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直擊坎昆 | 現場觀察 | 權威解讀 | 節能行業 | 民間環保 | 全球行動 | 文字專題
大會閉幕 妥協下達成平衡成果
當地時間11日淩晨3時,坎昆會議主席、墨西哥外長埃斯皮諾薩宣佈大會通過了具有廣泛共識的《坎昆協議》。
[閱讀全文]
 
美國國內體製成談判障礙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中國項目負責人Barbara Finamore來為大家解析中美在氣候問題上的些許異同。
[閱讀全文]

> 更多
中國代表團積極評價大會成果
中國城市低碳發展 “條條大路通羅馬”
中國科技投入加大並在繼續努力
中國解答世界疑惑推動合作
> 更多
與會各方普遍認為決議可以接受
日美闡述立場 推崇哥本哈根協議
議程過半 工作組主席案文出爐
日本突然變臉緣于國內企業施壓
> 更多
世界各地地標性建築坎昆被淹
羅黛琳:中國從三方面推進氣候問題
· 氣候大會中國日受各國關注
· 蘇培鍵:國際社會對中國減排存在誤解
· 許國平:節能減排需要發達國家提供支援
> 更多
NRDC:美國國內體製成談判障礙
[觀點]
 美國國內體製成減排障礙
 選舉給美談判帶來的不確定因素
 美有望在氣候資金上做出努力
 希望美國採取主動行動
丹麥大使:坎昆會議將是次艱難談判
[觀點]
 坎昆會議達成法律約束協議很難
 希望歐盟能夠減排30%
 未來的氣溫增高不能超過2度
中國代表:中國堅持發展中國家立場
[觀點]
 氣候談判的金鑰匙在於資金與技術
 中美存在暢通的溝通機制
 要建立有效機制落實資金問題
 坎昆會議要遵循客觀公正原則
專訪英國能源與氣候部國務大臣
[觀點]
 坎昆會議是向著最終協議的一步
 “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至關重要
 發展低碳,英中相互借鑒
 開發新能源利於改善本國能源安全
氣候組織吳昌華瞻望坎昆
[觀點]
 坎昆會議上的三大看點
 歐盟籌資問題上看的清楚
 技術轉讓不會有固定模式
 中期選舉對美談判立場的影響
沙祖康:坎昆會議期望不必過高
[觀點]
 走向坎昆的路上大家比較謹慎
 巴裏路線圖目標過高不切實際
技術轉讓應加強國際合作
中國讓步成了外界要價的起點
中國環保十五年路線圖
   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對中國未來15年環保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進行了規劃和部署,確定了七項重點任務。到2020年,環境品質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中國政府特製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本方案明確了到2010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及其政策措施。
相關專題
> 更多
黃鳴:中國光熱技術世界領先
[觀點]
 中國光熱技術世界第一
 應對能源危機中國很有自信
 低碳經濟不能只關注碳排放
 搞環保應該給自己帶“綠帽子”
光伏産業的今天與未來
[觀點]
 “金太陽工程”加快光伏産業發展
 産業壯大掌握核心技術佔領高位
 光伏行業産業升級是重點
 光伏行業不容易被壟斷
陳振賢:LED照明讓中華民族亮起來
[觀點]
 推動節能減排是戰略考慮
 我國重視LED照明節能減耗
 兩岸合作促進LED的發展
 LED市場前景廣闊環保行善
電動汽車發展中的技術革新
[觀點]
 電動汽車産業化創新有優勢
 電動汽車的電池是關鍵
 國家能源政策支撐産業成本降低
 企業文化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動力
孫洪談氣候變化與科技創新
[觀點]
 氣候大會對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技部年投入20多億應對氣候變化
 依靠科技進步與新應對氣候變化
 科技展現中國節能減排的決心
鐵道部長:高鐵環保是綠色交通工具
[觀點]
 高鐵是節能環保的交通工具
 高速鐵路最節省土地
 高鐵與航空不存在競爭白熱化的問題
中國低碳經濟之路 > 更多

六部委聯合發佈了我國第一部《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
中國正式發佈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與《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
清華大學在國內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經濟研究院,“兩會”期間“低碳經濟”廣受關注。
目標10年後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中國實現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目標。
> 更多
蔡濤:改變生活方式進入低碳世界
[觀點]
 百姓節能減排36計
 流行的宅著生活耗能很大
 低碳生活不是反物質反現代化
 生活方式是節能減排的重點
劉峻傑:關注大氣環境與健康
[觀點]
 堅持每天少開一天車
 環境保護走進校園很必要
 引發空氣污染的原因
 大氣污染嚴重影響人類健康
郎立興:結緣冰光雪影 警示氣候變暖
[觀點]
 冰雪攝影關係全球每個人的生命
 不希望森林照片成為絕版
 成吉思汗拴馬樁遭環境破壞
 冰雪加速融化在危及人類
何偉嘉:奧森公園實現“零排放”
[觀點]
 生活污水源頭分離是環保革命
 不從源頭處理將出現嚴重後果
 末端治理污染會陷入被動
 太湖被污染80%來自生活污染
低碳生活 > 更多
荷蘭建漂浮社區應對海平面上升
· 微水洗汽車 環保又快捷
· 非洲農民栽種"肥料樹" 增産增收並減排
· 美國司機如何安全行車節能減排
· 北京市綠色照明工程 節約用電7.5億度
· 發展綠色能源經濟聚焦低碳
· 綠色社區 老百姓低碳生活各有妙招
· 純電動公交引領低碳生活
· 創意低碳家居 井水“空調”系統
· 杭州低碳城市生活典範
· 太陽能手機充電器方便環保
> 更多
氣候變化與危機
該紀錄片從歷史角度揭示了丹麥的能源架構,以及丹麥公共機構、研究機構、公司和普通公眾如何在此構架內合作。每一方都為有效利用能源、承擔社會責任和關心自然環境做出了貢獻。
全年零度以下 北歐如何取暖
垃圾全麵包圍城市
丹麥何以成為風電之國
尋找利用自然力量的神秘鑰匙
農業大國的重生之路
 
法國 > 更多
零污染新型電動汽車
    時尚動感的外觀,時速150公里/小時,污染排放為零,100公里僅消耗1歐電費,這就是2010年全面投入法國市場的清潔新星系列電動汽車。
我們在用你的垃圾開車
  曾經記得有人説“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在裏爾更能深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裏爾都市圈對垃圾處理始終在尋求一種再利用的經濟發展途徑。
丹麥 > 更多
從清潔能源中尋找發展商機
6年前,在歐洲産業結構東移的風潮下,羅蘭島關閉了鎮上所有的重工業企業,失業率一度高達22%;但10年後,這裡的失業率僅為1.6%。
先進的熱電聯産垃圾焚化廠
在丹麥,25%的垃圾被焚化廠“吃掉”用來産生新的能源。大中小型的熱電聯産焚化廠遍佈整個丹麥,將原本只能掩埋的大量垃圾轉化為寶貴的能源。

協議重申全球氣溫上升幅度不得多於攝氏兩度的目標, 要求各國一年內簽署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更多]
氣候變化國際公約
京都議定書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巴厘島路線圖
設計:陶一輝 製作:劉智 責編:蘭少賡 韓林 孫紅娟 楊愛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uomeiti@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237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