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網 中國聯通 兩會天天評”。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將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主題就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既表達了人們對城市生活的憧憬,也意味著中國城市化進程中還有許多需要面對的課題。比如,我國的城市如何佈局?城市的功能怎樣建設和完善?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是什麼?
今天的“兩會天天評”,我們就來談談城市的話題。——城市如何發展?我們到底應該建設更多的國際大都市還是更多的宜居城市?為大家邀請到的嘉賓是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城市與房地産研究室主任倪鵬飛。倪主任歡迎您的到來。
倪鵬飛:謝謝。
中國網:前不久國家的中心城市定義了五個新的中心城市,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所以我特別想問問您,中心城市是如何定位的?
倪鵬飛:中心城市的定位是建設部的一些專家做的定位,它把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以我們的研究,我感覺一個中心城市至少在兩個方面與其他城市(非中心城市)是不同的:第一,它自身的發展應該是比較好、水準也比較高。第二,它能夠為它所在的區域,也就是説能夠輻射它所在的區域,帶動它所在區域的發展。我想這裡的意思是講國家的重要中心,要成為國家重要的中心,我們認為可能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這座城市應該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撐和重要引擎,這座城市應該是在我們這個大國範圍內某一大區域裏的中心,同時這座城市在某些功能上會影響全國,甚至影響全世界。根據我們的理解,我認為在確定中國中心城市的時候,要著眼于全球的發展,著眼于中國的發展,尤其要著眼于全球和中國的未來。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加入WTO以後,中國已經是全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的城市體系首先也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因此,我們在講國家中心城市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考慮到它在全球的位置。這是第一點。
第二,全球現在城市發展有一個很重要的趨勢,也就是集群化發展,或者是大都市區、大聯盟區的發展,並且這個趨勢會越來越加強,中國這方面的趨勢也非常明顯,最近我們注意到,無論是國家發改委還是一些地方,都在推動城市群、城市圈和大都市區的發展。
第三,中國的城市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從歷史上我們注意到,古代中國政治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後來逐漸向長江南部,向沿海地區轉移。在解放前,沿海地區的城市成為中國的前沿城市和重要的中心城市,到建國以後,因為我們戰略的需要中西部地區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相反沿海由於國防的原因相對滯後了。改革開放以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東西部、東北那些發展比較好的城市,恰恰受到經濟體制和傳統工業,還有資源枯竭等幾個方面的制約,中西部相對緩慢,尤其是東南沿海城市由於改革和開放兩種因素的帶動迅速發展。這個重心從沿海又到內地。到最近的“十一五”期間,中國的城市格局或者城市體系又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我預計在“十二五”一直到2020年,這個趨勢將會進一步強化,也就是中部的城市、東北的城市、西部的城市,尤其是一些中心城市會快速崛起,會出現像改革開放開始時沿海地區的跨越,最近我們的研究已經發現,像東北的瀋陽、長春、大連,中部的長沙、武漢、合肥,江西的南昌,西部的重慶、成都等等,發展的速度非常迅速,大有跨越式發展的趨勢。根據這種趨勢,我們認為如果確定中心城市的話,要考慮以上三大因素,這三大因素可能和目前建設部所提出的國家五大中心城市有不同的研究結論。
中國網:目前我們國家的定位和評價等級標準是什麼樣的?現在的劃分是不是反映出我們城市定位的格局會産生一些新的變化呢?
倪鵬飛:定位的標準我在一開始已經向你介紹了,一是自身的發展水準要高於周邊地區,二是它應該能夠對周邊城市起到帶動、輻射、引領的作用,如果是國家的中心,還有一個標準,那就是要成為國家的重要支撐,如果要考慮到國際,它既然是國家的中心,那麼它也應該是世界的一個重要的國際性的城市之一。根據我們的研究,我們覺得中國未來的城市體系首先是一個開放的城市體系,這是不言而喻的,當然它也是有層級的,有頂級的,中國一些頂級城市可能和世界的頂級城市相媲美,因為那個時候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中心。中國成為世界中心的一個表現是中國的城市就是世界中心的一個平臺,或者説是世界的頂級城市之一,也就是説中國未來的定位。202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中國至少有一個,也許有三個世界的頂級城市,還可能有一批,像剛才我説的那三個,可能是北京、上海、香港,這三個可能要成為世界城市中的頂級城市,或者是α、β、∑,世界頂級城市按照一些學者的分法是這三級。
還有一些城市,比如重慶、武漢、瀋陽、鄭州、西安,這些城市可能會成為重要的國際城市,也是中國的中心城市。還有一個概念,未來的城市是大都市區化的,天津和北京可能是合在一起的,整個珠三角也是在一起的,重慶和成都可能是一起的,在這種概念下的城市體系的一個格局,也就是説是以大都市區為一個單元相互結合的成為一個開放的城市體系。如果再讓我表述清楚一點的話,首先中國是一個開放的城市體系,它有最高端的世界頂級的城市和與世界頂級平級的城市,也有一些比較低端的城市,它在東部地區可能是連綿在一起的,呈帶狀的,中部地區可能是族群式的,西部可能是點狀的。但是總體上來説,它都是集群式的,首先是一個區域形成集群,中國未來的城市體系首先是一個一個城市的集群,然後再把整個中國支撐起來。我想應該是這樣一個城市體系,而不是現在的就按照行政區劃,你一個中心,他一個中心,北京和上海是一個大都市區,是一個中心。
中國網:所以以後的城市概念就更廣一些了。
倪鵬飛:對。
如何處理好城市與區域協調發展的關係
中國網:去年我們出臺了很多新的區域規劃,大家也説新的區域經濟版圖已經慢慢出來了,城市和這些區域之間是有密切關係的,城市與城市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應該怎麼樣協調發展?怎麼樣讓他們“又好又快”的進行良性競爭呢?
倪鵬飛:剛才你説的這個和我們研究的應該是比較一致的。國家發改委在推動城市大都市區、城市圈的國際化,各地也在強調城市之間的合作,這就是向著我説的未來的城市體系是由一個一個城市集群組成的,向著這個方向發展。就區域和城市之間的關係而言,在城市發展的初期,在城市的周邊有大量的農村地區,也就是城市化初期,城市和農村一般存在著一個對立的關係,城市處在一個激化期,它的輻射帶動能力比較小,所以大量的要素可能都集中到城市裏面去了,再加上我們過去城鄉分隔的體制,重城市輕農村,所以加劇了兩者的矛盾。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的人口轉移到城市裏面去,雖然城市發展了,但是由於大量的人口轉移到那裏面去了,也就是説農村的人口相對在減少,城鄉之間的差距,城鄉居民之間的差距,從客觀上有一個從擴大向縮小的過程。
隨著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城市力量的擴大,又到了一個擴散期,它可以通過它的造血功能向它的周邊區域,包括農村進行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包括帶動農村的發展。比如,一方面城市創造更多的財富,我們通過政府的手段,轉移支付的手段,實現城鄉在硬體方面、基礎設施方面一體化,在軟體方面,也就是住房、醫療、設備等等方面的同質化。同時,由於城市的擴大,它對農村各方面的需求也在擴大,現在看發達地區,周邊的郊區、農村,有時候可能比城市裏面還要富裕,這就是城市擴散作用所帶動的,這是城鄉之間的關係,這有一個從城鄉差距擴大、城鄉對立,向著城鄉一體、城鄉差距縮小、城鄉雙贏這個方向發展,加上我們國家目前正在採取各種措施來推進城鄉一體化,縮小城鄉差距,我想在未來的中國,至少這個過程要比其他發展中國家,甚至比過去發達國家所走的過程要短得多。
城市和城市之間的關係也是兩點,一是要實現一體化,要打破各種壁壘。從經濟上來説,市場化一體化的空間範圍越大,資源配置的範圍就越大,通過市場來進行合理化配置的程度就越廣,它的效率就更高。在一體化的過程中,隨著區域之間的競爭,區域之間總是有差異的,再通過後天的努力、後天的競爭,它們之間的差距會明顯擴大,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利用各自的比較優勢,發展相應的産業,確定各自的功能,這樣兩者之間就實現了專業化,並且也實現了合作。我們講城市之間的競爭和合作是一對孿生兄弟,因為各個城市有各個城市獨立的類型,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存在合作,因為合作對雙方都有利,能夠實現雙贏。所以,從市場的角度來説,競爭和合作也會隨著城市的發展逐漸變得良性起來。當然,我們的政府或者行政單位一方面要為市場競爭提供條件、創造條件,使之實現良性競爭,另一方面不要人為的造成那種行政性的重復建設、惡性競爭。
發展國際化城市和建設宜居城市不矛盾
中國網: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我們注意到,各個城市都依據當前的一些現狀做了一些新的規劃和目標,比如説像北京、上海都提出了建成世界城市的目標,有的要寫入政府報告中,剛才你也提出了可能要建成世界級的頂級城市,但是許多城市也把旅遊、發展服務業、環境、交通、文化等等很多都列入了重點,我們如何看待現在城市的發展方向?我們也在提倡建一個宜居城市,怎麼樣讓它的環境更好,更適宜人類居住,讓我們的生活更舒適、更順心一些,這之間會不會有矛盾,城市的競爭力又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倪鵬飛:你的問題提的比較模糊,我綜合一下來回答。第一,國際化和宜居不存在著矛盾,不是説它是相互排斥的,這是一點。國際化的城市可以是宜居的城市,宜居的城市也可以是國際化的城市,它們兩者不存在矛盾性。第二,當今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世界經濟正在進入全球化過程中,所以國際化尤其是中國正在以開放的姿態迎接世界,國際化可能是每個城市都應該做的事情,每個中國城市首先是中國的,其次它是全球的,每個城市可能都在全球的定位中擔負一定的角色,當然有的可能擔負的多一點,有的擔負的少一點。全球化以後每個城市都是國際化的,應該是這樣一個概念。
第三,我非常支援中國一些有條件的城市建設世界頂級城市,這個基本的原因我剛才已經講了,中國要實現崛起,世界的經濟中心要轉移到中國,它需要一個載體,正像現在世界的中心在歐美,紐約、倫敦它們是世界中心的一個縮影或者説是一個平臺,世界中心在哪?就在那裏,世界創新中心在哪?就在美國矽谷。因此,我們要實現崛起,要使中國成為世界的重要中心之一,中國的城市也應該成為經濟、政治、文化的決策中心。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有硬體和軟體達到那種地位,如果你這個做的不好,別人就會替代你,這會大大影響中國整體戰略的進程,所以很有必要建設世界城市,並且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有可能不是建設一個世界城市,它還應該建設幾個世界頂級的城市。也應該在它的某些功能上,向國際化方面邁進。也就是説它在某些功能上去影響世界。世界城市就是説它在政治、經濟、文化去影響世界和全球的城市,一些國際城市可能是在某一個功能上,比如在旅遊上、在文化上、在會展上,在某一方面影響世界的城市,這是國際性的城市。
所以,我認為中國積極推進國際化應該是迫於眉睫的,必須進行的,過去有一段時間,大家批評一些城市提出國際化問題,有的提出中國有200多個城市提出國際化的問題,我認為提出這個建設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它把國際化理解錯了,他把國際化理解為誰的樓高誰就是國際化,硬體設施國際化就是國際了。真正的國際化不是這樣,當然那個也體現一點,但更主要的是體現它的功能,體現它的産業,體現這裡所居住的人,你的産業是不是國際化的,你的企業是不是跨國公司,有多少跨國公司駐在你這個城市裏,你這個城市裏有多少國際組織的總部、分部,你的城市裏有多少影響世界的人,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企業家在你的城市裏面,你的城市交通、金融這方面的功能是不是影響著全世界,這個要實現也要需要一定的硬體設施,但是並不是絕對的高樓大廈,不是絕對的硬體設施。真正美好的宜居城市應該是什麼樣,所以我覺得應該這樣理解剛才提出的幾個方面。
城市競爭力最主要是看哪幾個方面,我們做過一些研究,如果是從計量的分析和短期的角度來看,可能人才最關鍵,人才是競爭力的最核心的因素。得人才得天下,城市有競爭力是人才比別人強,這個城市的人才技能、創新、工作態度、敬業精神,這些決定了你的城市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如果我們説遠一點,人才是流動的,今年你可能在這個地方呆一呆,尤其是高端人才,今天北京好我在北京呆兩天,明天我覺得西雅圖不錯我去那呆兩天,或者再過兩天,雪梨企業説你到我這兒來呆呆吧,你看我這兒環境多好,我還給你其他的待遇,他有可能又到那裏去了,人才是流動的,高端人才流動性更快。有一個預言,將來全世界的人,當然是多少年之後,全世界的人處在流動之中,因為人和工作地點是可以分開的,人們帶著電腦,他可以在這呆呆,在那呆呆了,人是可以流動。更重要的是一些不流動的因素,不流動的高端要素,我分析有兩點比較關鍵:
第一,優美的生態環境,如果環境好,可以吸引一些高端人才到這個地方來,而高端人才相對更脆弱,對生活環境更挑剔,所以他更需要高端的生態環境,所以,高端的生態環境或者優美的生態環境是關鍵的,並且是很難複製的,有一些原生態的東西是很難複製的,它也是不可移動的,這個是特別重要的。第二,這個城市多元的、包容的文化,他到你這來能不能融入,高端人才比較怪異的,同時多元的文化有利於創新,多元的文化有利於人們相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並且産生不同的想法。因此,如果從長期角度來説,這兩個因素,一個是可見的,硬體的;一個是不可見的,軟體的。一個城市要想可持續的提升競爭力,要想笑到最後,這兩個因素要抓住。
什麼樣的城市才是宜居城市?
中國網:那什麼樣的城市才是宜居城市?
倪鵬飛:我注意到,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都有許多的排名,而且排名不一樣,現在最新的排名是國外的一個組織搞的,加拿大的溫哥華排在第一位。但是我看了,因為我研究城市競爭力,宜居城市和城市競爭力有很多相似的方面,我研究了很多排名,我發現他們不管怎麼樣的標準,都無外乎這麼幾個方面,第一,優美舒適的生態環境。這個城市的自然環境肯定很好,有的提出了他離海和離湖有多遠,把這個作為一個標準,還有就是有沒有自然的風光。第二,便利快捷的基礎設施。隨著人類的進步,技術越來越發達,一個高端的人在這個地方生活,他的購物、出行、工作便捷不便捷,能不能四通八達,能不能智慧化、能不能無限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準。
第三,開放包容的文化環境。這個地方的人有沒有偏見,有沒有歧視,能不能容納別人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國際化的狀態下,因為在我們國內不存在這一類,所以不存在排斥的問題。如果是國際化,會有不同的組群在這裡,如果排斥的話,可能就不利於他的就業、生活,這可能是人們選擇宜居城市很重要的方面。再一個,包容、開放有利於創新,我們注意到紐約、倫敦、多倫多等等這些城市,為什麼能夠創新,就是因為他有開放、包容的文化。我們的上海、北京、深圳為什麼能創新呢?也是有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第四,和諧安詳的社會環境,你的法制、社會治安,如果我在這個地方連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證,我在這個地方社會基本的法制公平,打官司老輸,不管是應該贏還是輸,直接影響到你的財産和創業積極性,一方面影響你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影響到你創業的積極性,這也是一個方面。我注意到了沒有一個評選標準會缺這個指標,首先是安全感怎麼樣,有的地方採取了一個很極端的措施,就是把錢包放在公園裏看有沒有人拿,把這個作為一個衡量標準。
再一個,健康富裕的經濟環境,這一點尤其是在我們發展中國家,這一點是必須強調的,我們不要羨慕西方一些國家或者一些城市,我最近到國外去,感覺那些城市不一定有競爭力,有的地方的人天天在陽光下曬太陽,雖然他們比我們先進,但這不是我們所提倡的,我們提倡的應該是有業可就,有事可做、有學可上,有相當多有活力的經濟來支撐著我們,賦予健康的經濟環境也是我們宜居一個很重要的標準,不能偏廢了,不能想宜居就把工作放一邊,你沒有工作怎麼來享受宜居的環境、優美的環境,大概是這幾個方面。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要處理好四對關係
中國網:城市的功能,城市的各方面要素其實都要綜合的考量,中國的城市化的進程也是非常快,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您覺得目前我們處於城市化的什麼階段?這些主要的問題我們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能解決?您能給我們舉一些具體的例子嗎?
倪鵬飛:中國城市化階段問題,我前一段時間做過一些研究,按照一般來説,中國的城市化可以分為初期、中期、後期,30%以前是初期,5%以前是農業社會,或者叫前城市化階段;5%—30%之間就叫城市化的前期;中期是城市化30%—70%之間,中期也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一個是前中期、中中期、後中期,現在中國處在中期的中期這樣一個階段,因為我們的城市化率平均來看,2008年46點多,是中中期階段,中中期也就是城市化的加速期。中國城市化在發展過程中推進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應該説從有城市以來,中國的城市化率一直是在5%徘徊,一直到解放前,建國以後有一段時間提升的比較快,但是後來又出現了曲折,改革開放的時候才10幾,經過30年,尤其是從90年代開始,中國的城市化進入了一個加速期,應該説規模、速度都是空前的。中國由於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地域的大國家。因此,中國的城市化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一樣,中國遇到的問題也是世界上任何國家沒有遇到過的。
中國的城市化面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這麼幾個方面,就是幾個關係的問題: 第一,遷移與轉換的關係。從農村裏遷到城市裏,從農民轉成市民,這兩個關係的問題,一個真正的城市化,一個完整的城市化,從空間來説,我從農村轉移到城市裏,或者説就地建新城了,農村變城市了,同時我的身份也應該轉成市民了,至少和現在城裏居住的市民是一樣的。現在的問題是,這兩個出現了脫節,首先一部分人遷到城市裏了,但是他的身份沒有轉變,這些人是失地的人,他的地方建上高樓大廈了,或者劃成城市區了,但是他的工作沒有,他的社會保障沒有,他的子女就學也沒有解決,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們的住房由於當時採取的徵地拆遷補償解決的可能好一點,住房方面以外其他的都沒有很好解決。
第二,轉換了但是沒有遷移,轉換是不完全的轉換,這就是農民工,農民工從農村到城市裏去,找到一份臨時的工作,但是他的身份戶籍、醫療、孩子教育還都在農村,包括他的住房。因此,從這個關係來看,這兩類人他們的就業、住房、養老、社保、醫療、教育都沒有很好的解決。他們的收入也很不穩定,所以這是新增城市化人口或者説潛在城市化人口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也是一些國家定義成城市貧困的一個範疇。我認為這個是重中之重的問題。還有一批大學生每年有100萬從農村考上大學,經過訓練到城市裏就業,他們的境遇可能比農民工好一些,但是也在就業和住房的問題上。就業沒解決的話,他可能在社保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總的來説新增城市化人口的教育、醫療、社保、住房、就業沒有很配套、很完美的解決,這是城市化中面臨的很大的問題,這也是中國推進城市化最大的一個挑戰和威脅。
這些人口到城市裏面,究竟是面臨城市發展的力量,還是將來要變成城市貧困人口,像拉美那些國家,像過去一些城市化國家遇到同樣的問題,這是值得高度關注的。城市化和工業化之間的關係,這在不同城市、不同程度都存在,有的地方,工業化超前,或者説工業化推進的很快,城市化相對滯後,這就是一些沿海地區,城市裏都是工廠,城市的功能、市民的生活、社會事業的建設嚴重滯後,城市變成了一個工廠。有些城市工業沒有,就是兩點,一是房地産,二是道路橋梁,光靠這個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所謂的經濟就是餐飲服務,沒有實際産業的支撐,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城市化和工業化兩個輪子應該同步推進,甚至有些地方這方面快,那方面慢。
第三,城鄉關係。全國的情況都非常嚴重,改革之初差距比較大,改革開放是先從農村開始的,農村有一段時間發展比較快,農民的收入大幅上升,大概是80年代的時候是最低的時候,現在城鄉收入的差距在逐漸的擴大,已經超過了國際的警戒線,達到了1:3.36,去年是3.31,比前年有所降低,但這也是很高的。除了收入的差距,我們剛才回顧的那些農村和城市的硬體基礎設施有很大差距,農村和城市的社會保障、社會事業也有很大的差距,這方面國家正在採取措施,改善狀況,向城鄉一體化的方向邁進。
第四,空間和載體的關係。這個人們注意的不多,但是也很嚴重,過去我們一段時間,從事空間的擴張過大,城市的發展佔大量的土地,並且是一種分散的發展,特別是有一段時間鼓勵發展小城鎮建設,這不僅佔用了很多的土地,而且導致了大量的污染,同時由於基礎設施各方面不配套,或者由於規模小,城市化的成本非常高,這個也是很大的問題。當前這一點還需要特別注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中小城市,這個政策我認為很不錯,怎麼樣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和全球城市向大都市區的發展趨勢結合在一起,這個很值得研究。怎麼走集約式發展的道路,我們最近經過研究,提出了一個戰略路徑,就是集群化發展,大城市帶動周邊的小城市,或者大城市周邊的一些小城市借助大城市的力量通過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化的連接,串起來形成集群的態勢共同發展,這樣既能減輕大城市的壓力、中心城市的壓力,又能改善周邊的環境,同時又能分享外部經濟,這是我們可以很好探索的道路。
我想主要就是這幾個方面,至於解決的辦法實際上我剛才已經講了一個,從空間上走集群化的城市道路。要解決遷移和轉換的關係,或者説解決新增城市人口的住房、醫療、社保等等問題,要各級政府在兩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在制度方面作出努力,打破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界限。比如,在醫療、社保、教育這些方面實行全國的統籌,取消城鎮戶籍的限制,這些制度上要進行推進。另一方面,政府要拿錢,各級政府要增加社會事業的投入,因為城市化的推進有兩個意義,一方面是從社會的意義或者政治的意義上説,就是我們的工作目的,我們的目的就是讓人們生活的更好一些,要實現小康,要實現縮小差距,這是我們工作的目的。
再一個從經濟上來説,城市化有利於擴大需求、帶動經濟的增長,所以推進城市化無論是從手段還是從目的上來説,都是一致的,因此政府要在兩個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在體制改革、制度改革方面加大力度,二是在財政收入、社會投入方面加大力度。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是連在一起的,過去我們為什麼這方面的制度滯後,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錢,要改革這個制度,政府就要拿錢,現在我們有一定的條件了,我們要進一步的發展,要讓城市化帶動中國經濟持續的增長,擴大我們的內需,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這些任務都壓在一起了,我們現在也有一定的技術和錢了,關鍵是政府要下決心把財政支出結構進行改變,改變以後它的制度也就改變了。
中國網:倪主任您看,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城市裏生活的人可能也有非常重要的因素,您剛才提到有人才的因素在裏面,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是不是也有一個新的變化呢?
倪鵬飛:城市説到根本上,它的主人是人,人既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的環境,過去許多城市提出“人人都是城市環境”。一個美好的城市,它的人應該是高素質的市民,一個美好城市裏面的主人應該是一個高素質、友好的、包容的、負責任的、有社會責任感的,當然他在技能上、在知識上也應該是不斷進步的和不斷發展的。要建設宜居城市,建設美好的城市,不僅人人要動手改善周圍社會的硬環境、軟環境,而且每個人要改變自己,我記得新加坡在建設世界花園城市的時候提出了三個經驗:第一,硬體,基礎設施。第二,軟體,實際上也是硬體,就是資訊技術,電子通訊。第三,就是要培育市民。
市民物質素質、精神素質有這幾個方面:第一,應該是一個健康的、長壽的,這是應該要實現的。第二,應該是有技術的、有知識的。第三,思想要積極向上,就是在思想上。尤其是在人的社會關係上,就是社會責任方面,要遵紀守法,要有良好的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的意識等等。現在有一些城市都有公民手冊,我記得我到日、朝的時候,他們的城市很好,他們每一個市民都發了一個手冊,那裏面詳細的提出了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一個高素質的公民應該做什麼,都做了一些提示。
中國網:今天非常感謝倪主任和我們一起討論了城市的話題,我們也希望將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能夠在世界的宜居城市的排行榜上,我們有越來越的城市名片能夠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也感謝今天網友的收看,感謝關注我們的“中國網 中國聯通—兩會天天評”。再會!
(責編 文字:常海燕\主持:常海燕\導播:李哲\攝像:董超\圖片:王銳\後期: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