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訪談 | 外國使節看中國 | 專家學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網上直播 | 視頻中國
 瀏覽中國網欄目

1961年一1963年的中美大使級會談

中國網 | 時間: 2009-01-09  | 文章來源: 《北大史學》第7輯

  檔案實錄:關於中美大使級會談的重要事實>>>>

一、會談的緣起與前期進展
    中美大使級會談先是在日內瓦,而後轉移到華沙舉行,至肯尼迪當選總統,歷時已有五年多。儘管雙方先後討論過的問題很廣泛,但主要議題和爭執焦點卻一直是美國侵犯台灣的問題,其次是人員遣返和記者互訪問題。談判進展緩慢,成果極為有限,只是在1955年9月10日達成併發布了一項關於平民回國的協議,促成放行滯留在對方國內的本國平民。

    中美會談的建議是中國在以和平共處的姿態走向世界,為國內建設爭取良好國際環境的背景下提出來的。中方對會談的態度本來很積極,期望能藉此打開中美關係的大門,故于會談前即主動釋放了11名被俘的美國飛行員,收到良好的輿論效果,又于 1955年 9月宣佈准許12名美國人離境。起初中方的談判方針也是先易後難,即先從人員遣返、取消禁運、記者互訪、文化交流、人民往來、司法協議等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著手,開啟中美兩國民間接觸的道路,改善會談的氣氛,再謀求解決台灣等難題。

    但進人實質性會談後,以杜勒斯(Forster Dulles)為代表的美國決策人不僅無意解決重大政治問題,而且在各項具體問題上也設置重重障礙,拖延談判。1958年上半年,又因美國有意降低談判級別,遲遲不任命新的代表,而使談判一度中斷。

    1958年7月下旬,美國通知中方,將任命駐波蘭大使比姆(Beam,Jacob D.)為新的談判代表,同中方進一步協商重開會談。 8月初,比姆又同中國駐華沙大使館聯繫,試圖安排在8月7日進行會晤。就在會談可望恢復之際,中國領導人顯然想用危機心理促使美國重視談判的實際意義。毛澤東毅然決策,于8月23日炮轟金門。這次臺海危機在客觀上使美國對談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比較務實的態度坐回談判桌前。

/ t1 U% R
    中國方面繼續對會談寄予希望,毛主席9月呂日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講到:“如果雙方具有解決問題的誠意的話,談判可能會取得某些成果。現在全世界人民都在注視著兩國代表將要進行的談判”。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美關係問題專門召開會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等都出席了會議。外交部根據中央的決定擬訂了中美會談的方案。毛澤東特意囑咐談判代表王炳南:在同美國人的會談中,你要多用一種勸説的方法。多用腦子,謙虛謹慎,説話時不要對美國使用像板門店談判那樣過分刺激的語言,不要傷害美國民族的感情。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都是偉大的民族,應該和好,等等。這説明中國領導人確實是想通過華沙會談,緩和中美關係和東亞緊張局勢。N- e' j8 A2 x" o" o



1   2   3   下一頁  


 
|相關報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