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為期2天的鄉關何處·傳統村落“空心化”問題及其對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召開。海內外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傳統村落基層的眾多保護工作人員、志願者、村民代表近百人,憑藉對文化的自覺擔當齊聚一堂,為面臨“空心化”問題的傳統村落研究實際、有效、可行的對策,為使傳統村落得到真正的保護、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先生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村落空心化是人類進程中正常的現象,它貫穿著一百多年來人類的歷史。但中國有一點的特殊性,由於近三四十年中國社會以世所罕見的速度高速和全面的發展,村落的空心化來得極其突然、快速,沒有準備。太突然的事物一定會帶來衝突,帶來挑戰。所以一定要認真地應對,積極地應對。
以下為馮驥才先生致辭的全文:
積極地面對傳統村落空心化的挑戰
村落空心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西方社會自工業革命,鄉村社會就開始瓦解。現代城市的崛起一定要大量吸引鄉村的勞力與人口,村落的空心化便開始出現。可以説,村落空心化是人類進程中正常的現象,它貫穿著一百多年來人類的歷史。但中國有一點的特殊性,由於近三四十年中國社會以世所罕見的速度高速和全面的發展,村落的空心化來得極其突然、快速,沒有準備。太突然的事物一定會帶來衝突,帶來挑戰。所以一定要認真地應對,積極地應對。
村落空心化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的問題。村落空心化是一種歷史現象,也是一種現實。你搬進新房子去住,怎麼可能不離開舊房子?城鎮化是社會進步的必然歷程,但是不等於它沒有問題。比如鄉村耕種的土地荒蕪了怎麼辦,還有一個,是今天會議要研究的——傳統村落空心化了,村落遺産怎麼辦?傳統村落的保護怎麼辦?
需要明確,我們今天的會議不是面對所有村落的空心化問題,而是針對傳統村落的空心化。因為,傳統村落是我們國家確定的必需保護的農耕時代創造的歷史財富的文明遺産,是我們民族的根性的家園。它的重要性與價值大家都非常清楚。
現在經國家住建部牽頭、多部委參加並甄選的傳統村落已超過6800個。
但是,其中一些傳統村落正在空心化,有的很嚴重,接近消失。比如今天這裡向大家展示的大汖村。它在2013年被確立為“中國傳統村落”,2019年確立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但現在村落只剩下13人,房屋百分之九十五已成空屋。這樣的古村名村還能保存下去嗎?怎麼保護、傳承、發展?
可是如果它們消失了,我們將消失這一筆極為重要的農耕文明的遺存。我們不能坐視不理,聽之任之。我們要積極面對。
對於學界來説,首先是要在深入的田野調查中,找到這些傳統村落空心化的根由,研究和尋找實際、有效、可行的解決辦法,制定科學保護措施和落實方案,提供給政府相關的管理部門。這是學界要承擔的。
傳統村落空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八九十年代農民工進城的“打工潮”,到開發區就業潮、農村生活設施的落後、上學難、治病就醫難、行路難、對城市生活的艷羨,還有在鄉村找不到更好的勞動資源。從文化本身上説,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是原住民和鄉村管理者缺乏文化上的自覺。
空心化是普遍的問題,傳統村落必需做為另類加以解決。我們現在單一地把開發旅遊當做傳統村落的救命稻草,恐怕還不是從對傳統村落的價值和保護的意義這個認識的原點出發的。將傳統村落改造為旅遊景點不是我們的目的,也不是我們的初衷。
解決傳統村落空心化問題是一個綜合性複雜的工作,是一個難題。對此,政府做什麼,專家做什麼,地方和原住民做什麼,怎麼協作和怎麼合力,應該認真想好和做好。
如果不積極面對,不科學地面對,一大批傳統村落就會得而復失。
最近,習主席在河南調研時,十分明確地講到如何建好傳統村落。他不僅提出了方向,還講到具體做法。比如:不要大拆大建,要注意保持地域風格,改善農民生活設施與良好的生活環境。面對著這一重要的指示,關鍵是怎麼落實。如何理解這些講話的科學內含,以及怎樣做才是真正符合講話的精神,使得傳統村落真正獲得保護與發展,使村落人民真正獲得文化的尊嚴與生活的幸福,是我們的工作,是時代性的使命,也是這次會議的目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