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直播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社科院2012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發佈會

   社科院定於2012年2月29日上午9:30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學術報告廳舉行“2012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發佈會暨省域經濟發展研討會”,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直播摘要

圖片實錄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

活動標題

  • 社科院2012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發佈會

活動描述

  • 社科院定於2012年2月29日上午9:30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學術報告廳舉行“2012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發佈會暨省域經濟發展研討會”,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主持人 謝壽光:

    尊敬的韓俊副主任,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早上好。2012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發佈會現在開始。

    在會議開始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今天出席會議的領導和專家,他們是: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韓俊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陳棟生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研究員,發改委國土開發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研究員,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誌社總編輯謝悅總編,《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王利民副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研究員,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福建省社聯副主席、省科協副主席、《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主編之一李建平教授,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福建省出版局黨組書記、《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主編之一李閩榕教授,《求是》雜誌政治部主任常光民先生,《中國經濟導報》社社長王平生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動態》雜誌社原社長孫寶臣先生,福建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建建教授,國家認監委直屬機關黨委副調研員王秋蘋博士。由於時間的原因,其他的專家就不再介紹了。

    2012-02-29 09:28:53

  • 主持人 謝壽光:

    今天出席會議的還有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以及中國網等新聞單位的朋友,我們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省域競爭力藍皮書》已經發佈到第六部了,最新出爐的藍皮書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對“十一五”期間的中國競爭力的變化用模型來進行預測,到底結果如何,今天請專家和新聞界的朋友一起來分享。再過幾天“兩會”就要正式開始了,這裡面相當多的研究結論,無論是決策部門,還是關心中國經濟發展的全球人士都會高度關注。我們今天通過這個會議,通過媒體,把這個成果向社會正式發佈,下面有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韓俊副主席致辭,大家歡迎。

    2012-02-29 09:39:29

  • 韓俊:

    非常高興參加今年《省域競爭力藍皮書》的發佈和研討活動,這個藍皮書是第六本了,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誌社和福建大學聯合發佈的。我是第三次參加藍皮書的發佈會,通過接觸到的省級層面的一些領導來看,這本書産生的反響越來越大。很多省裏非常注意,也非常在乎自己的排序,這也是一個重要參考。我上一次參加藍皮書發佈會的時候講了一個意見,這個書是學術研究成果,不是政府機構對各個省域競爭力的考核,是研究機構發佈的一個研究成果。當時我也對怎麼能夠進一步完善評價的指標體系和方法提了一些意見,應該説今年藍皮書有了進一步的改進,跟以往相比變得更厚、更沉了。關於競爭力的評價,特別是排序,不可能盡善盡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它確實可以為我們制定區域政策,為各個區域相互借鑒、完善區域發展政策提供非常有利的借鑒和參考。

    2012-02-29 09:41:28

  • 韓俊:

    借此機會就省域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談幾點看法。

    第一,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已經連續四年超過東部地區。陳老師是這方面的泰斗和權威,這是一種很可喜的變化。從各個省來看,有很多省份最近兩年農民收入的增速開始超過城鎮居民,從全國來講也已經連續兩年了,這就説明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平衡性有所增強。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變化。這種勢頭能不能保持下去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現在整個區域經濟發展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挑戰,比如現在出口在沿海地區,甚至在一些中西部地區也是如此,出口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拉動作用大幅度下降。

    2012-02-29 09:43:40

  • 韓俊:

    第二,人口紅利從全國來講正在逐漸消失,沿海表現得更加明確,無論是沿海還是內地,這些經濟發展快、招商引資力度大的縣市都不同程度地面臨招工難的問題,要素勞動力的成本迅速提高。

    第三,沿海經濟總量比較大的省份GDP的增速明顯下滑,潛在的增長率明顯回落。

    2012-02-29 09:44:55

  • 韓俊:

    第四,無論是沿海地區的産業升級,還是中西部地區工業化的推進,包括沿海的製造業向中西部的轉移現在受到雙重爭奪,或者是雙重擠壓。第一個爭奪,現在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再工業化——剛剛開始了再工業化,我們看一下奧巴馬的國情咨文,是作為一個國家戰略提出來的,這種再工業化對沿海的技術密集型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形成了爭奪。第二個爭奪,周邊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很低,要素很低,競爭優勢也越來越顯現出來,對沿海的製造業向中西部的轉移又形成一個爭奪。中西部的製造業面臨著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在有些行業表現非常明顯,我們企業的訂單明顯減少。

    2012-02-29 09:45:35

  • 韓俊:

    第五,資源環境的約束,在所有省份日益加劇,這是在“十二五”或者是更長時間整個區域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

    支撐省域經濟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也仍然存在。一是我們整個基礎設施條件是日益改善的,跟周邊的越南、印尼相比,我們的基礎設施條件比他們好得多。貴州是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省份,高速公路已經建成2000多公里,規劃在建的可能超過4000公里。二是産業的配套條件,供應鏈的條件不斷提升,産業集群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這也是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打下的老底。三是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在中國還有廣闊的前景。四是雖然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但是人才紅利仍有待挖掘。中西部地區錯過了人口紅利期,我到過很多地區,他們都在講“我們錯過了人口紅利”,他們卻不能錯過人才紅利。中國勞動力雖然價格在提高,但是在中國要把一個非熟練的勞動力培養成一個熟練的勞動力需要的時間要比一些發展中國家短得多,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怎麼來抓住人才紅利,挖掘人才紅利是一個大問題。

    2012-02-29 09:46:32

  • 韓俊:

    第六,國內市場的潛力巨大。我們的城鎮化率剛過了50%,城鎮化水準離峰值還有20—25個百分點,城鎮化可以創造巨大的內需,如果就業能夠增加,收入能夠增加,加上基礎設施的投資,一定能創造最大的內需。區域經濟發展怎麼能夠挖掘、發揮這些優勢,怎麼能夠重塑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的競爭優勢,這本書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寬的視野,給我們提供很多有利的參考。要重塑我們國家新的競爭優勢,包括區域競爭優勢,從根本上來講是要靠發展動力的轉化,要靠發展方式的轉化。

    一是現在我們的經濟發展過度依賴要素資源投入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必須要儘快把我們經濟發展方式轉向依靠全要素生産力的提高和創新驅動上。所有的地區提高競爭力都需要這麼做。

    二是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還沒有根本改變,必須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環境保護,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向綠色發展轉型。特別是像西南一些省份,森林的覆蓋率都在40%、50%、60%,甚至70%多,這些發展一定要走新路。比如天然林生態補償機制已經建立了,但是補償水準仍然很低。國家天然林保護,生態工業林一畝地原來是5塊錢,現在是10塊錢,如果提到30塊錢,靠生態的補償,他的財政日子就比較好過,為了做大財政收入要招商引資,搞一些高污染的産業,這是得不償失的,是走彎路。

    2012-02-29 09:48:40

  • 韓俊:

    三是基本公共服務在地區之間差距過大,地區之間每人平均實際可支配財力差距過大。河南是中國第二産糧大省,但是河南的每人平均財政可支配收入只有上海的1/5,這樣一來河南特別是到基層在提供公共服務的時候,靠轉移支付,靠現在的稅收返還,沒有辦法提供像上海那樣的公共服務。要加大民生的投入,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加快建立普惠、均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和制度,這也是促進省域競爭力提高的一個重要保障。

    2012-02-29 09:50:55

  • 韓俊:

    四是城鄉之間、區域之間、階層之間收入差距過大,趨勢沒有根本扭轉。對這個問題社會要高度關注。社會轉型明顯了之後,社會結構甚至出現斷裂。現在越來越多的沿海城市,外來常住人口比重已經超過本地的戶籍人口,人口已經出現明顯倒挂了,現在這些外來常住人口沒有享受到同城待遇,沒有享受到均等的服務。這樣一來在城市內部形成了一個新的二元結構,城鄉是二元結構,城市內部又形成一個新的二元結構。在一些地區社會矛盾加劇,群體事件增多,特別是社會階層固化的趨勢很明顯。草根階層要向上流動,現在變得更加困難。必須要加強社會建設,完善社會政策,特別是要下決心打破雙二元結構,促進社會整合,促進社會融合。

    2012-02-29 09:52:15

  • 韓俊:

    五是現在改革步伐還不適應轉變發展的需要,在財稅體制、資源要素價格形成的機制、土地制度、戶籍制度、行政管理體制、公共服務體制、社會制定方式等諸多方面,改革的空間仍然很大。必須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以改革釋放巨大的制度紅利,為科學發展真正保駕護航。區域經濟的發展、競爭力的提高,兩個紅利需要挖掘,一個是人才紅利,一個是制度紅利,這是轉換增長動力的兩個重要支柱。總之,省域競爭力的提高,從各地的實踐經驗來看,從學術研究的一些建議來看,我們要重視五個方面,在指標評價方面要突出對五個方面進行評價:“發展品質要好,民生服務要好,城鄉環境要好,社會和諧要好,體制機制要好”。任何一個省份,你發展的戰略和規劃,如果這五個方面都兼顧了,都統籌考慮了,這一定會是一種科學發展的戰略,是科學發展的規劃和思路。

    我就講這幾點看法,謝謝大家!

    2012-02-29 09:53:40

  • 主持人 謝壽光:

    謝謝韓俊副主任給我們做了非常有見地的報告,下面有請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主編李建平教授作“十一五”期間《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發展的主題報告。大家歡迎。

    2012-02-29 09:55:48

  • 李建平:

    尊敬的韓俊副主任,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二月的北京寒冬剛過,春意漸濃,今天我很高興與各位領導、嘉賓和媒體的朋友再次相聚在這裡。謹此,我代表標題組向長期以來關心並支援我們這項研究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以及新聞界的朋友們致以誠摯的謝意和衷心的感謝。

    《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自2007年以來已經連續發佈了系列年度報告,今年是第六部。今年的主題是“十一五”期間的回眸與展望,因此今年這部藍皮書力圖對“十一五”期間全國31個省市區的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全面評價,深刻揭示中國不同類型和發展水準的省級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特點及其相對差異性,明確各自內部的競爭優勢和薄弱環節,追蹤研究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演化軌跡和提升路徑。

    2012-02-29 09:56:29

  • 李建平:

    一、突破與創新

    今年發佈的和以往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有什麼創新的地方。藍皮書發佈到現在是第6部了,藍皮書得到了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我們先後獲得了中國優秀藍皮書“最佳影響力獎”、“中國優秀皮書獎”,獲得了福建省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之所以能夠持續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每年都有創新。

    1、本年度報告是在往五部藍皮書成果的基礎上,選取“十一五”這一時間結點,對2006—2010年期間進行綜合評價分析,這是最大的兩點。

    2、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與新特點,今年的藍皮書對評價指標體系做了微調。我們也徵求了專家意見,還有一些相應的調整,比如食品安全事故數、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教育經費佔GDP比重,文化部門增加值等等。

    3、在書的末尾增加了全國GDP,每人平均GDP、固定資産投資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就業人員、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進出口總額,實際FDI,我們把數據附在後面,方便大家了解。

    4、五年來變化的情況在對策裏反映出來了。

    2012-02-29 09:58:19

  • 李建平:

    二、評價與比較

    1、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綜合評價。2010年在上游區有江蘇、廣東、上海、北京、浙江、山東、天津、遼寧、福建、湖北,跟2006年做了一個對比。中游是內蒙古、河北、四川、安徽、河南、江西、黑龍江、湖南、重慶、陜西。下游是海南、山西、吉林、新疆、雲南、青海、甘肅、西藏。可以看到這五年來的一些變化,具體來講有幾個變化。2010年和2006年相比,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上升11個省份,重慶市上升了6位,安徽上升了4位,江蘇和江西排位均上升了3位,內蒙古、湖北、海南上升2位,貴州、陜西、青海上升了1位。排位下降的有11個省份,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山西,其次是河南下降了4位,吉林、黑龍江、廣西三省各下降3位,河北、上海、湖南下降2位,北京、雲南、甘肅下降5位。9個省份排位沒有變化,天津、遼寧、浙江、福建、山東、廣東、西藏、寧夏、新疆。從跨區段來看,湖北由中游區升入上游區、重慶由下游區升入中游區。

    2012-02-29 10:02:54

  • 李建平:

    2、全國四大區域間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把全國31個省分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2010年東部地區分值上升0.51;中部和西部地區上升比較大,中部是2.52,西部是2.73,幅度都比較大。

    四個地區分值都有明顯上升,其中西部地區分值上升最多,增加了2.73,中部和東部增加了2.52和1.45,東部地區平均分值上升相對小一點,是0.51。由此反映出西部地區各省份經濟綜合競爭力平均而言提升比較快,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呈現逐步縮小趨勢,2006年的分差為19,2010年的分差為16.78。

    2012-02-29 10:05:27

  • 李建平:

    3、全國四大區域內部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東部地區,江蘇2006年是第四,2010年上升為第一;廣東2006年第二,2010年保持不變;上海2006年第一位,2010年是下降到第三位;北京2006年第三位,2010年第四位,排位都在發生變化。

    中部地區湖北2006年第二,2010年第一位;安徽更加突出,2006年第五,在中部地區2010年上升了3位;河南2006年排第一,2010年是第三位;江西2006年第六位,2010年第五位。包括湖南和山西都掉了兩位,中部地區出現這種情況。

    西部地區,12個省份有4個省份處於中游區,其他8個省份都處於下游區,西部地區平均得分只有上游區的一半,表明其競爭力與上游區相比有明顯差距,但與中部地區相比很多省份的競爭力得分差距很小。

    東北地區,三個省份中黑龍江省下降了4位,吉林下降了3位,使得東北地區三個省份競爭力綜合排位逐漸拉開。總體來講是上升,但是三個省還是發展不平衡的。

    2012-02-29 10:06:40

  • 李建平:

    三、啟示

    1、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是各種要素綜合積累的過程。整體上,五年內各省市區所處的排位相對比較穩定,變化幅度較小,2010年排位處於上游區的10個省市區在評價期間內基本上都處於上游區,只有湖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排位有所調整,而且排位大體上保持不變,比如浙江省、山東省和天津市在整個評價期內排位沒有變化。

    2、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分佈均衡性比較明顯。為了更準確地反映各省份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實際差距,從各級指標競爭力得分及分佈情況看,各省市區綜合競爭力都顯偏態分佈,多數省市區的綜合競爭力得分集中于20—40分之間,從兩年的對比情況來看,2010年各省市區得分有所提高,其中得分在30—35的省份由12個減少到10個,絕大多數地區都在增加,都在提高。

    2010年得分最低的西藏自治區只有24.09分,不足第一名浙江省得分的一半。另外,相同區位內部的各省份的得分差距也比較明顯。

    2012-02-29 10:08:41

  • 李建平:

    3、各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從2006—2010年得分升降來看,全國大部分省市區的綜合得分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慶,增加了6.35分;其次是海南、安徽、江蘇、貴州、江西和四川6個省份,都增加了3分以上。這表明本評價期內各省市區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整體上升。

    從全國平均分值來看,2010年為36.95分,比2006年增加了1.77分,表明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平均發展水準在“十一五”得到了提升。

    2012-02-29 10:10:13

  • 李建平:

    4、各區段內各省域經濟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從排位波動結果來看,與以往不同的是,上游區的省市區排位交替變化比較多,其中江蘇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相應的上海市則下降了2位。

    5、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客觀體現了各省域調控經濟的水準與能力。

    與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相關係數最大的二級指標是政府作用競爭力,其次是知識經濟競爭力和宏觀經濟競爭力,高於其他幾個二級指標。這表明當前政府實施針對本省發展經濟、規調經濟和保障經濟等措施,對本省經濟綜合競爭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的彙報到此為止,謝謝各位。

    2012-02-29 10:11:02

  • 主持人 謝壽光:

    感謝李建平教授的主題報告,下面有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教授講話。

    2012-02-29 10:12:10

  • 金碚:

    今天參加這個研討會和發佈會非常高興。這個書我剛拿到,聽了李教授的介紹,看了這個稿子。首先祝賀這本書的發佈,內容很豐富。我簡單看了一下研討會的材料,很有感觸。我們在思考,中國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這本書五年以來我們中國的競爭力。簡單説,為什麼中國30多年來,新時期以來在世界上的排名地位上升很快。簡單説其實是兩個東西,第一,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開放比較穩定,沒搞亂,政府維護了一個改革開放而穩定的環境。第二,工業,工業高速發展,中國現在能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第一大製造業大國、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是全世界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原因只有一個:中國工業的發展規模在擴大。這是中國到現在為止最重要的競爭手段,除此之外中國還拿不出什麼更好的法寶來。

    2012-02-29 10:12:34

  • 金碚:

    現在情況發生很大的變化。剛才韓主任講了,大家越來越考慮這個問題,不僅發展快,規模這麼大,還要和諧平衡,還要公共服務,大家都要共用,所有這些和諧是要花錢的。你要保持競爭力,沒有競爭力,和諧不了,儘管前30年我們也比較穩定,通過和諧來穩定要花大量的銀子。銀子哪來,也有産業競爭力,中國前30年強大的競爭力就是工業,沒有其他的。工業走到這個階段以後也出現了問題,我看這個表一直在思考,也是我最近一直思考的問題,也是外國人問我的問題。有一次我跟寶馬的中國區總裁一塊兒吃飯,談起中國的競爭力。中國在世界上的排名,2015年還是2016年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一、規模最大的經濟體,超過美國,有不同的説法,但毫無疑問,中國在規模上不用多久就會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你成了規模第一國家以後,中國還要怎麼樣呢?還會怎麼樣?意思就是説,工業再過多少年,我們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而且毫無疑問中國會完成工業化過程。看看全世界的國家,現在完成工業化過程的有五六十個國家,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或者是已經完成工業化了。但是完成了工業化不等於成為工業強國,這是兩個概念。過去大家容易混淆這兩個概念,以為工業化完成了就是工業強國了。不一定,大多數國家可以完成工業化,但是大多數國家成不了工業強國。

    2012-02-29 10:14:47

  • 金碚:

    現在世界上工業強國屈指可數,完成工業化的國家有60多個,問題是中國能不能,什麼叫做工業強國,為什麼説世界上少數國家能夠完成工業化強國——屈指可數,美國、德國、日本,北歐的幾個國家,瑞士、瑞典,為什麼是工業強國?有強大的製造業,尖端的製造業,不管比重多高。美國的經濟在衰落,但美國50年前造的飛機我們還造不出來。

    2012-02-29 10:18:30

  • 金碚:

    第9頁很有意思,一個省的規模相當於一個國家,有幾千萬人,將來中國也是這樣的,所有省區大多數都可以完成工業化過程,但是只有少數省區可以成為中國工業強國的代表。有人擔心,上海一直是中國製造業、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代表著中國製造業的精髓,但五年以來下降了3位,不講這個數字本身怎麼樣,最近我們在研究中國什麼地區在10年、20年以後能夠成為當今的——就像德國、瑞士、瑞典這樣的國家,儘管規模大小不同,但是它是最精緻的製造業和高端製造業的所在地,在哪?哪個省區可以成為中國將來産業競爭力、國家競爭力的精髓所在?研究省域很有意思。

    2012-02-29 10:20:00

  • 金碚:

    最近在研究上海,上海很值得研究,將來這個地方就是搞金融、服務業,尖端的製造業是不是還在這個地方,是不是到江蘇去了?江蘇上升了4位,是不是江蘇那個地方將來是中國製造業最精髓的地區,代表中國,還是廣東?西部有戲嗎?如果有戲,是哪個地方?我不相信所有的31個省區都能成為工業強省,這不可能,世界上沒有這個情況。中國現在的問題是宏觀氛圍、社會氛圍、文化基礎,是不是能夠支撐中國成為工業製造的真正強國。儘管中國人都很勤勞,但沒辦法了才去打工,打工就是為了掙錢。當有更好的掙錢的機會誰也不想打工。這是一種文化,沒有一個中産階級家庭願意把孩子培養成藍領,跟德國和瑞士不一樣。這樣一種氛圍,各個地區有不同的文化,支撐著地區的行為,這個行為會支撐地方將來産業的前途。

    2012-02-29 10:22:37

  • 金碚: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一個非常好的概念,重提實體經濟,中國不是工業規模太大,大不是中國的問題。整個工業、製造業技術水準不高,達到的技術水準的産業,你的精細化程度也不行,跟歐洲國家、北歐國家,德國這些國家不好比。這些國家有很強烈的工匠精神。我和寶馬的老總講,很有意思,德國人一講就是思想家,黑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這就是德國人,現在德國沒有思想家了,德國人的形象現在是工程師,到德國去看人家的企業,引以為豪的是德國的汽車是手工的。德國現在是競爭力真正強,抵禦金融危機表現最好的歐美國家,整個歐洲看著德國了,我們講的是競爭力。

    2012-02-29 10:24:47

  • 金碚:

    中國的競爭力往哪兒走,哪一個省能夠成為真正的工業強省,這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北京肯定沒戲,上海有戲嗎?高級的尖端的製造業在哪兒呢?我看了這個報告很有感觸,非常值得琢磨,研究上海,覺得上海就是中國製造最好的,那裏的文化好,造的東西也比較精緻,現在在衰落,意味著什麼?沒有仔細研究這個問題,只是借題發揮,談一談中國將來競爭力的走勢,到底中國靠什麼。前30年沒什麼可靠的,就是工業,拼命地幹,用資源、環境、低價格的成本去拼到世界最大;現在路走不通了,因為要和諧。以後的工人不一樣了,不願意血拼,寧可在家耗著也不願意去血拼,中國的工業競爭力在哪兒,能不能有強大的有競爭力的省域,這個非常值得研究。我就説這些,謝謝大家!

    2012-02-29 10:26:52

  • 主持人 謝壽光:

    金碚所長是我們國家研究工業競爭力的著名專家,提出了卓有見地的意見,也提出了值得進一步關注和研究,而且是不得不關注和研究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感謝金所長。現在有請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主編之一李閩榕教授作主題報告。

    2012-02-29 10:29:04

  • 李閩榕: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剛才兩位領導對“十一五”以來加強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提了意見,非常感謝。李建平校長對整個評價做了介紹,我再談幾個問題。

    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作為國家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一方面必然要受到國際經濟變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其自身的變化也會對國家競爭力的變化産生深刻影響。

    進入21世紀特別是“十一五”以來,我國區域經濟格局和世界經濟形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彼此之間的影響也更加深刻,其中有以下三個問題需要我們予以關注和研究。

    2012-02-29 10:30:21

  • 李閩榕:

    一、“十一五”以來中國區域經濟新態勢與提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

    “十一五”以來,尤其是2008年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一些新的態勢和特點,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的持續發展,必然會對中國區域經濟産生深刻影響。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它正在結束中國近年來的高增長趨勢。

    當然,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在享受其帶來的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可能被其捲入世界經濟危機的漩渦之中,使其不能獨善其身。那麼,面對世界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中國區域經濟如何才能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呢?答案是必須增強經濟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

    2012-02-29 10:31:41

  • 李閩榕:

    省域競爭屬於區域經濟範疇,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經濟承上啟下的一個層次。“十一五”以來中國經濟有效克服了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並率先開始經濟復蘇。區域經濟特別是省域經濟的發展壯大,是重要推動力之一。縱觀“十一五”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表現,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新特點:

    2012-02-29 10:32:59

  • 李閩榕:

    特點之一: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區域經濟的影響從東到西呈遞減趨勢。

    受經濟危機影響,我國東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速明顯降低,佔全國比重有所下降;中部一些資源型為主的地區經濟也受到了較為嚴重的影響;與此相反,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佔全國比重呈不斷增加趨勢,且同比增速加快或與全國基本持平。

    2012-02-29 10:33:52

  • 李閩榕:

    特點之二:區域間經濟差異逐步縮小,並開始向協調發展方向轉變。

    從反映某一時點的區域差異情況的錫爾系數來看,其中區域間差異系數TB由2006年的0.0812下降到2010年的0.0675,降幅為75%,年均下降15%。差距系數明顯縮小,充分説明這五年當中區域的協調發展在中央的政策指導下取得了明顯成就。

    相比之下,2006年以後TB/T、TW/T曲線也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實施的區域經濟統籌協調發展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2-02-29 10:34:44

  • 李閩榕:

    特點之三:區域內經濟差異也呈逐步縮小態勢,且區域內經濟聯動性增強。

    從反映區域內經濟差異的Tw系數來看,Tw值由2006年的0.0468下降到2010年的0.0149,降幅達到79.6%,年均下降接近16%。2007—2009年區域間的經濟差異縮小的趨勢比較穩定,但到了2010年,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區內經濟差異趨於縮小,Tw值降幅為83.4%。

    從四大地帶內部差異情況對區域經濟差異作進一步的分析比較可以看出,四大地帶的內部經濟差異變化有著較大的差別。尤其是中部地區的內部差異呈現持續縮小趨勢,這與東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相對應。也就是説,東部地區競爭更加激烈,較快的經濟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區域間的經濟差異;其次就是中部地區,內部經濟差異也在逐步縮小。

    “十一五”期間,四大區域每人平均GDP都處於快速上升趨勢,但從名義增長率來看,西部和中部最高,都超過18%,東部約為17%,東部最低,為14%。可見,中西部地區超過東部沿海地區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新的主力,呈現“東慢西快”的趨勢。還有幾個數據給大家介紹一下,2006年到2010年東部地區每人平均GDP增長了60.9%,西部地區增長了一倍,99.9%,明顯高於東部和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每人平均GDP的增長幅度,這是主要原因之一,明顯縮小了中部和西部之間的發展差距。從每人平均GDP來看,2005年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之間的差距是1:0.401,接近它的40%,到了2010年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之間的差異變為1:0.178,差異縮小0.77個百分點。

    2012-02-29 10:35:32

  • 李閩榕:

    特點之四:省域間由單兵突進、各自為戰,向區域間的融合互動和一體化發展。

    在過去30多年漸進式改革中,各省區注重追逐地方利益和領導政績,加上多數地方自身經濟基礎薄弱,企業以及勞動、資本、技術等生産要素流動性弱、開展區域合作與交流的動因和實力不強,這一時期,各地區的發展主要是以行政區化,單兵突進,各自為戰,自己發展自己。

    2012-02-29 10:37:55

  • 李閩榕:

    進入新世紀以來,尤其是“十一五”以來,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面對國際産業結構調整和資本轉移的新趨勢,省域經濟聯繫和人員往來越來越密切,同城效應、同區效應越來越明顯,企業和居民對一體化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適應這種新形勢和新要求,必須打破行政分割和地方保護主義,推動加快區域整合與一體化發展,這是各省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特別是2009年以來,國家先後批准了10多個“國”字號經濟區戰略規劃,基本意圖在於開創未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道路、新模式。

    2012-02-29 10:38:28

  • 李閩榕:

    二、“萬億GDP俱樂部”的擴容與提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

    GDP總量突破萬億大關,是觀察省域經濟發展水準、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隨著廣東省于2001年率先叩開萬億GDP俱樂部的大門,有一些省市隨之相繼跟隨登堂入室。2011年底,全國已有23個省市(不含港澳臺)成為萬億GDP俱樂部成員,其中東部有9個省市,中部6個省和東北3個省均已進入,西部有5個省進入。廣東、江蘇和山東繼續穩居三甲,廣東的GDP首次突破5萬億元,達到5.3萬億元;江蘇、山東分別為4.9萬億元和4.5萬億元,距離趕超和挑戰廣東第一GDP大省的地位似乎只有一步之遙。

    2012-02-29 10:39:06

  • 李閩榕:

    1.GDP總量突破萬億大關是省域經濟增長的一個歷史性突破。五個GDP突破萬億時間進程表(圖),從這個表可以看出越往後跨越時間越短。領先跨入“GDP萬億俱樂部”的有廣東、山東、江蘇、浙江4個省份。2006年增到7個省份,2007年又增加2個省份,此次中西部地區的俱樂部成員尚只有河南和四川。2008年,各省市區經濟發展加速,猛增到13個省份,包括中部的湖北、湖南兩省份。2010年則擴容到17個省份,此時中西部地區的陜西、內蒙古、黑龍江成了新成員。2011年又增加到23個省份,中西部的廣西、江西、重慶、山西也叩開了俱樂部的大門。實踐表明,GDP超萬億後經濟將步入快速增長通道。

    2012-02-29 10:41:02

  • 李閩榕:

    2.GDP超萬億是省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標誌性臺階。

    “GDP萬億俱樂部”也被稱為“財富俱樂部”,意味著地區財富積累將由此步入一個新的快速增長區間,經濟發展將由此跨上一個新的發展平臺和階段。所以對於一個省域經濟來説,GDP總量突破萬億大關,不是簡單的數量概念,而是預示通過經濟增長通過量的積累已經達到一個質變的臨界點,表明經濟發展正迎來一個質的飛躍。從這一意義上講,GDP總量突破萬億大關是觀察省域經濟發展水準、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很多人批判GDP,其實這是一個比較科學的評價體系,GDP的財稅收入和稅收密切相關,沒有GDP談稅收無從談起,這是緊密掛鉤的。

    2012-02-29 10:43:19

  • 李閩榕:

    3.GDP超萬億表明提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是推動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

    23個省份的GDP超過1萬億元,其總量約佔全國經濟總量的2/3,不僅表明地方財富總量在增加,而且還表明我國的綜合經濟實力在增強,特別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後,世界經濟形勢十分嚴峻複雜的形勢下,我國各省域經濟仍然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有湖北、湖南、安徽、陜西、內蒙古、黑龍江、廣西、江西、重慶、山西等10個省市的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元。

    經濟快速增長、財富總量持續增加,是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的重要標誌,進一步表明正是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使中國經濟一直都保持著持續增長態勢。這與我們近六年發佈的《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的評價結果是基本吻合的,同時也表明,提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是推動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這五年的評價分析,對增長的態勢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分析。

    2012-02-29 10:44:41

  • 李閩榕:

    三、港澳臺競爭優勢變化與提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

    香港、澳門和台灣是特殊的區域經濟體,是中國整體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港澳臺經濟區與中國其他經濟區的聯繫與合作,是為在新的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帶有全局性共同利益的經濟運作活動。

    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大陸與港澳臺之間的經濟合作開始形成,並逐步走上互補互利、共同發展的道路,使中國版圖內的經濟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形成互相依存的格局。

    當然,對於港澳臺地區經濟發展而言,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劇的形勢下,在應對經濟發展的同時,面對國內和國外兩個方面的激烈競爭。本課題組從2009年開始,根據港澳臺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構建了一個港澳臺地區和內地31個省市區在內的34個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並進行綜合排名。

    2012-02-29 10:49:07

  • 李閩榕:

    本年度的指標評價體系,主要是由1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19個三級指標和103個四級指標組成,通過採集2006—2010年港澳臺地區和內地31個省級區域的指標數據。從綜合排名結果來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分別處於第3位、第9位、第1位。“十一五”期間,香港特別行政區2009年以前均處在第2位,2009—2010年第3位,下降了1位。台灣2006—2010是第1位,澳門2008年以後是第9位。

    總體而言,港澳臺地區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沒有太大的變化,特別是與內地31個省份相比排位相對比較穩定,但是,從相差分值來看,內地處於上游區的省市與香港、台灣的差距在明顯縮小。上游區內部的省域經濟分值不斷上升,香港、台灣的分值下降,差距比較大。例如,2006年廣東的分值43.8分,台灣的分值63.3分,相差19.5分;到2010年廣東的分值49.7分,與台灣的分值56.4分相差6.7分,五年內差距縮小了12.8分。如果按照這一趨勢發展,未來幾年廣東的經濟綜合競爭力將會趕上甚至超過台灣。這不僅僅是一種集體總量和增長率的比較,也是綜合競爭力的比較。

    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發展實踐充分證明,港澳臺地區經濟只有不斷增強和提升自身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才能有效地應對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促進經濟加快發展,從而在世界經濟的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我代表課題組向大家介紹這些,不正確之處請大家批評,謝謝。

    2012-02-29 10:51:07

  • 主持人 謝壽光:

    感謝李閩榕教授進一步解讀了我們這一部藍皮書裏的一些重要成果。下面有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著名企業經濟專家陳棟生教授講話,大家歡迎。

    2012-02-29 10:54:05

  • 陳棟生:

    非常高興參加這個第六版的省域競爭力藍皮書的發佈會,

    第一,這一本最大的亮點就像封面所講的,是對“十一五”各個省域的競爭力進行了全面盤點,這對於各個省市正在落實貫徹“十二五”規劃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特別是對於扭轉各個地方過分地關注增長的速度,而對於經濟增長的品質、效益競爭力方面重視不夠,有很大啟迪意義,也是成功地應對國內國際環境的變化,能夠成功應對的一個重要方面。

    2012-02-29 10:54:32

  • 陳棟生:

    第二,我同意剛才韓主任進的,這是一個科學的成果。我是搞區域經濟的,我想大家要重視第10頁表3,這個表3是5行,但是它反映了我們在“十一五”期間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變化,在“十一五”期間由於貫徹了區域總體發展戰略,以及市場的變化,四個板塊之間的差距有明顯的縮小,從2007年以後西部的發展速度快於東部,從2008年以後,西部、中部、東北全面超過東部,所以這三個板塊在國家經濟中的份額都提升了。比如西部地區原來是佔整個國家的17%左右,到“十一五”已經提高到18.7,提高了1.7個百分點,表3反映了這個過程。另一方面,從絕對的水準,不管是競爭力或者是每人平均GDP來看,這個差距還非常大,表3也反映了這個。中部和東北相當於東部的3/4,西部還不足東部的2/3。我用其他數據進行了驗證,比如國家統計局直屬的研究部門就公佈過全面小康的實現程度,西部大概相當於東部的70%,比東部晚7年,西部2010年的水準相當於東部的2003年,跟這個表3判斷大體一致。

    2012-02-29 10:55:41

  • 陳棟生:

    第三,對這本書進一步提高它的實用性的一點建議。這本書有128萬字,我想最重要的是它的總報告的第12節和第13節,以及分報告的最後一節。我剛剛翻了一下,我認為12、13節講到的一些政策建議,第一個講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穩健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我認為這些事情是溫總理管的,是國務院管的,不是省長、省委書記管的,省長、省委書記只是把宏觀政策作為外部環節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每一個省市分報告的最後一節我認為也有進一步提升的必要。比如河南省“十一五”競爭力如果不提中原經濟區,福建的競爭力不提海西經濟區,我認為就看不到這個特點。因為這本書非常好,很有價值,所以更應該提高它的適用性。我建議兩點:一是重視大量數據系統分析的同時要增加必要的實地調查的研究。對區域經濟我有個觀點:一半用腦袋,一半用腿,不用腿的話區域經濟研究不出來。二是一個研究團隊人數總是有限的,可不可以跟別的省的大學和發展中心開聯席會議,比如河南,河南的高校和發展中心可以把這一部分寫得更貼切一點,謝謝。

    2012-02-29 10:57:36

  • 主持人 謝壽光:

    感謝陳教授對這部藍皮書給予大力推崇,六部書的發佈沒有一次缺席的,你是最重要的支援者和推進者,還提了那麼好的建議。競爭力研究中心是有一個論壇的,還有待進一步發揮它的功能和作用,不僅僅是做數據分析,還要到實地去。下面有請中國社科雜誌社王利民副總編輯講話,大家歡迎。

    2012-02-29 11:01:12

  • 王利民:

    我是第三次參加,第一次參加的時候就聽了陳老的發言,深受啟發,剛才韓俊主任和金碚主任都講了,現在都看出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都有某種收斂的趨勢。剛才李主任的講話裏面也出現了這樣的詞——同城同區效應越來越明顯。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解釋這五年以來,特別是2008年以來一系列的收斂的區縣,不管從交通運輸,還是從公共支出,還是從需求結構,還是從外需走向內需,還是從社保趨同等等,都可以對這些趨同化的趨勢作出解釋,最新的,前兩天公佈的關於地級城市放開戶口政策,會進一步加劇收斂的趨勢。

    2012-02-29 11:02:30

  • 王利民:

    2010年我講過,區域之間、省域之間的差異,更多地會體現為城市與城市的差距,更多地體現為城市群與城市群之間的差異。經過這兩三年各地形勢的發展,這種跡象越來越明顯。剩下的差異就是高考差異,未來會越來越突出。可以預計,經過十年,就像我們奮戰“三農”問題一樣,現在已經慢慢淡出輿論視野,對社會問題,經過未來十年的建設,到了2020年,關於差距的問題會逐步趨於平淡。可以想像,就像美國東西部差距平淡以後,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到來以後,又會進一步顯示自己的特點。到了20年代以後,競爭力之間的差距會越發的突出,將使得這種已經收斂的差距顯示出更有産業特點,更有技術進步特點的差異,就像我們看到的美國的西部個別地區的房價遠超過東部地區,這是在60年代、70年代高速路口全面建設以後,區域差距縮小以後,展開新一輪的由技術競爭力所決定的差距。

    2012-02-29 11:05:10

  • 王利民:

    前不久我也到了廣東看了一下,發現跟前十年已經大不一樣了,前十年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鎮,走了一鎮又鎮,鎮鎮像村,或者説走了一市又一市,每個市像縣城,現在在這些地區慢慢形成了同城化的趨勢,大都市圈逐步形成。如果我們在廣東已經看到一體化加深,可以預計經過十年,我們在河南的中原地區,在福建的海西地區,都能看到這種大都市圈輻射的産業鏈、技術鏈、福利鏈這樣趨同的趨勢。我就講這些。

    2012-02-29 11:08:20

  • 主持人 謝壽光:

    感謝王副總編,他的發言每一條都可以作為微網志直接發出去,非常有見地而且很精煉,我們也有現場微網志,很有水準。下面有請中國最著名的城市競爭力研究專家,媒體朋友最熟悉的倪鵬飛博士講話,大家歡迎。

    2012-02-29 11:09:29

  • 倪鵬飛:

    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我參加今天的發佈會,我想講兩點:第一,祝賀報告的發佈,報告連續六年來對中國的省域競爭力進行了跟蹤研究,這一次又對六年進行了總結,正像報告人和前面幾位領導專家的評價一樣,對中國的有關競爭力問題的理論和實踐都作出了非常出色的貢獻。我也是做區域競爭力相關研究的,我感覺剛才兩位報告人關於區域競爭力發展的一些基本判斷和我們一直研究的城市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特別是最近我們正在研究的城市競爭力這十年總結的一些結論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是可以互相驗證的,我對他們的研究表示祝賀,同時對我們的研究也有信心。

    2012-02-29 11:10:01

  • 倪鵬飛:

    第二,講一下我的一些思考,剛才金碚所長講了,他是搞企業競爭力,搞工業(研究)的;談到競爭力中的工業化問題,陳老師講了趨勢方面的問題。我們主要是講城市方面的問題,我想就城市化這個問題做一個思考。剛才陳老師和王主編都談到區域差距縮小的問題,現在中國發展最主要的主題是轉方式、調結構,尤其是“調結構”,有許多種途徑和方式,無論是專家還是決策者們,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和方法,就是大家都希望通過推進城市化來調整我們中國經濟失衡的結構。從理論上説,城市化的加速發展確實能夠起到調整結構、升級結構的作用。剛才兩位老師和報告人論述的區域差距縮小這個現象,其中很大的可能是由於城市化的推動,城市化的加速所引起的。這就給我們下一步推進城市化找到了現實的積極的意義,既有理論意義,也有現實意義。

    2012-02-29 11:11:23

  • 倪鵬飛:

    首先一個判斷,健康的城市化有利於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國經濟結構的升級,但是不健康的城市化,或者説目前一些區域所推進的城市化不但不能使我們的經濟結構更加合理,或者使我們的結構更加升級,反而使我們的結構變得更加不合理,不能實現結構的升級,甚至是結構的倒退。這是我最近在研究城市化中的一些思考,我們現在想再研究中國城市化的戰略,這個戰略的目標之一就是要促進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2012-02-29 11:13:49

  • 倪鵬飛:

    我感覺目前推進的粗放式的、地方政府強力主導的不健康的城市化,給我們在結構方面帶來很大憂慮。一是我認為不健康的城市化可能導致區域結構不是收斂,而是進一步發展,剛才幾位領導和專家講的數據,其實我也發現了,這是收斂的,但是是從很大的方面,行政區域的角度,從四大塊,或者從整個省的角度來看,尤其是通過經濟總量的增長來看是收斂的。二是是用幾個比較單一的指標,比如就用GDP的指標,用GDP增長速度的指標來看是收斂的,但是如果用一個更加綜合的指標來看是不是這樣的?我把區域結構和城鄉解決和在一起,叫空間結構。我發現至少有不少區域不是在收斂,是在進一步發散,比如大北京這個地區,北京的中心區和環繞著北京的河北這一塊的貧困區,這個差距是不是在進一步擴大?

    2012-02-29 11:14:35

  • 倪鵬飛:

    大家都説珠三角在收斂,如果再把區域範圍縮小,珠三角的八九個城市和珠三角周邊往北、往西、往東,從中國的指標來衡量是不是差距在擴大?現在政府部門在搞綜合試驗區,這個政策的結果會導致資源要素,尤其是高端要素,會進一步向中心區聚集,邊緣地區會進一步衰退、衰落。所謂綜合配套區這些東西應該是好戰略和政策,但是它必須是更加綜合全面的,我們在考慮中心區的綜合配套發展的時候也應該為邊緣區的發展、邊緣區的補償機制問題、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問題作出通盤考慮,作出配套考慮,但是現在沒有。如果按照這種方式去推進城市化,可能我們從表面上來看,從大的範圍上來看,從行政區域上來看是收斂的,從某幾個指標來看是收斂了,實質上從更具體的,或者是更小的範圍來看,從更全面的指標來看應該是進一步發散了,或者是差距越來越大了。區域結構和城鄉結構都放在一起了,叫空間結構。

    2012-02-29 11:16:12

  • 倪鵬飛:

    從産業結構來看,中國産業結構升級問題、産業結構不合理問題,這是一個共識,大家對城市化寄予的厚望尤其嚴重,尤其多。三次産業發展之後,這是城市化滯後導致的,如果城市化上去了,我們的第三産業發展起來了,這個結構就會調整好,但是事實是這樣的嗎?我們深入分析一下事實,情況未必如此。我們看到一些城市的第三産業在城市化推進過程中確實增加了,比例提升了,但是第三産業中的什麼大家要仔細看一看,最近幾年,無論是小城市還是中等城市,還是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尤其是自己的第三産業比例提升很快的城市,取得成效的城市,他們第三産業裏的結構是房地産。由於房地産的快速發展、迅速膨脹,表面上看是城市化促進了三次産業結構的調整,服務業比例的提升,實際上無論是從第三産業來看,還是整體的産業結構來看,還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來看,惡化了産業結構,甚至還不如以前。過去第三産業不足,但是工業是實打實的,我們的製造是純粹的,尤其是浙江的企業,原來是搞製造的,現在都去搞房地産了,要麼轉移到其他地方,要麼就關門不幹了。企業的行為是很正常的,問題是博弈的規則、制度的安排,這個是不是有問題,這個問題是不是和城市化聯繫在一起了?在推進城市化過程中我們對土地制度的安排、金融制度的安排、産業政策的安排,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安排,對於目前的安排是不是要有一個反思。

    2012-02-29 11:17:48

  • 倪鵬飛:

    關於土地方面的問題,應該是推進城市化戰略中,或者是制度安排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從一個很重要的層面使得我們的結構不合理了,不升級了,而是隱患更大了。

    需求結構,最近有一個發現,究竟是誰因誰果還不太清楚,需要進一步驗證,所謂需求結構就是投資、消費、出口。由於半城市化,農民工到城裏去打工,不住在城裏,最終還要回到農村。可能使我們的出口有優勢,使我們的出口比例對中國經濟增長要大得多,需求結構,外需的比重過大,過分依賴於出口的局面,是不是也與我們不健康的城市化推進戰略有關?這也與我們農村的土地制度,與我們的戶籍制度,服從在戶籍制度之上的社保制度有很大的關係?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戶籍制度在改。從理論上和總體上説城市化是促進結構升級的,但是目前的一些城市化的實際推進方法或者是制度安排、戰略佈局是要進行調整的。

    2012-02-29 11:20:40

  • 倪鵬飛:

    動力結構(要素結構),我們目前整個國家粗放式的發展,大量依靠資源來推動經濟增長,這可能與工業化的初級階段有關,也與我們城市化的方式有關。現在在促進經濟增長的時候有很多人的腦子動在城市化身上,不是轉移人口,不是把農村的人口真正轉移到城市來,而是擴大城市,建城區的面積,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屬於固定資産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很大,尤其是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主要是低端的要素資源,或者是土地資源等等。如果按照這種方式來推進城市化,不是通過提高勞動力的素質、技能,或者是通過對勞動力的教育使得他能夠在城市裏就業、創業這種辦法,主要是通過基礎設施大規模的投資(當然我們不能説城市化不要基礎設施,肯定是需要的),但是過度通過基礎設施的投入,通過基礎設施投入推動經濟增長,做大GDP,這種政績化的考量,其實這個問題很早就存在,目前比較嚴重,十幾年前我讀碩士,在家鄉的時候就在思考,甚至沒有上碩士的時候我就思考,很多城市裏沒有産業,發展就是靠自己挖坑、鋪路,表面上看經濟在增長,但是産業沒有增長。

    2012-02-29 11:22:39

  • 倪鵬飛:

    最近我們看到,很多城市覺得很風光,基礎設施城市變化很大,但是看不到多少像樣産業,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區,目前有些數據體現出來的中西部地區的所謂每人平均GDP的增加,所謂經濟增長的加快,是不是真正的商品、産品增加了,還是基礎設施造成GDP增加?中央注意到這個問題,最近一再強調發展實體經濟,要把製造業做得更強,我認為已經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了。

    2012-02-29 11:25:35

  • 倪鵬飛:

    總體上思考了這幾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引起學術界和決策者的高度重視,要調整我們的戰略佈局,重建我們的制度安排,加強規範管理,克服不健康的、衝動式的城市化,走出一個健康的、新興的城市化道路。這些問題能夠解決,不僅對結構的調整起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中國經濟的增長,對中國社會發展也將起到關鍵作用。

    總之在過去十年和未來十年,城市化對中國的崛起、對中國的轉型至關重要,健康的城市化可以實現飛躍,或者説走出這樣一個陷阱,不健康的城市化可能會使我們陷得越來越深。

    謝謝!

    2012-02-29 11:26:26

  • 主持人 謝壽光:

    感謝倪鵬飛博士從城市化角度對省域競爭力狀況做了很深入的分析,我們也期待他從另外一個角度對綜合競爭力進行研究的成果儘快問世,他所主持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已經連續發佈第十年了,我知道的消息是,5月份和大家見面。感謝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和新聞界的朋友們對我們今天這場發佈會的大力支援和幫助,發佈會議程全部結束,謝謝大家!

    2012-02-29 11:27:45

圖片內容: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社科院2012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發佈會

    中國網 董德

  • 《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

    中國網 董德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主持研討會

    中國網 董德

  • 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韓俊研究員介紹情況

    中國網 董德

  • 《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主編之一李建平教授介紹情況

    中國網 董德

  •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講話

    中國網 董德

  • 《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主編之一李閩榕教授介紹情況

    中國網 董德

  •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陳棟生與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韓俊交流

    中國網 董德

  •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陳棟生教授介紹情況

    中國網 董德

  •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王利民副總編輯講話

    中國網 董德

  •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研究員講話

    中國網 董德

  • 《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主編之一李閩榕教授接受記者採訪

    中國網 董德

文字實錄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列印 合併稱謂 顯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