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策展人難成職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7-28 18:39:56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體制外的“灰色”收入

  “儘管中國策展人的整體境況堪憂,直接獲得的收益更是可以用可憐來形容,但是這並不影響個別策展人弄權‘自肥’。”鄒文講道,國內有些策展人跟國外的展館聯繫緊密,在策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選取權。由於外國展館機構的人員對中國的藝術市場不是很了解,因此策展人對藝術家的推薦和提攜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這些藝術家唯策展人馬首是瞻的態度,往往導致策展人話語霸權的加劇。而在這個過程中,送禮、“進貢”一下子“肥”了不少素質低下的策展人。

  我們都知道,一個策展可以推動有創造性的文化藝術觀念的發展,推出新的藝術形式、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活躍社會文化生活,提高公眾的審美水準。最關鍵的是,“策展的整個行為可以看做是一次藝術的更新和洗牌”。鄒文説,“許多策展人正是抓住了策展的這一特點,通過自己對展覽的操控能力對藝術家進行不平等的壓榨,而靠‘灰色’收入撈取好處的行為可以説是中國藝術界的悲哀”。

  據了解,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都在批評體制內的問題。然而,當他們抨擊體制內腐敗的時候,自己卻在私下進行著這種由體制內轉變到體制外的“灰色”收入行為,這不得不讓我們更加痛心。對此,鄒文表示:“當我們能從對體制的尊重轉向更加尊重學術的時候,策展人本身及制度才能凸顯出對當代中國內地藝術展覽體制改革的潛在價值。”

 “群體策展”漸成新模式

  中文“獨立策展人”一詞,上世紀80年代或更早開始在香港、台灣等地區及海外華人範圍內使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引入中國內地藝術界並在近年廣為採用。儘管中國的策展人制度很年輕,可是已經在發展中逐漸體現出了中國式的特色。

  “中國的策展人制度是對傳統的策展組織方式進行的一種具有西方策展人因素的改良。而最具代表性的體現就是集體策展。集體策展雖然並不完全是國際化的,但我覺得目前這種模式最合理。”鄒文表示,“由於藝術創作方式形成的領域太大,再加上中國藝術家的基數太大,中國目前很難形成一呼百應的權威。”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僅書法家就有150多萬人,畫家也有40多萬人,而被官方認定的美協會員則達到了8000人。在這種情況下,讓一個策展人去操作這些藝術家的作品,組織他們的展覽,顯然是力所不及的。

  據鄒文講,集體策展的方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它既不同於以往的國家行為,也不同於西方的獨立策展人。應該説它是一種緩沖和過渡,雖然還留有以往展覽模式的留痕和慣性,但可以避免偏狹學術見解導致的私人化色彩,以及個人知識結構導致的局限和偏見。這能極大地減少策劃過程中的失誤,保持過渡過程中的一種穩健。而中國美術館就是應用這種模式的最好例證。

   上一頁   1   2   3   4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得意忘形——展覽現場
· [專稿] 劉文個人當代油畫展
· [專稿] 中國行為藝術文獻展2008
· [專稿] 石頭青年——張寧雕塑個展
· [專稿] 朱進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