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閱兵:解放軍從弱到強的歷史見證[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9-08-27 發表評論>>

中國大閱兵:解放軍從弱到強的歷史見證(圖)

中國陸軍99改主戰坦克進行實戰演練

 

  13次國慶閱兵見證了中國軍隊歷史變革的縮影,期待共和國第十四次大閱兵把我軍現代化建設的新成果載入史冊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陳輝

  國慶閱兵就是展現一國軍隊的裝備、軍隊的士氣、軍隊的發展,就是要把最好的裝備、最具有代表性的軍兵種向世人亮相,向世界曝光,世界各國軍隊如此,中國軍隊亦如此。

  由此,通過國慶閱兵就能夠透視一國軍隊的發展脈絡,領略一國軍隊的歷史進程。八一前夕,《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追蹤採訪新中國成立後的13次國慶閱兵,梳理出人民解放軍從弱到強的歷史見證。  

      見證一——

  陸軍:從小米加步槍到資訊化跨越

  在人民解放軍的四大軍種中,陸軍的歷史最長,從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起就有了陸軍,23年後海軍、空軍才誕生,39年後第二炮兵才誕生。人民解放軍誕生82年後,陸軍仍是最大的軍種,在國慶閱兵上陸軍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小米加步槍”形象地比喻了新中國創立時中國陸軍以步兵為主體的現狀,也高度概括了中國陸軍裝備落後的現實。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陸軍出現在閱兵式上的是大量的步兵、騎兵,參加受閱的步兵有1個師又1個團,騎兵1個師,戰馬達1978匹,只有少量的炮兵、裝甲兵。當時軍隊員額500多萬,以步兵為主,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等技術兵只作為步兵的附屬,沒有形成獨立的兵種。

  從開國大典閱兵看,中國陸軍的現代化程度很低;源自解放區的國防工業幾乎是一片空白,只能生産一些簡單的步槍、手榴彈、地雷。閱兵式上亮相的陸軍武器裝備,包括日制75毫米野炮、美制105毫米榴彈炮、日制37毫米高射炮,日制97式中型坦克、德制七九步槍、捷克式輕機槍等繳獲的武器裝備,出自十幾個國家,多是別國淘汰的舊品。當時通過天安門廣場的“功臣號”坦克就是1945我軍繳獲的第一輛日式坦克。

  據記載,檢閱途中有一輛裝甲車駛到天安門西側,因機械故障熄了火,多虧後面裝甲車裏的戰士急中生智,開上前去把開不動的裝甲車頂到西長安街上。城樓上的毛澤東對眼前的這一情景看得清清楚楚,不過他沒有責怪任何人,因為他知道這就是我軍當時手中最好的裝備。

  開國大典之後,毛澤東指出:“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毛澤東把建立一個強大的陸軍作為人民軍隊發展的前提。

  從此,中國陸軍就開始變革,在編成上立足兵種合成,在武器裝備上立足現代化。

 

中國大閱兵:解放軍從弱到強的歷史見證[組圖]
1   2   3   4   5   下一頁  


責任編輯: 實習生文章來源: 《瞭望》新聞週刊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進入論壇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