,因為花瓣輕薄柔美的感覺是其他材料很難表現的。那些紙是2001年我丈夫買的,都是各式各樣好看的手工紙,至今我都非常喜歡。
江:後來為什麼畫畫少了,卻在陶瓷材料的創作上投注了很多的精力?
陳:到2003年,一直畫得比較順利,油畫已經參加了一些展覽,並且也聽到了各種評價,但我自己反而有些猶豫,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希望做些新的嘗試。碰巧那年夏天在一個朋友的陶社裏玩,做些陶的東西。陶土最讓我心儀的是可以一氣呵成,原樣燒結就可以,無須忍受翻模的麻煩和破壞。這材料挺隨我,作品出來後效果很好,很有意思。後來發現利用這種材料可以融合進自己的很多想法,我喜歡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大,於是就做下去了。
江:後來的這種以陶瓷為創作媒介的方式和以前你在景德鎮陶瓷學院學習的陶瓷創作有什麼不同?
陳:不相同。在學院我讀的是設計專業,造型方法多是製圖、車模、翻模等。時隔十幾年,我一直沒再碰陶瓷材料。再用陶瓷做作品,完全是不一樣的想法了。這時,我自己的觀念很明確,即當代藝術可以用任何材料、手法去創作表現。
江:2003年你做了幾件陶上彩繪的雕塑,造型比較奇特,有骨頭狀的,有花苞狀的,也有“餛飩”形狀的,乃至臟器形狀的……它們仍然與“花”的意象有密切關聯,只不過樸素的材質、變異的造型、生理性的色彩,令人産生特別的感覺,覺得有一種異樣的美學在裏面。這批作品你是怎麼做出來的?
陳:作品裏的意象主要是一些花的元素、我喜歡的東西的造型,加上一點瘋狂的感覺。産品造型一直對我有 特殊的魅力。動物臟器在市場上常見,我不怕且感覺帶點幽默。那時工作室常常有各國的訪問藝術家,看我作品時,有人會摸著自己的肝臟説就是這件、就是那件,很搞笑!
江:這批作品給人的感覺非常敏感又具有很強的視覺張力,並且有一種受傷的、尖銳的東西在裏面。
陳:許多人看到第一眼就説:“像傷……”與你在2005年寫我的文章《傷花怒放》的題目不謀而合。我喜歡天然的、有殘缺的美,對於特別精緻完美的東西和人都有點恐懼感,覺得會很累或者很苛刻,但我又求完美。也許個性矛盾容易造成焦慮,有一點不如意就會反應很大,對於負面的東西也就特別敏感……這或許是受傷的、尖銳的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