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世紀三代人的教師情結(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9-08-13 發表評論>>

      孫女繼承祖業

      楊立剛過而立之年,對一天比一天更好的生活充滿了感恩,對一天比一天更好的教學環境充滿了欣喜。他憑著自己十餘年的經驗,拿出十二分的力氣,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在女兒楊海燕的記憶裏,剛剛讀幼兒園時,父親總是加班到很晚才接她回家。幼兒園的老師怕她想家,就讓她唱歌,自己拉手風琴伴奏。漸漸地,她愛上了音樂。

      楊立把女兒放到自行車後架上,父女倆開始往輸入衚同的家裏走。一邊走著,楊立愛講老楊家的過去,告訴女兒爺爺的爺爺是做騾馬生意,爺爺的父親是房屋仲介,他們善良而有進取心,同時嚮往著成為文雅的“先生行列”。所以爺爺楊富魁成為先生後,楊家終於找到了精神上的歸屬感。

      “因為我們要向善,要向上,要做文明有禮的人,並且把這樣的想法傳達給別人。”

      從不懂事到懂事,楊海燕一直被父親這樣教育著。到她初三畢業時,説自己想去搞音樂。

      楊立思索片刻告訴女兒,他尊重女兒的意向,但是女兒是否考慮過當老師。“把你所擁有的知識、品德等,一句一句地教給學生,不也很有成就感嗎?”

      正好宣武區的一三四音師班招生,這既符合楊海燕的興趣愛好,也傳承了老楊家的教育情結,楊海燕理所當然地報了這個志願。

      為了表達對女兒的支援,第二年,楊立花四千多塊給楊海燕買了鋼琴。當時還住在輸入衚同,楊立在9平方米的房子外給女兒接了一間小屋,但只能放下單人床。

      楊海燕的鋼琴被送到爺爺家。每到傍晚,她放學回來就跑到爺爺家練琴。

      開始的時候,前來串門的人説“燕子彈得不好聽”,年輕的楊海燕聽了不免失望。

      楊富魁卻摸摸楊海燕的頭,淡淡一笑説“挺好,挺好”。他仍然用這種淡然的表情,表達對孫女當老師的支援。

      學生遍大街

      楊海燕也曾動搖過。

      1990年,楊家分了房子,在陶然亭公園北門附近,是六層板樓的頂層,53平方米。對比輸入衚同的9平方米,楊立很知足。

      這時候下海潮涌起。楊海燕的好幾個同事辭了職,下海去經商,也賺到了一筆錢。她看著父母奮鬥半輩子,才分得這麼一套二手房,心裏有些動搖。

      楊立依然用老楊家的傳統説服女兒。“你爺爺在解放前的艱苦時期都堅持下來了,現在老師的境遇那麼好,你怎麼堅持不了?我們楊家別看重錢,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一個向善、向上的文雅人。”

      聽從了父親的話,楊海燕的心踏實下來,投入到音樂教學中。

      她的學生已經不像楊立的學生那般踏實聽話。“他們早熟,獨立,也有思想。可是不太聽話,敢跟老師對著説。”楊海燕會把這些趣事告訴已經不在教育一線的楊立。楊立早就分到區教委,主管教研,但是脫離了學生。

      前兩年,楊海燕講自己班裏一個學生,在美國讀了兩年書又回來,課堂上很“美式”,想喝水就喝水,想去洗手間就去洗手間。楊海燕告訴他,在中國的課堂上,學生要尊重老師,但那名學生竟然説出“不讓喝水,那就不尊重人權”。

      楊立不敢相信,摘下眼鏡一再地問,“真的嗎?現在的學生竟有這樣的?”他現在已經退休,在人教出版社兼職,做編寫語文課本的工作。

      金庸小説入選語文課本時,楊海燕和父親談論過。最後兩人的一致觀點是,現在的教育,給學生傳授的價值觀已經多樣化。

      思想偏于保守的楊立,支援在小學語文中多加古文和詩詞。“觀念現代化,價值多樣化,但是好的文化傳統不能丟。”

      現在楊家三代走在大街上,一路總聽到不同年齡階段的人親切地喊“楊老師”。這是他們的成就感。

兩個世紀三代人的教師情結(組圖)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 實習生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進入論壇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