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暴力徵地非法治不可">
 
根治暴力徵地非法治不可
昆明市委成立“10•14”事件處置維穩工作領導小組的消息,如一劑強心丸,讓輿論看到了希望。在暴力徵地偵查的普遍期待中,晉寧事件又被輿論寄予反腐、回歸法治的更多期待。
標題圖片

一、輿情概覽

10月14日晚19點22分,認證為“昆明市晉寧縣委、縣政府”的官方微網志@昆明晉寧發佈最早通報事件消息,稱“晉城泛亞工業品商貿物流中心”在建項目施工過程中,企業的施工人員與富有村部分村民發生衝突。初步調查,已造成4人死亡,10余人受傷。”

 10月14日下午,事件發生後,昆明市委書記高勁松,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文榮第一時間趕到晉城鎮指揮處置工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當日深夜,昆明市委成立“10•14”事件處置維穩工作領導小組,並迅速展開各項工作。

10月15日,昆明市政府新聞辦通報:經公安機關調查和現場勘驗,衝突事件共造成8人死亡(其中:企業施工方6人,村民2人),18人受傷。

10月16日下午,昆明市政府新聞辦做出通報,將該起事件定性為暴力違法犯罪行為,並公佈了事件的初步調查結果。通報稱,雙方衝突中村民向對方投擲自製燃燒瓶,並點燃被扣押人員身上的汽油。記者採訪中,當地村民否認曾往8名人質身上澆汽油,是施工方用瓦斯噴村民,投擲燒瓶。

 10月17日下午,昆明市長李文榮率工作組走進富有村,走訪看望死者家屬、6戶困難群眾,與40余名村民進行座談,聽取群眾的意見和訴求,表示將公平公正處置徵地衝突。

 10月18日晚,昆明市委書記高勁松再次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明確的要求,表示徵地衝突發生存在群眾路線踐行不到位。

 10月19日,輿情進一步發酵,建設方農民方孰是孰非,尚無定論,徵地手續是否完備、補償協議是否合理、對話機制是否暢通,拆遷何以釀成暴力悲劇?成為了網民質疑的主要問題。在此背景下,借此事件挖掘可能存在的拆遷亂象和官員腐敗成為輿論焦點,而如何從根本上消除亂象維護公平正義,回歸法治成為主流共識。

圖為;晉寧暴力徵地事件的輿情指數

二、媒體:問責政府呼籲法治成共識

雲南晉寧暴力徵地事件發生,問責政府成為主流媒體共識。

新華網評論《面對拆遷矛盾,政府部門不能當“鴕鳥”》認為,此次衝突並非沒有預兆,早在今年5月17日項目就因村民反對而暫時停工;6月3日施工方與村民之間又發生過一次衝突。再往前追溯,圍繞項目、徵地以及賠償産生的矛盾已經積壓了3年之久。讓人痛心的是,在此過程中,本應充當“裁判員”的地方政府部門,並未起到應有的作用,導致矛盾日積月累,最終釀成大規模暴力衝突。

人民網、央視網、《京華時報》等媒體同樣認為,當地政府對解決施工方和村民之間的矛盾,未能形成有效的對話機制並未做出行之有效的努力。新華每日電訊更是認為,晉寧血案有先兆管理缺位須嚴處。

光明網則指向了矛盾升級的根本原因:關於徵地補償的問題。其評論指出,應當問責當地政府。被佔土地農民與強佔土地施工方的矛盾非一日、一月,而是幾年。在這幾年中,隨著被佔地農民日常生活困難日益加重,雙方矛盾一直在激化當中。新浪網評論指出,不管哪個國家,城市的發展都會離不開拆遷的工作。可拆遷利益的核心,就是拆遷的賠償。它牽扯太多當地政府的利益鏈條,而房子和土地又是太多家庭的命根子。

究竟如何解決暴力徵地問題,輿論普遍認為法治才是化解社會衝突的正途。《人民日報》評論認為,我國無疑正處於深化改革發展的關鍵期,轉型中的利益矛盾、社會衝突多發頻發,此時只有通過法治的途徑,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各類衝突,走出現實中面臨的諸多治理困境。

黨報發聲,眾媒體紛紛響應,《南方都市報》刊發社論認為,回歸法治是避免征地拆遷暴力唯一途徑。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認為,城市化迅猛推進,徵地拆遷不可避免,但絕不能跨過法治、無視權利、繞過程式。

眼下,拿什麼避免類似晉寧的徵地衝突?引發諸多媒體思考。《京華時報》認為,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徵地拆遷不可避免,不管是針對此次大規模衝突還是跳出此事,各級政府都應再次、認真地好好反思,別總是等到矛盾釀成衝突、暴力演化成慘劇之後再來總結。《北京青年報》認為,拿什麼避免類似晉寧的徵地衝突?前提是必須明晰農村集體資産産權,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讓農民成為土地流轉的真正受益者。

而《半島都市報》則認為,避免血案的再次發生應從獨立調查開始,儘快給大眾一個滿意的答案。要想“公平公正處置”,就不能由地方政府獨家來調查,而必須成立一個多方參與的調查組,以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為準繩,並規避各種利益影響,從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細節查起。只有依法獨立調查並保證公開透明,才能查清相關責任人,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處置”。

三、網民:呼喚法治解決暴力徵地

圖為:昆明暴力徵地事件網友觀點(400樣本)

1、呼籲法治伸張正義 25%

網民“貞子”:如此悲劇的發生,涉事各方都不能罔顧法律,如果最初各方都能嚴守法律,在法律的框架內協調各方利益,悲劇也不會發生。

網民“海南聖人”:十八屆四中全會即將召開,晉寧暴力徵地事件的發生,呼籲法治根治。

2、質疑政府部門不作為 17%

網民“Skyeeya”:徵地衝突事件接二連三,流血衝突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政府有關部門難道就不會反省一下自己的方式方法嗎?

網民“一針見髓2”:對於組織這些拆遷人員﹑發放警用器具的利益高層才是最需要深挖和嚴查的,當地基層政府對於此等行動的組織安排毫不知情?要是沒有政府低價徵地獲利,高價轉給開發商後長期的默許和平日的不作為造成的積怨,此等事件會發生?

3、譴責施工方施暴行為 18%

網民“袁青”:打手統一著裝!手拿兇器、盾牌,頭戴鋼盔,還以為是警察呢,開發商牛暴了!

網民“雷厲風行”:統一著裝,組織嚴密,專業運輸工具,純粹一有組織黑社會性質暴力集團,必須嚴厲打擊,維護社會穩定。

4、暴力徵地慘劇發生透支政府公信力 16%

網民“林羽V”:非法的強徵、強拆、強搶己經到了百姓無法容忍的地步了。該清算那些違法、犯罪的官員了。

網民“大果子”:一些貪官利用手中的權力發包工程,上項目,從中撈取鉅額回扣的事早已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

5、真相大白需第三方介入調查 14%

網民“田姐夫”:晉寧政府作為當事人之一,可以認為是事件一方的觀點,可信程度與民間觀點等同或稍高,但決不應該視為權威性的。期待有真正客觀公正獨立的權威機關介入。

網民“糊塗小生”:也許你説的是實話、可是我們只可能相信第三方的調查報告。

6、其他 10%

網民“小樹苗”:不知道暴力拆遷和在國外有沒有?

網民“蒼天雲彩”:暴力拆遷出現有多重原因,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可否建立一整套爭議處理機制。

四、輿情思考

1、應急機制失靈説一套做一套嗎?

2012年雲南省第六屆社科學術年會上,由昆明市檢察院趙明、張亞力、蔣夢婷等人撰寫的《檢察機關介入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置機制研究》指出,從近年來昆明發生的群體性事件來看,徵地拆遷類群體性事件較為突出,佔總數的43.2%。如此高數據,理應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2013年晉寧縣印發了《晉寧縣重大事項輿情風險事前評估實施辦法》。有關媒體曾給與了這樣的評價,“該《辦法》的出臺,是晉寧縣的一個創新制度,在全省尚屬首個,標誌著晉寧縣在重大事項輿情風險引導工作方面有了更先進而具體的工作措施。”按道理,晉寧的有關部門應該懂得如何應對和處理潛在的重大輿情,然而當暴力徵地事件發生時,當地政府當真事先一點資訊都不知曉?衝突持續過程中,政府的應急機制為何失靈?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出現如此大規模暴力衝突,很難説公共治理機關沒有責任。

誠如昆明市委書記高勁松所言,“此次事件的發生,存在群眾路線踐行不到位,做群眾工作能力不強的問題。”輿論要提醒有關部門的是,晉寧事件恐怕不是業務能力問題而是思想問題。

2、輿論“順藤摸瓜”,質疑晉寧官員權力尋租和貪腐行為。

由事件本身引申到關注涉事官員有無貪腐行為,這一輿情風向早在“微笑局長”楊達才事件中便已被演繹的淋漓盡致。在晉寧暴力徵地的輿情發酵中後期,不斷有媒體與網友質疑負責晉寧拆遷的官員與涉事企業存利益輸送,非法強拆的背後隱匿貪腐行為。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文章《“徵地慘案”背後有何不可告人的“貓膩”?》就是例證。連日來,“昆明晉寧徵地衝突應追究縱容暴力的官員刑責”、“晉寧違規徵地”類似沒有實據的言論卻也受到了坊間輿論的關注,更有網友大聲疾呼中紀委徹查雲南省腐敗問題。

3、通報與報道矛盾,倒逼政府資訊公開加速度。

事件發生至今,當地官方公佈的資訊與村民、媒體的時常矛盾。據新華社報道,一些村民反映“打過多次‘110’報警,警方也沒到位”,而當地警方則稱,及時出警並報告當地政府。一些村民認為,項目手續不完備,未批先建,而當地縣長則稱各項審批手續已經完成。而且,據《新京報》報道,據雲南省政協前副主席楊維駿透露,“被徵土地是基本農田”;警方多次違令參與徵地;衝突後村民不敢把受重傷的村民送到晉寧縣人民醫院治療;當村民把傷員送到臨近呈貢縣醫院時,該醫院也稱接到指令不能收治受傷村民,這導致重傷村民在轉院途中死亡。

矛盾交織的過程,在媒體的引領下,網路輿論聲討強拆、有關部門不作為的聲音可謂沸反盈天。雖然雲南省、昆明市做出了積極的處置,但其效率仍不及媒體質問以及網友的追問。對“強徵”、政府不作為的撻伐,仍有市場。而這種情況也對政府進一步加強資訊公開形成輿論倒逼,眼下,有關部門唯有加快資訊公開步伐,才能有效的阻止流言蜚語的傳播,贏回主動權。

4、輿情引導不容忽視的三點嘗試。

事發後4小時內,及時新聞發佈會比抽象通報更易消解疑慮。媒體在傳播過程中,極易造就“擬態環境”,即資訊經過加工後難免失真,較難原汁原味地還原官方原意。通過發佈會等公開回應輿論關切,並邀請記者現場提問、警方負責人當場答疑等,利於保持官方資訊不被媒體片面放大化傳播,以致網民曲解原意或因澄而不清疑上加疑。而通報比較抽象缺乏互動和求證的過程,易造成誠意不足的感覺。

公開出警記錄視頻和事發現場全程視頻,用事實説話。在經歷了“3•01”昆明暴恐襲擊案之後,按説,當地警方的應急處置和部署應能及時應對突發事件。晉寧暴力徵地事件發生,據村民的説法,衝突從下午兩三點開始持續到近5點,當天早上就有大批社會人員進村,村民多次報警,為何警方未及時趕來制止衝突?事實上果真如此嗎?警方並不認同,昆明市公安局副局長王偉回應説,晉寧縣公安局指揮中心第一次收到村民報警是14日10時56分許,隨後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報告,並派出民警到事發現場與村幹部取得聯繫,同時積極協助鎮政府工作人員開展勸解、疏導工作,現場事態一度有所緩和。到底孰是孰非,為打消出警不力等質疑,昆明警方理應公開執法視頻,以公開透明博取公信。

第一時間發揮本地媒體在輿情傳播中最佳引導效應。晉寧暴力徵地事件發生,雲南和昆明本地媒體,在輿論引導中作用差強人意。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統計,截止19日18時,事件報道前10名的網路媒體、傳統媒體、論壇貼吧中,雲南、昆明的媒體無一上榜。理論上,事件發生後,當地政府應迅速的將相關資訊告知本地權威媒體,積極壓縮謠言質疑的發酵空間,從而牢牢掌握本地資訊傳播主動權,同時積極的對接國內主流媒體,主動釋放事件處置細枝末節,澄清傳聞化解疑慮,達成網上網下廣泛意義上宣傳統一戰線。然而結果卻相反。更為要命的是,當地有部門也未充分的調動和發揮政務微網志和微信的引導效應,致使質疑聲不斷高漲。

五、輿情點評:暴力徵地偵查被寄予期待

近年來,因徵地引發的公眾事件,多次成為輿論熱議的眾矢之的。此次晉寧暴力事件背後是否存在非法徵地,非法拆遷現象,有關部門是否存在權力尋租問題,流血事件始作俑者背後的政府責任、開發商責任、黑社會行徑等問題亟需有關部門快速偵破才能平息輿論質疑。連日來,昆明有關的負面輿情急劇發酵,在各種負面信源爆發碰撞下,雲南省、昆明市、晉寧縣雖多有發聲,積極回應和傳播;但在回應內容的及時性、可靠性上、方式方法上未能完全説服大眾,更多關注官方處理及官方説法,官方通報與媒體調查的矛盾引發疊加效應,官方辟謠反成官謠,在該類輿情事件上不當的回應反而喪失公信力。與此同時受到損失的還有當地政府、公安機關形象。昆明市委成立“10•14”事件處置維穩工作領導小組的消息,如一劑強心丸,讓輿論看到了希望。在暴力徵地偵查的普遍期待中,晉寧事件又被輿論寄予反腐、回歸法治的更多期待。

>>>閱讀原文

編輯 張林 實習生楊堯亦有貢獻

標題圖片
根治暴力徵地非法治不可
新民晚報:法治是化解社會衝突的正途
京華時報:晉寧暴力衝突要立案更要問責
錢江晚報:晉寧事件還需總結法治教訓
新京報:遏制暴力拆遷,平度事件應舉一反三
王智導演: 昆明市晉寧縣富有村10月14日爆發的大規模暴力事件已過去7天,在昆明市一級領導到場調解下,村子終於恢復了暫時的平靜,但兩年半以來圍繞著徵地産生的一連串問題仍待解決。對於徵地補償款的分配,村民與官方至今仍各執一詞。同時,徵地補償款總額與實際發放額之間,仍有超過2500萬元的差額未向村民公佈。
徐敬亞: 2010年晉寧富有村徵地曾承諾每畝補12萬元,後實際補4.3萬元。農民靠種蔬菜每畝年收入7萬多元,故拒絕。據悉,晉寧當地農田市價每畝400萬元。(據新華社、新京報)
雲南何永飛: 雲南昆明市晉寧縣富有村10月14日爆發的大規模暴力事件已過去7天,對於徵地補償款的分配,村民與官方至今仍各執一詞。同時,徵地補償款總額與實際發放額之間,仍有超過2500萬元的差額未向村民公佈。
丹尼博伊爾: 雲南昆明市晉寧縣富有村10月14日爆發的大規模暴力事件已過去7天,但兩年半以來圍繞著徵地産生的一連串問題仍待解決。徵地補償款總額與實際發放額之間,仍有超過2500萬元的差額未知。
猴子撈月: 晉寧富有村爆發大規模暴力事件,在昆明市一級領導到場調解下,村子恢復了暫時的平靜。但兩年半以來圍繞著徵地産生的一連串問題仍待解決。對徵地補償款的分配,村民與官方至今仍各執一詞。徵地補償款總額與實際發放額之間,超過2500萬元的差額仍未向村民公佈。
第九十六期
標題圖片
大大在反腐,學界怎麼看
第九十五期
標題圖片
柯震東、房祖名吸毒
第九十四期
標題圖片
真相是重建醫患和諧的唯一標準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張林 |電話:010-88828215 | 電子郵件:zhangl@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