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當年,徐悲鴻峻拒南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25 20:21:41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在“徐悲鴻大型藝術展”舉行之際,3月20日,廖靜文、馮法祀、侯一民3位中國美術界的世紀老人齊聚展地——北京炎黃藝術館,慎終追遠,感念一代大師徐悲鴻的崢嶸歲月。席間,以徐悲鴻為代表的美術界人士在60年前的北平解放前夕所要面對的命運抉擇,自然而然地成為眾所關注的話題。

  3位老人已屆高齡,馮法祀先生96歲,廖靜文先生86歲,最年輕的侯一民先生也年近八旬。馮、廖兩位身體依然健康,但聽力已見遲滯,常常是搶了別人的話頭而不自知,讓在場的記者忍俊不禁。侯一民先生步履如常、精力彌滿,顧盼之間的神情哪像是耄耋老人。他不但是一位絕佳的講述者,白頭宮女話天寶一般將往事娓娓道來,還似一位稱職的主持人,把話題適時地交給見證人,令舉座動容,滿室生春。

  侯一民率先打開話匣。“徐悲鴻是我一生仰慕的人物,無論在藝術,還是在為人上。”侯先生在194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産黨,迅即成為北平藝專黨支部負責人,是見證過徐悲鴻峻拒北平藝專南遷的重要當事人之一。

  在侯一民看來,徐悲鴻選擇留駐北平,也是頂住了極大的壓力。“當時有一些反動黨團的頭子,而且行政部門有幾個負責人,都是想南遷的”。南京方面專門為此撥了一筆資金,國民政府的教育部長朱家驊還幾次三番飛到北平,敦促北平各大院校的校長離開北平。

  “因為他本來就不想走;另外,他也不能走。因為徐悲鴻領導的團隊,都是像馮法祀這樣的老先生,艾中信、葉淺予、吳作人……而且當時的國民黨,人心喪盡。”

  徐悲鴻的摯友、同時也是我黨文藝戰線主要負責人之一的田漢的到來,讓莫測的前途突然變得明朗。據廖靜文先生回憶,“田漢是悲鴻的好朋友。他當時戴著一個猴帽,臉上蒙著大口罩,我們都認不出他來了。”

  田漢帶來了毛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的三句話。“我們要來了,希望你不要走,留下來團結進步的美術界人士。”親自將田漢迎送到徐宅的地下黨員、時任北平藝專教授的馮法祀先生説,“這些話字句不多,但是非常振奮人心。”

  次日廖先生就陪同徐悲鴻探望齊白石。“正好有航空公司的電話打過來,問齊先生訂哪天的機票。”廖先生表示,徐悲鴻及時地留住了齊白石。“齊白石活著的時候,就是聽悲鴻的話,悲鴻講什麼都信。”

  這件事情還有下文。侯一民補充道:“齊白石最擔心的就是不能賣畫,剛解放的時候還真的沒人買他的畫,王朝聞就組織從解放區來的畫家,還有在美院任教的教師去買。齊白石那批畫畫得特別認真,我在艾中信家就看到一張齊白石用花青畫的蝦。他平常畫蝦都是用墨,這張用花青畫得特別漂亮,也非常便宜,好像是18塊錢一張。”當齊白石第一個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之後,賣畫就更不成問題了。

  在北平藝專決定去留的校務會議上,“徐院長説現在是舉手表決,不準投票。到表決的時候他先表態,説自己是贊成不走的。這等於是定了調子了。”反對南遷的決議就這樣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援而通過。當場還做出另外一項決定,就是將南遷資金更名為“應變資金”,全部換成小米,作為教工的薪水和學生的口糧。“我們吃到解放以後,操場那邊後來做醫務室的那間屋子裏面還有這麼厚的小米。” 侯一民把手叉開比劃著。

  在北京大學教授、本次大展學術主持的朱青生看來,“3位老人的到來,把我們帶入到60年前的一個時刻。在策劃展覽的時候,我們就想讓事件的當事人——就是目前碩果僅存的3位老人——在場,在這個展覽中間,向大家親自陳説當年的情況。3位老人今天的狀態本身就是一種形象記憶,也許今後我們還要繼續陳説,也許今後我們陳説的就包括今天的記憶。”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20世紀書畫名家作品陷入保管困局
· 納若:一位納西藝術家的現世堅守
· 清新脫俗的指尖舞蹈:指畫藝術
· 林風眠與吳冠中這種西畫派
· 二十世紀初中國名家油畫首度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