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會議報道 | 中國林業 | 亞太林業 | 圖片報道 | 視頻報道 | 中國網首頁 | English |
中國林業産權制度來源: 中國網 時間: 2011-08-19
中國的林地所有權分為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兩種形式,林木權屬可以分為國家所有、集體所有、個人所有等多種形式。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産力,在福建、江西、遼寧、浙江等省先行試點的基礎上,200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這項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在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依法將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通過家庭承包的方式落實到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確立農民作為林地承包經營權人的主體地位。改革主要有五個環節: ●明晰産權。以均山到戶為主,以均股、均利為補充,把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承包到農戶。 ●勘界發證。在勘驗各林地邊界的基礎上,核發全國統一式樣的林權證,做到圖表冊一致、人地證相符。 ●放活經營權。對商品林給予農民依法自主決定經營方向和經營模式的權力。對公益林,在不破壞生態功能的前提下,農民可依法合理利用和開發林地資源。 ●落實處置權。在不改變集體林地所有權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許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依法出租、入股、抵押和轉讓。 ●保障收益權。承包經營的收益,除按國家規定和合同約定交納的費用外,歸農戶和經營者所有。 截至2011年6月,全國已完成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的集體林地面積1.64億公頃,佔集體林地總面積1.83億公頃的90%,8000多萬農戶拿到林權證,3億多農民直接受益。 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突出的有四方面: ●激發了農民造林育林護林的熱情,全國每年造林面積一直保持在600萬公頃左右。 ●促進了林業産業的快速發展,全國林業總産值由2006年的1.07萬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09萬億元,5年翻了一番。 ●增加了農民的財産和收入,據統計,全國2550多個林改縣農民每人平均年林業收入佔年收入的比重達到14.6%,重點林區縣超過60%。 ●促進了農村社會民主化管理進程,在林改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民的自主性,他們自己確定改革方案,自己協商解決林地糾紛,對推進村級民主自治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林改成效典型之一 江西省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全村耕地只有92公頃,山林8260公頃。林改前,山林權屬不清,經營責任不明,木材稅費過重,農民守著“金山”過窮日子。2004年林改後,山林成了農民最大的家産,護山、養山、耕山成了農民的自覺行動,2005年-2008年,全村造林面積超過了前20年的總和。從2007年開始,村裏的農民利用森林景觀資源發展森林旅遊,目前共有農家樂20家,近兩年共接待遊客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50萬元。 林改成效典型之二 吉林省集安市青石鎮秋皮村,共有360戶1650人,共有林地面積4810公頃,佔全村總面積的93.8%。林改中,秋皮村農民每人平均分得山林2.4公頃,通過開展林地流轉或合作經營等形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目前全村有林下人參413.33公頃,細辛19.8公頃,葡萄16公頃,五味子18公頃,養蜂1200多箱,建成生態經濟溝11條。2010年,全村每人平均收入由林改前的3200元增加到7300元。 林改成效典型之三 陜西省寧陜縣有集體林20.4萬公頃,蓄積量943萬立方米。林改後,全縣農民平均每戶分得林地12.4公頃,林木蓄積量558立方米,折合價值50萬元以上,戶均家産因此增加50萬元。廣大農戶還利用山林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和林業産業,每人平均收入每年遞增700元左右。該縣旬陽壩鎮大寺溝村有56個農戶,2009年6月成立“旬寶豬苓合作社”,累計在林下發展豬苓3.8萬窩,三年後的産值為1140萬元,戶均收入將超過20萬元。 林改成效典型之四 浙江省安吉縣山川鄉馬家弄村有毛竹334.93公頃,2004年林改時,全村208戶農民因此每家分得毛竹山1.6公頃。2009年村民每人平均來自竹林的收入達到9551元,全村年竹業純收入近900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竹業大村。近3年來,村民蓋新房71座,買新車67輛,新蓋了村委會辦公大樓,修建了具有竹鄉特色的生態廣場,成立了一支近百人的 “威風鑼鼓”隊,在竹林裏打起“威風鑼鼓”,開辦了13家農家樂,每年吸引遊客3.5萬人。 |
|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